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際不打小孩日

全教會:輔導偏差學生 人本:家長控制情緒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23日報導】(大紀元綜合報導)去年底立法院明文禁止校園體罰,趕在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前,教育部本週公布「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注意事項」,但全教會認為,如何輔導行為偏差的孩子,才是教學的重點。另外,家庭體罰仍普遍存在社會各角落,人本教育基金會呼籲家長們,學會聆聽、控制情緒,將家庭體罰減到最低。

教育部公布「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注意事項」,讓教師明確釐清管教、處罰的界限。全教會認為,明定處罰界限固然能讓教師在管教時有法可循,但如何輔導行為偏差的孩子,才是教學的重點。

參與訂定注意事項的全教會諮商輔導組長楊益風認為,學生行為一旦出現偏差,教師可分管教、處罰、體罰3種階段處理。法律禁止體罰學生,但是管教是被容許的。只要罰站、責罵不涉及污辱,蛙跳是體育課的體能活動,這些都是被允許的。

楊益風說,公布管教注意事項後,老師固然會比較清楚整個管教流程,但乖巧、懂規矩的孩子只要老師勸說,根本就不需要處罰。為了不愛唸書的中輟生所設立的「高關懷班」,也只有台北縣、台南縣有設置,其他縣市卻礙於經費,因此這些偏差學生的管教問題只解決了一半

楊益風認為,如何輔導行為偏差的孩子,不要成為第二個維吉尼亞大學校園血案凶手趙承熙,才是管教輔導的重點。

而儘管去年底立法院明文禁止校園體罰,但家庭體罰仍普遍存在社會各角落,根據人本教育基金會的調查,超過八成的家庭,會以打罵管教孩子。但調查也顯示,其中以言語責罵為最大宗。但在打罵之後,有七成八的家長會感到後悔,超過九成七的家長願意嘗試「打罵」以外的方法來管教孩子。

根據研究,在嚴厲的管教、打罵環境成長的孩子,輕者親子關係容易產生距離感,自信心不足,認為父母不夠愛我;嚴重者,成人後暴力傳承的比例是一般孩子的五倍,此外,在人際關係上,也常以暴力攻擊來處理,或是容易感到焦慮、退縮。

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主任謝淑美表示,家長們通常會在急於糾正的情形下,疾言厲色地管教孩子,在此「國際不打小孩日」前夕,人本也希望呼籲家長們,學會聆聽、控制情緒,將家庭體罰減到最低,為孩子們打造愛的家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