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槍擊案再引起對校園安全關注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4月1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曉北2007年4月18日華盛頓報導)星期一發生在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血腥槍擊事件再次引起人們對校園安全問題的關注。學校管理部門和社會問題專家都為在美國這樣一個槍支文化盛行的國家建立安全的校園提出了建議。

*校園槍擊案震驚世界*

造成33人死亡的維州理工大學槍擊事件震驚世界。目前,警方已經確認,兇手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韓國裔學生趙承輝(音譯),在他的背包中還找到了他購買手槍的收據。據信,趙承輝在星期一早上7點多第一次行兇之後回到自己的宿舍補充彈藥,並在9點半到學校教室裡又殺了30個人。

去年8月,維州理工大學也曾出現過一次與槍擊有關的“驚魂”事件,當時,一名囚犯在殺死兩人並襲警之後逃往維州理工大學附近,警方隨即關閉了校園,並讓學生們不要外出。

然而,在星期一,直到上午9點多,也就是第一期槍殺案發生後的兩個小時之後,校方纔通過電子郵件對師生們發出了警報。在校方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人們質疑校方應對暴力事件的方法,認為報警行動太過遲緩,以至讓兇手有機會再次行兇,白白錯過了疏散人員和避免更多傷亡的機會。對此,學校的解釋是,本以為第一起槍擊事件是家庭糾紛引起的個案,而且以為槍手已經逃離了校園。

*分析:關閉校園並不容易*

紐約的世界日報的副主編孟玄對美國之音說,在第一起事件發生後就關閉校園或許能避免更多學生死傷,但是,這樣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他說:“假如我們現在假設沒有發生後面的案件,那麼,學校的決定也沒有人會質疑。當然,現在有了這個事件之後大家都會知道,只要兇手沒抓到就必須要趕緊把整個學校關閉。可是,要關閉學校也不容易,因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學校,有160多英畝,有2萬多人。”

曾經在1991年發生中國留學生盧剛持槍殺人案的愛奧華大學在維州理工大學槍擊事件之後同愛奧華州的幾所大學就提高校園安全進行了討論。參與討論的學校之一、美國瑞克大學的公共關係部負責人說,如果有不安全因素出現,學校將會立即利用電腦網絡來通知學生和老師。

世界日報的副主編孟玄認為,電子郵件或者網絡警示並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及時得到消息,因為人們不是24小時查看自己的電子郵件或者坐在電腦前的。他認為,通知大家的最好辦法是在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安裝警報器。他說,比起電子郵件,這顯然要多投入資金,但是,對於科技比較發達而又資金比較充足的學校來說也並不難做到。

*槍支管制問題再引起爭議*

從1966年以來,美國的學校曾多次發生槍擊命案。美國的槍支管制規定也因此受到來自國內和國外的批評。有人認為,美國對槍支的管理過松,比如維州理工大學命案的兇手因為沒有犯罪記錄而可以比較容易地通過合法渠道得到槍支和子彈,最終殘忍地奪取了他人的生命。然而,擁有和佩戴槍支的權利是美國憲法中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想要從憲法中去除這個內容並不容易。

在這次槍擊事件發生後,白宮表示,布什總統並不會因此禁槍。去年年底,美國曾在一週內連續發生三起校園槍殺事件,內華達州和威斯康辛州的州議員都因此提出允許學校教師配槍上課的建議。

愛奧華州幾所大學的討論也再次提出是否應該允許大學校警們配槍工作的問題。目前,該州禁止校警像一般警察一樣佩戴槍支。雖然曾在1991年發生了盧剛事件,校警也接受了使用槍支的訓練,但是,愛奧華大學並不允許校警戴槍作業。

*分析:以槍對槍未必有效*

紐約世界日報的副主編孟玄對美國之音說,以槍對槍的做法並不一定能發揮效果。他說:“就校警來講,大部份都不是真正受過訓練的警察,他大部份處理的事情都不是到要用槍的程度。如果你給所有學校的校警,比如中小學的校警都戴槍以後,你也很難說校警裡不會有人發瘋起來(用槍傷人)。”

孟玄認為,雖然禁槍可以降低攻擊者的殺傷力,但是並不是從根本上可以解決校園暴力傷人的問題。他說,學校應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更多的關注,儘量引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避免他們走上自毀和傷人的道路。他說,槍支文化作為美國文化的一部份雖然難以去除和更改,但是多少給年青人注入了暴力的觀念,這就更需要家庭和學校在這方面給學生恰當的引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同學會報平安 台灣留學生無恙
紐約郵報:兇犯所殺前女友是全A優異生
美維吉尼亞理工學院部份外籍生擔心反彈效應
布什伉儷赴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向死者致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