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與中國經濟過密 港人憂心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添斌/特稿

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在毫無超乎各界預期下落幕,港人不擔心香港民主發展,但卻有愈來愈多的港人擔憂,香港與中國經濟的緊密度太高,一旦中國經濟有什麼風吹草動,香港將首當其衝,而這項憂慮正可為當前過熱的兩岸經貿做為借鏡。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在中國人大、政協兩會期間發表談話,要香港各界不要為經濟操心,因為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有中國的支持,經濟繁榮必然維持不變,但是在這話宣示的背後,也有以經濟操弄政治的意涵存在。

香港在九七移交後,經濟一度因為亞洲金融風暴遭到重挫,許多港人因為資產成為「負資產」,被逼得跳樓結束生命,而曾蔭權接任行政長官後,經濟成長率都維持在六.五%以上,而失業率也由2005年的五.六%降為去年的四.八%,這些政績都讓港人對曾蔭權執政產生信心。

當然,曾蔭權的背後是中國政權的支持與背書,也以強大經貿關係與消費能力,為香港經濟注入活水,以亞洲金融風暴為例,當時中國各省市到香港旅遊的口號,就是「消費扶貧」,由此顯見中國當局以經濟力量做為支持香港的手段。

然而,在享受到中國經濟力量奧援的同時,港人自己心中卻也產生了矛盾,認為這種過於緊密的經貿依賴關係,極有可能讓香港陷入死處,一旦中國經濟打了噴嚏,香港就要重感冒,而若中國經濟跌了一跤,香港就得打石膏。

這股憂慮的情緒不僅出現在一般港人,連主管香港金融發展政策的金融管理局也有同樣的憂心。在金管局做的研究中指出,如果中國與別國發生戰爭,香港經濟成長將因此在二年內減少三至六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香港也擔憂經濟被邊緣化的問題,中南海當局提出「十一五規劃」,對於廣東及珠江三角洲提出許多發展政策,更令香港感到未來競爭力,將遭到嚴厲挑戰。

相較香港,台灣與中國的經貿也愈來愈緊密,儘管有許多執政黨的民代及官員提出警告,認為台灣與中國經濟依存度太高,將有礙國家整體發展,但就是有在高位的政治人物聽不進去,香港的憂心絕非空穴來風,連政治地位不高的香港都如此憂慮,台灣豈能不慎?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