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環保團體推出食用海鮮指引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3月27日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昨日推出海鮮選擇指引,推廣食用可持續生產的海鮮,並鼓勵公眾使用指引。

基金會的海鮮選擇指引用綠色、黃色、紅色的三種顔色來劃分。將市面上60多種常見的海鮮分為「建議」、「想清楚」和「避免」3個食用類別。

綠色代表「建議」食用的品種,牠們是來自妥善管理的漁業或海鮮養殖場,有16種,包括西澳洲龍蝦、阿拉斯加三文魚、中國養殖的帶子、象拔蚌、蠔等,市民可以隨便購買。其次是黃色代表要「想清楚」類別,包括養斑、青蟹、大眼雞及石狗公等,市民在購買前應考慮清楚。至於紅色是代表「避免」進食的品種,有23種,包括蘇眉、紅斑、東星斑、南非鮑魚及海蝦、養蝦等,這些海鮮屬於瀕臨絕種的品種,或者牠們的捕撈及生產方法會嚴重破壞海洋環境。

基金會指,持續過度捕魚令生態失衡,希望市民購買海鮮及出外用膳時參考指引,先向商販了解來源,避免進食瀕危物種,以保護海洋生態。基金會亦建議海鮮零售商進口「建議」類別中的海鮮。
根據聯合國統計,香港人每人每年進食58公斤的海鮮,居亞洲第4位。(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規劃彩雲道佐敦谷致力環保
中國2005年度綠色GDP報告被阻止公佈
報繳廢車好康縮水 環保署7月調降回收獎勵金
郝龍斌明施政報告 著重落實競選承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