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女子笄禮重現 主辦者:禮的本質在道

人氣 18
標籤:

【大紀元4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採訪報導)4月15日,中國民間社會文化團體軒轅閣在西安大唐芙蓉園仕女館舉辦了丁亥年上巳節漢服文化活動,60多名網友身著各式傳統漢服,舉行了女子笄禮、祓禊祈福、雅集等儀式,吸引了數百市民觀看。

該活動組織者、軒轅閣秘書長胡汀洲17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服飾不只是形式,而是傳播文化理念的媒介,用服飾熏陶儀態、感染心靈,由外到內傳承文化。

他指出,中國社會丟失了很多可以承載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氣度的傳統,包括禮儀。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素,也是民族文化和國家制度的基礎。禮的本質在道,言和行都要符合道,德是禮的源泉和動力。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回歸,將給道德和文化缺失的當今,帶來一股雅正的新風。 (本文圖片均由軒轅閣提供)



女子成人儀式再現

據胡汀洲介紹,行禮會場的正中擺放一張香案,香案上供奉一幅軒轅黃帝的畫像,全體肅穆,笄禮嚴格的按照古代公主級別的成人禮儀式程序進行:就位、入場、賓盥、初加、二加、三加、敬酒、謝禮。

「笄」是一種髮簪,是中國古代專為女子設計的成人禮。某家有女初長成,於是行個笄禮,一頭長髮,一根發笄,細心梳成一個秀美的髮髻,鄭重簪上發笄……讓女子感受那一席長髮的柔美所賦予的社會責任與角色定位,履踐孝、悌、忠、順等德行。

上巳節,又名三月三,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在古時又被稱為「女兒節」,在漢族地區已失傳。但在中國的少數民族地區還有遺存,在日本和韓國等周邊國家,現在還有從中國傳過去的 「女兒節」的風俗。

復興漢服傳播文化

從事文史研究工作的胡汀洲自述,從中學開始就很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尤好研究禮儀文化。他說,漢服與中國的禮樂文明密不可分,而禮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也是民族文化和國家制度的基礎。西方文明雖然也有禮,但多停留於表面,比如:禮貌等,而只有中國把禮上升到文化的高度。

胡汀洲表示,《禮記》中說,禮的最高境界是「德輝動於內,禮發諸於外」。傳播中華服飾之美不是根本,最主要的是藉助這種方式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理念,將理論性的闡述變成可視的、直觀的東西,易於為人接受,且普及性強,哪怕不識字的人都可以感同身受。穿上漢服,自然就有一種對儀態和禮節乃至人內在的修養的要求。

軒轅閣的倡導是:「服以為禮,服以為儀;服以為品,服以為雅;服以為典,服以為序;服以為用,服以為市。 復興漢服,還我中華衣裳!」




軒轅閣應運而生傳播迅速

胡汀洲表示,在中國民間,漢服最早於2001年在中國零星出現,2003年開始傳播,至今才幾年,但其發展卻呈幾何倍數增加。也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軒轅閣文化群自去年3月應運而生,旨在弘揚中華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最初只有十幾個網友,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目前現群裡已有近500名成員。

胡汀洲表示,軒轅閣自去年7月開始宣傳漢服。我們期望向所有海內外的中國人宣傳「盛裝禮服」的漢服文化理念,使「盛裝禮服」成為中國人在重大節日和禮俗活動中,必穿的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民族服飾。

胡汀洲說,喜愛漢服和中國傳統文化,這是中國人本能的一種民族情感,深藏於內心,只是暫時被灰塵掩蓋住了,稍微撣掉點灰塵,本性就顯露出來了,這也就是漢服文化推廣的根本源泉所在。

中華文化缺失危機

為何最近幾年出現漢服熱?胡汀洲認為,主要是因為中華文化在加速流失,現代人在加速淡忘中華文化,包括道德理念的缺失、民俗文化的失傳,等等。很多有識之士看到了這種危機,非常焦急和憂慮,本能的想要挽救。

胡汀洲表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本,國家之間的競爭最終取決於文化的競爭,因此文化的缺失牽扯到一個民族的存亡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歷史規律。

他認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服飾百美競呈。我們還將不斷的推廣漢服的影響,以期讓越來越多的人深入瞭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王文生:從「漢服」到「國服」
北京首家漢風餐廳開業 食客穿漢服就餐
【時事金掃描】多國抓中共間諜 小粉紅被判刑
光伏背板龍頭企業「中來股份」營收暴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