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匯率劇升後衰退十年 中國慎防蹈覆轍

標籤:

【大紀元3月3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三十日電)當年的日圓升值曾令日本經濟衰退十年,如今人民幣在短短三個月間連續十八次破頂,其形其勢似極了當年的日本。中國會否重蹈日圓升值「失去的十年」之覆轍,已引起中國大陸經濟專家學者廣泛關注。

香港「文匯報」今天報導,就此問題該報採訪了多位財經專家,進行深入探討。受訪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日本困境的禍首,表面看像是日圓升值,實際上是應對升值的金融政策出現重大失誤。在面對相同問題時,德國則因對策適當而保證了持續繁榮。

中國經濟專家建議,宜借鑒當年德國經驗,通過加息、收緊信貸、力防通脹苗頭以及加強中央對經濟的調控能力等手段,來避免重入當年日本的泥潭。

一九八五年九月,美日德法英五國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的「廣場協定」。

其後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裡,日圓匯率從一美元兌兩百五十日圓降到一美元兌一百二十日圓,也就是說,日圓兌美元升值一倍多。

而這個「廣場協定」一直被認為是日本在上世紀九零年代經濟一蹶不振的導火線,常常有人引用日圓作為經典例證來說明本幣升值給本國帶來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的危險。

東亞投資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曾任日本駐中國大使館經濟參讚的津上俊哉認為,事實上,日本經濟在九零年代陷入困境,主要不是日圓匯率政策不當造成的,而是應對日圓升值的措施執行得不好,配套的金融政策發生嚴重失誤。而且,日本國內的經濟問題公認是結構性的,成因極為複雜,並不能簡單歸結為日圓升值造成的後遺症。

當年與日本一同簽署「廣場協定」、在美國的逼迫下貨幣大幅升值的還有德國,但其採取的政策與日本截然不同。

「廣場協定」後,日本選擇的是「死扛」政策,不斷通過在外匯市場買入外匯而試圖放緩日圓升值步伐,但最後扛不住,致日圓升值加速,造成資產價格膨脹和信貸擴張的泡沫,最後因為泡沫破裂而陷入衰退。

而德國把匯率當做一個市場工具,任其漲跌不顧,它所有政策的出發點都是本國經濟的平衡。從實際效果來看,德國的政策績效要比日本好。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建議,中國可以參考德國的經驗、吸取日本的教訓。

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升值幅度對中國整體經濟增長影響不會很大,但調控匯率帶來負面政策效果開始顯現,國內資產膨脹問題會進一步嚴重。

鑑於日本的教訓,加息、抑制過剩的信貸增長,是當前眾多經濟學家認可的防止中國重走日本舊路的兩大主要政策。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建議,短期內,中國政府應從三方面著手:適時適當提升利率,適時適當放大匯率浮動空間,加強監管,嚴格控制、查處在資產價格不斷上升時期違規違法向房地產和資本市場貸款的行為。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撰文指出,與日本當年最大的差異是,中國貨幣當局和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的控制能力更強,對於穩定國內總需求水平和物價的能力也遠在日本當年貨幣當局之上。

文章認為,中國政府對中國金融體系具有強而有力的控制能力,通過控制信貸規模,控制項目審批,貨幣當局能夠在短期內成功地控制國內的需求水平,進而預防可能發生的通貨膨脹。

相關新聞
新台幣兌美元貶1.6分  收33.056元
AIT:美國非移民簽證 29日起調漲為3400元
日圓貶加上外資買匯  新台幣匯率盤初走貶
南韓去年出口3255億美元 排行世界第11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