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中宣部為什麼不許評論質疑國家重大工程?(上)

王維洛

人氣 8

【大紀元5月13日訊】一、中宣部禁止宣傳報導的內容、包括不評論質疑國家重大工程

有朋友來約稿,但是不許談三峽工程,不許談南水北調工程,不許談物權法,不許談民間維權……問是否是中宣部的規定,沒有回答。記得不久前在網絡上看到的一份中宣部對近期宣傳報導的「新聞報導通氣會紀要」,禁止宣傳報導的內容有20項之多,如禁止宣傳肯定私有制,反右題材要淡化,禁提「公共知識份子獨立精神」;不評論質疑國家重大工程……那麼中國到底有國家重大工程不能評論和質疑呢?

二、長江三峽工程是「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國家最重大的工程

誰也不能否認,從規模上來說,長江三峽工程是中國乃至世界的最大的工程。江澤民在1997年大江截流時驕傲地說︰ 「我們在長江三峽興建的這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廣泛的水利水電工程,將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重大的促進作用,它是一項造福今人、澤被子孫的千秋功業。」1982年鄧小平為三峽工程開了綠燈,199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國務院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議案,雖然說有三分之一的代表沒有投贊成票,但是全國人大畢竟還是同意建設三峽工程。1994年正式開工,1997年大江截流,2003年6月三峽水庫正式蓄水,蓄水至海拔135米,水庫形成,接著發電機組開始發電,五級船閘開始運行。2006年5月,三峽大壩全部建成,10月蓄水至海拔156米。一切都比原計劃提前完成(除了1997年應該完工的三峽升船機之外)。雖然說在建設過程中,「有幾隻蒼蠅嗡嗡叫」,但是180多米高的大壩聳立在那裡,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正如李鵬所說︰「水輪機一響,黃金萬兩。」用江澤民的話說︰「多少代中國人開發和利用三峽資源的夢想,今日正在變為現實。這再次生動地說明,社會主義具有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可是,為什麼在三峽大壩工程取得如此「輝煌成績」的今日,中宣部卻不讓人們評論這個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三峽工程呢?

三、實現毛澤東「高峽出平湖」的遺願

根據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三峽工程有防洪、發電、航運、南水北調、區域發展等效益。這只是工程的經濟技術目標,不是政治目標,況且這些目標定義不準確,有的是互相矛盾的,不可能同時實現。建設三峽工程的政治目標,是中國第三代領導人要實現毛澤東的「高峽出平湖」的遺願。

1953年2月19日至22日毛澤東在「長江艦」上聽取林一山關於長江問題的匯報,在談到防洪問題時,毛澤東說:「費了那麼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庫,還達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為什麼不畢千功於一役,集中在三峽卡住它呢?」從此,防洪成為三峽工程的最主要工程目標。

用水庫來控制河流洪水,這是工程防洪措施之一。但是這對水庫有嚴格的技術要求,簡單地說,要有足夠的水庫庫容。以埃及阿斯旺工程為例,阿斯旺水庫的總庫容1689億立方米(是三峽總庫容的五倍多),其中死庫容310億立方米(比三峽的有效庫容還大),有效庫容1379億立方米,阿斯旺壩址千年一遇洪水流量為15100立方米/秒,洪水總量為1340億立方米。水庫有效庫容大於千年一遇洪水總量。

1956年毛澤東在武漢游完泳後,心情頗好,寫下了「水調歌頭.游泳」,詞中寫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今世界殊。」詩人浪漫主義的描寫,竟然成為興建三峽工程的最主要依據。1959年長江水利委員會編制的、後經國務院批准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報告中在「為什麼必須以三峽為主體進行流域規劃呢」一節中寫道︰「這幾句話(指毛的詩句),概要地說明了這一偉大河流上主體工程的前景。這是因為三峽樞紐在防洪、發電、灌溉與航運等主要的綜合利用方面是指標優越和對全江有顯著影響的工程。」

為了實現毛澤東在三峽卡住長江洪水的設想,周恩來請來了蘇聯專家。根據中國政府提出的工程目標,蘇聯專家提出三峽水庫蓄水位海拔265米(重慶市市中心的高程為海拔240米)。蘇聯專家在這一點上講了真話,要在三峽把長江卡住,就需要有很大的水庫庫容,結果只能是犧牲重慶市了。林一山知道,淹了重慶這個抗戰時期的陪都,這不可能為中國社會所接受,他提出了三峽水庫蓄水位海拔235米,雖然犧牲一部分防洪和發電效益,但能保住重慶市市中心不被水庫淹沒,其他重慶城區還是要被淹沒。三峽水庫蓄水位海拔235米,水庫庫容雖然不能滿足容納千年一遇洪水總量的要求,但是尚可容納1954年長江河道和荊江分洪工程未能容納的一千多億立方米洪水。到了1958年,周恩來將三峽水庫蓄水位定在了海拔200米,依據是重慶朝天門碼頭的最高一級台階的高程。周恩來的考慮是三峽庫水以不淹沒重慶城區為標準。三峽壩址,無論是南津關還是三斗坪還是石牌,距離重慶朝天門碼頭都超過600多公里。三峽壩址水位海拔200米,重慶朝天門碼頭水位也是海拔200米,在周恩來的想像中,三峽水庫是毛澤東詩中所描述的平湖,是一個沒有水力坡度的長600多公里的平湖。

