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察:階級鬥爭在香港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4月2日訊】(BBC特約記者譚衛兒撰文) 「階級鬥爭」,一個香港人相對陌生的名詞,最近在香港成為熱門名詞。這要感謝這場「有競爭」的特首選舉。否則,香港人無緣看到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沒有電視辯論上的火花四濺,不會帶出「階級鬥爭」這個議題。

話說梁家傑當日在辯論會上,振振有辭地指責政府官商勾結, 不顧低下階層利益。 說自己才是那些「手中無(選)票、無錢、無權勢的市民」的代表。

這番話看來真激怒了曾蔭權,只見他臉色一沉搶白道:「香港我們不要搞分化, 那是搞階級鬥爭。不管有票沒票,有錢沒錢,有勢沒勢的市民,都是我的老闆。今天香港的沒錢人,就是明天的有錢人,今天沒權的人,就是明天有權的人。」

一句「香港不要搞階級鬥爭」,讓曾蔭權得分不少。不過,梁家傑所說的貧富不均,也不見得誇張到哪裡去。雖然香港不會有人喜歡搞「階級鬥爭」,但事實上「階級鬥爭」又似乎在香港若隱若現。

香港貧富懸殊之嚴重已是不爭的事實。只在數年前,還有政府官員大條道理地對記者說,「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不應眼紅(嫉妒)別人有錢,看到別人有錢,更應自已發奮向上啊。努力向上爬不正是香港精神嗎?」

還有:「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我們不都是這樣,憑著一股不羨慕別人,努力掙脫貧窮的鬥志,努力向上,才令香港經濟起飛的嗎?」

更有高官在與記者聚會時坦言,所謂「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規律啊,關健在於香港有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香港有人餓死了嗎?說明香港有很好的安全網。如此這般。

這些官員的話,客觀上或者沒有錯。只是,時移世易,有些話,幾年前說可能是理直氣壯。今天說,得顧及政治後果。正如「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是資本主義的必然。

為甚麼,請看以下一些數字:

今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多位香港富豪昂然入圍。當然這是好事,證明香港這彈丸之地,生出這許多超級富豪,確有其過人之處!近日,香港豪宅又創出每平方英尺港幣32,000元的天價!香港的人均年收入,多年來都超過15萬港元,位居全球領先地位。香港的打工皇帝,交稅也超過億元。

「下流」現象

但另一方面,低收入人士比比皆是:清潔工月薪只有3、4千元:另有調查顯示,速遞員大多數時薪不到港幣30元,部分時薪更低至不足13元,他們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但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夠他們維持基本的生活!

政府數據顯示,在近7百萬香港人口中,收入低於政府綜援金(從2千元到數千元不等)平均數的貧窮人口有95萬!但一些民間組織的數字則指,香港貧窮人口實際超過125萬。

更令人擔憂的是,當香港貧富差距越發拉大時,香港一直引以為自豪的,具相當數量及相對搽定的中產階層,出現了「向下流」的趨勢。香港政府統計處上月公佈的數字顯示,在1996到2006過去這10年間,香港中等收入的住戶比例萎縮,月入1萬至4萬的典型中產家庭,十年間由超過61%下跌至55%。

身邊就有不少朋友在慨嘆,看來會加入「下流」一族。

於是,專家們驚呼,輿論附和:香港己出現「下流」現象,政府再不處理會引至社會嚴重不搽定!

香港社會是否「下流」?階級分化是否嚴重?從這次兩位特首候選人在整個選戰過程中,不厭其煩地強調要解決貧富懸殊,要照顧中產階層,或可見一斑。可以理解,為何曾蔭權在發表他的「香港不要搞階級鬥爭」論後,承認當時實在是被梁家傑的一番話「激親」(惹惱)。若不是對手說到你的痛處上去,怎會如此的反應強烈?

女將「嫻姐」

令曾蔭權同樣氣惱的是,除了民主派,支持政府的政黨,在貧富懸殊的問題上,也和政府槓上了。這其中最令政府頭痛的,是一位女將–來自親政府的工聯會的立法會議員陳婉嫻。她多年來死咬住政府不放,要求政府制定最低工資。

政府由於要考慮商界的強烈反對,以僱主自動約章形式來在某些行業先試行最康工資。陳婉嫻自然不肯放過政府,所以,曾蔭權還有特區政府一眾官員,特別是主管勞工,財經的官員們,見到人稱「嫻姐」的她就心中叫苦,也是公開的秘密。

「階級鬥爭」,令香港人聯想到文革,絕不是個好名詞。但今天的香港,「階級分化」卻是不爭的事實。有人怪罪都因政黨在「搞搞震」,老把「官商勾結」掛在嘴邊;還不是為了選票?有人會說,都因為政府扶貧不力?但也有人說,香港不要鼓勵「伸手派」,為什麼回歸後香港人變成了有事都去找政府?種種理由,莫衷一是。

無論如何,不要讓「階級分化」演變成「階政鬥爭」,肯定是香港人所想。這裡,倒是想起了上面提到那位官員的這一句:「不眼紅別人,努力向上,那不是香港精神嗎?」(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觀察:香港新年好戒煙
香港觀察:2007刮起懷舊風
香港情人節:金錢買「浪漫」
港尖沙咀女子遭擄走 警方馬鞍山尋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