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對立派系間政治僵局仍難化解

標籤:

【大紀元3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特稿)黎巴嫩總統拉赫德與總理辛尼奧拉本週將分別率團出席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的阿拉伯聯盟高峰會議,凸顯化解黎巴嫩親敘利亞與反敘利亞兩派之間政治僵局的努力迄無結果。

分析家指出,黎巴嫩是中東地區政治最複雜而宗教分歧的國家之一。它有十八個官方承認的宗教派系,根據一九三二年的人口普查依六與五之比分配基督徒與回教徒國會席位與其他公職,同時規定總統須為馬龍教派基督徒、總理為遜尼派回教徒、國會議長為什葉派回教徒。

黎巴嫩從一九七五年到一九九零年爆發長期血腥內戰,區域強權,尤其是以色列和敘利亞也以黎巴嫩作為它們之間衝突的戰場。但是黎巴嫩仍在內戰結束後分為親敘利亞與反敘利亞兩大陣營。

敘利亞軍隊在黎巴嫩內戰開始後不久即進駐,以色列也在一九七八年占領黎南作為保護北部邊界的緩衝區,一九八二年再度入侵,促使黎巴嫩什葉派在伊朗協助下成立真主黨,以軍直到兩千年五月才撤離黎南。 敘利亞雖在黎巴嫩反對團體指控大馬士革涉及前總理哈里里二零零五年遇刺案後被迫撤軍,但是仍透過真主黨保有它在黎巴嫩的政治影響力。

在去年七月真主黨越界挑釁並俘虜兩名以色列士兵後,以軍發動三十四天的猛烈攻勢並進行封鎖,導致黎巴嫩一千一百多人喪生,基本設施嚴重損毀。

然而,真主黨在聯合國調停下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後自稱贏得此一戰爭的勝利,進而要求內閣改組讓它享有否決重大政策決定的權力。

由於辛尼奧拉領導的政府拒絕讓步,隸屬真主黨及其盟友什葉派組織艾瑪爾的六位部長在內閣批准聯合國設立法庭審判殺害哈里里嫌犯的計畫草案不久後相繼辭職,試圖讓政府自動垮台。

在此同時,敘利亞支持的拉赫德表示,他不會批准設立國際法庭審判謀殺哈里里的嫌犯,並且重申辛尼奧拉內閣在什葉派部長辭職後已不合法。

儘管支持者認為來自顯赫基督教家庭、反敘利亞的工業部長賈梅耶去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遭人槍殺顯然是敘利亞下令,拉赫德指控以色列是此一刺殺的幕後主使,因為以色列是黎巴嫩的主要敵人,也會因此受益。

親敘利亞聯盟接著在貝魯特發動大規模示威要求政府下台,反敘利亞派系也號召群眾上街支持政府,約旦國王阿布杜拉因而擔心黎巴嫩再度爆發內戰。

真主黨領導的反對勢力自去年十二月一日起聚眾包圍主要政府辦公室,又在元月呼籲全國大罷工,希望加強施壓迫使辛尼奧拉政府辭職,卻引發什葉派與遜尼派在貝魯特街頭的衝突。

就在反敘利亞派系號召支持群眾紀念哈里里遇刺兩週年之際,兩輛巴士二月十三日在貝魯特東北方基督徒地區相繼遭到炸彈攻擊,造成三人喪生。

由於此一攻擊發生在創立基督教長槍黨的賈梅耶家族故居所在地,而與讓人聯想到十五年內戰的暴力宗派與政治衝突不同的是,此一攻擊顯然是經過仔細的策劃與協調。

此外,最近幾年一連串的炸彈攻擊都是以嚴厲抨擊敘利亞的政治人物為目標(包括前總理哈里里),這是第一次顯然旨在殺害一般民眾的炸彈攻擊,許多人因而相信幕後主使試圖加劇支持與反對敘利亞兩派的衝突。

但是擔心內戰一觸即發的雙方領袖極力敦促追隨者自我節制。

安全官員十四日表示,屬於鮮為人知的一個激進巴勒斯坦團體的四名敘利亞人已坦承進行二月的巴士炸彈攻擊,另外一名嫌犯仍然在逃。

黎巴嫩內政部長薩巴說,這個團體與敘利亞情報單位關係密切,當時也計劃攻擊長槍黨在附近的辦公室,但是目前還不清楚是什麼人下令彈炸兩輛巴士。

敘利亞一直否認涉及黎巴嫩過去兩年半的十六次攻擊事件,被控的巴勒斯坦團體也否認與巴士攻擊有任何關聯,聲稱它是被人用來作為代罪羔羊。

分析家指出,在當前的緊張情勢下,拉赫德與辛尼奧拉分別率團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必定會在阿拉伯聯盟高峰會中提出解決黎巴嫩政治危機的迥異看法。

拉赫德聲稱,身為國家元首,他率領的才是黎巴嫩官方代表團,其他人都只是列席高峰會的來賓。但因大多數國會議員仍然支持辛尼奧拉內閣,黎巴嫩的政治僵局顯然難以化解。

相關新聞
亞洲室內足球錦標賽資格賽  三月一日開踢
美國似難找出解決黎巴嫩危機理想辦法
伊朗總統訪問沙特商討伊及黎問題
伊朗總統與沙國國王會談兩小時後離開沙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