1/5的婦女在15歲前遭性侵害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3月26日訊】(編者按:本文是新紀元周刊在半個月前“三八”婦女節時推出的焦點新聞:《婦女節關注性侵害和男女平等》,文章稱:男女平等並不意味著男女相同,不能千篇一律地把男人和女人按照一個模式去對待,男人和女人都沒有被擺在各自最佳位置上。中國古代醫學講究男女有別,按照陰陽學說,男屬陽,女屬陰,男子陽剛,女人陰柔,陰陽互補,剛柔相濟才能和諧。當代「陰盛陽衰」導致社會肌體的病態。)

婦女節關注性侵害和男女平等

每年的3月8日,除聯合國舉行慶祝國際婦女節大會外,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婦女也都在歡慶自己的節日。隨著全球文明和民主進程的發展,女人這一半在藍色星球天平上的份量也在不斷增加,然而在婦女問題上,虐待歧視婦女現象依然嚴重。

1/5的婦女在15歲前遭性侵害

3月8日在聯合國「消除婦女暴力」專題研討會上,祕書長潘基文應邀致詞,他建議聯大每年定期討論婦女人權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世界5名婦女當中就有一名在15歲以前曾經遭受過暴力性侵害,這些暴力性侵害給受害者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傷害。

調查還顯示,由身邊男性伴侶加諸婦女身上的暴力,比遭受其他陌生人或熟人的強暴與傷害更為普遍。比如在2006年11月25日歐洲「反性暴力日」調查中,意大利一國就有1,000萬婦女曾遭受過性暴力侵害。其中,加害者以被害人的朋友所佔的比率最高,為23.8%;其次為被害人的丈夫或前夫佔20.2%;未婚夫或前未婚夫佔17.4%;認識的人佔12.3%,而陌生人所佔的比率最少,僅佔3.5%。

意大利性侵及企圖性侵發生的地點,以在自己的家裏或親戚及朋友的家中居多,在旅途中僅佔21%,另有14%在汽車上。前不久香港有份調查顯示,17.6%的香港女士在乘車時曾遭性騷擾,因此有團體促請兩鐵設女士專用車廂。

台灣的現代婦女基金會調查顯示,有83%的婦女擔心「搭乘計程車」,72%的女性害怕在公共場所遭非法偷拍。許多婦女即使遭受了家庭暴力、約會暴力、職場上的性別歧視等暴力對待,願意報案的只有11%,積極向社政單位求助的也只有6.3%。

調查還發現,對同樣的問卷,今年台灣女性對自身安全的各項措施滿意度只有29.6%,比1987年的滿意度32.9%降了許多。

全球女性就業人口創新高

在就業方面,據國際勞工組織最新資料顯示,2006年全球女性就業人口創新高,達到12億人,佔全球總就業人數約四成。然而全球女性失業人口也高達8,200萬人,女性失業率為6.6%,高於男性的6.1%。

報告還說,女性和男性的工資差距依舊持續存在,在全球六大行業中,女性工資不到男性的9成,而許多婦女依舊在非正式部門做低收入工作,缺乏足夠的法律與社會保障。

國際政壇「鐵娘子」

翻開婦女節當天的報紙,人們不難看到很多介紹當今政壇女英雄的報導。新華網報導說,這些「巾幗不讓鬚眉」的國際政壇「鐵娘子」,她們正在用剛柔並濟的魅力,引領國際政治的「她世紀」。

文章稱美國國務卿賴斯為時尚潮人,她不但體態優美,還彈得一手好鋼琴,滑冰時的舞姿更是讓人著迷。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默克爾是位剛強的妻子,她務實坦誠的作風,為她迎來了1949年以來最高的總理支持率,近來她領導下的德國經濟好轉,被經濟學家稱為「默克爾因素」。智利總統巴切萊特被稱為大眾母親,文章稱其一心為公的做法和悲天憫人的胸懷,使她極具人格魅力。正在競選法國總統的羅亞爾,經常提起她的四個孩子,她永遠的微笑和親民的路線,可能會讓她的女性牌獲勝。

3月8日在台灣「十大傑出女青年」頒獎大會上,呂秀蓮表示,目前全世界共有14個國家的領導人是女性,全球有18名女性總理,歷史上擔任國防部長的女性則多達60人。呂秀蓮還開玩笑說,希望英文歷史一詞能從「HISTORY」加上「HERSTORY」,最後變為「HUMANSTORY」。

3月9日,BBC也報導了香港移民盧曼華女士經過激烈角逐當選北愛爾蘭議會議員,成為英國首位華人議員。此前從來沒有華裔背景的人當選過英國國家或地方級的議會議員。


2006年3月6日,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右)在柏林會見法國總統候選人塞格萊娜.羅亞爾。(左)(Getty Images)

各國婦女地位

有調查顯示,世界各國企業中允許女性進入管理高層的約佔企業總數的59%,其中最高的是菲律賓,97%的企業高層都有女性管理者,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地,也有8成以上的企業僱用女性擔任管理職務;一般認為回教國家婦女地位低落,但以回教為主的馬來西亞,女性高居高層主管的企業比例也高達85%,而新加坡只有67%。日本企業的性別歧視全球最嚴重,僅有25%的日本企業聘用女性主管,是全球比例最低的國家。

關於中國女性的地位,著名學者何清漣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目前大陸婦女在各方面的地位並沒有隨著經濟發展而水漲船高,相反,自改革開放以來,她們由於失去原有的政治性保障,從總體上說,地位反而比以前更為低下,在謀職、升遷等問題,越來越多大陸女性不得不用「性」作為交易籌碼,這使得女性的地位降低了。

科學發現:男女有別

在現代社會呼籲男女平等、崇尚女權、呼喚女強人的時代,也有不少人提出了不同看法。如美國的《科學家》雜誌在2002年登載了幾篇系列文章,介紹了男女由於性別差異所帶來的不同生物醫學現象。

比如科學家多年前就發現,男女在心臟疾病上的表現大有不同。一般男性要比女性平均早10年患心臟病,而且症狀也不一樣:女性表現為呼吸困難、疲勞和胸痛;男性則是短暫而強烈的胸痛。

另外,同樣的藥用在男女身上效果也大不相同。比如有種抗中風新藥,對男性患者有明顯的療效,對女性患者卻沒什麼效果。有種抗過敏藥,對女性的危害竟是男性的兩倍。目前美國食物與藥物管理局(FDA)已要求在新藥研製過程中,充分考慮性別的因素。

在神經學研究上科學家發現,男女不光對同一事情反應不同,而且男女大腦被激活的區域也截然不同,這已被腦影像研究和功能性磁共振結果加以證實。X(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婦女人身安全工作艱難  婦團期待支持力量
婦女維權遭毒打致腦震盪 書記拒絕賠償
性侵害頻傳  中國農村留守女孩保護堪憂
【專欄】方影竹:在紐約聽高耀潔演講有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