1982年,鄧小平表態,「我贊成搞低壩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鄧小平說贊成的低壩方案是指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海拔150米的方案。1992年全國人大批准的是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的方案。從蘇聯專家提出的265米方案,到最後批准的175米的方案,似乎不管三峽水庫蓄水位多高,水庫庫容多大,都能在三峽把長江洪水卡住。形象地說,蘇聯專家的265米方案是用一個軍的兵力,林一山的235米方案是用一個師,200米方案是用一個團,現在批准的175米方案是用一個營,鄧小平所贊成的150米方案只用一個連,預備方案128米只需一個排。現在批准的175米的方案,總庫容只有399億立方米,有效庫容221.5億立方米,只有1954年多餘洪水量的五分之一,所以三峽工程防洪能力十分有限。與阿斯旺工程相比,阿斯旺水庫的總庫容是年平均徑流量的1.7倍,而三峽水庫的總庫容只是年平均徑流量的百分之八點七。這個對比更說明了,要用現在這個三峽工程把長江的洪水卡住,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峽水庫蓄水位越高,庫容越大,防洪能力越大,但是淹沒損失越大,移民人數越多。

1985年11月8日至14日李鵬帶領李伯寧、陸佑楣等到重慶和三峽地區去考察。回來之後向國務院交了一份報告,建議將三峽水庫蓄水位從海拔150米提高到海拔180米。三峽水庫在壩址處的蓄水位海拔180米,三峽水庫庫尾處重慶的水位也保持在海拔180米。李鵬還是堅持「高峽出平湖」的觀點。三峽壩址水位海拔180米,重慶的水位也是海拔180米,在李鵬的想像中,三峽水庫是一個沒有水力坡度的長600多公里的平湖。

四、孟子曰︰「水無有不下」

「三峽水庫在壩址處的蓄水位多高,三峽水庫庫尾處的水位也多高」這個理論既沒有先人的經驗證明,又沒有現代科學理論的支持。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李鵬認為,三峽水庫在壩址處的蓄水位海拔180米,三峽水庫庫尾處重慶的水位仍然是海拔180米,兩地的距離有六百多公里,兩地水位一樣高,這水怎麼流?

中國的聖人孟子對水往低處流的道路有十分精采的論述︰「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

告子說:「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東便向東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無所謂善與不善,就像水無所謂向東流向西流一樣。」

孟子說:「水的確無所謂向東流向西流,但是,也無所謂向上流向下流嗎?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人性沒有不善良的,水沒有不向低處流的。當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飛濺起來,能使它高過額頭;加壓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崗。這難道是水的本性嗎?形勢迫使它如此的。人的可以迫使他做壞事,本性的改變也像這樣。」

不讀聖賢書,這就構成了現代中國人知識的最大缺陷,也是常常陷入迷途,常常犯錯誤的原因。三峽壩址和重慶水位一樣高,水不就不往低處流了嗎?不就違反自然規律了嗎?

用現代科學理論來解釋︰世界上任何物質的移動,都要消耗能量.水從高處往低處流,就是把位能轉變為動能、熱能的過程,水流運動要消耗能量。水在任何一點的能量,是由其動能和位能組成的,動能表現在水流速度上,位能表現在其高度上。在水庫沿程取任何一點為1點,在1點的上游取一點為2點,如果水流速度在1,2兩點相等,那麼,2點和1點之間的位能差(高度差),就是水滴從2點運動到1點所消耗的能量。

五、張光鬥不知道萬分之二的水力坡度是多大

由於中國對新聞和網絡的封鎖,國外對三峽大壩工程的許多批評,中國人並不知道。直到2003年6月三峽水庫蓄水前後,三峽水庫有沒有水力坡度的辯論才傳到中國,在長江水利網的BBS上面展開了一次十分熱烈的討論。通過討論,許多人對「高峽出平湖」都提出置疑。

據中新網2003年6月4日的報導,兩院院士、中國水利界權威、清華大學的張光斗教授接受採訪時承認,成庫後的壩前到壩後的回水面始終存在一定坡度(落差)。他承認這一坡度要受水庫水深的影響,水越深坡度越小,水越淺坡度越大。因此,三峽水庫的水面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是平的。他說:「即使三峽工程全部竣工後,壩前水位達到175米,庫區水面的坡度也依然存在,只是會比現在要小一些。如果大壩無限高,這個坡度就會無限小。」張光斗說:「這才有可能出現真正的平湖。」三峽水庫不是無限高,所以必然存在水力坡度。

張光斗擔任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顧問,又是三峽工程初步設計審查負責人,後來又任國務院三峽工程質量檢查組組長。他在擔任可行性論證顧問時,應該閱讀過可行性論證移民組的報告,移民組認為三峽水庫是個平湖,沒有水力坡度,張光斗認為這個結論是對的,他簽了字;張光斗也應該閱讀過泥沙組的報告,泥沙組認為三峽水庫的水力坡度為自然狀態下的三分之一,即萬分之零點七,張光斗認為這個結論也是對的,他也簽了字。到來2003年,張光斗認為三峽水庫庫區的水力坡度依然存在,只是會比現在要小一些,但是問題不大,不就是每一百公里2米的水位差嘛!即使壩前水位達到海拔175米,重慶水位也只有海拔188米或者189米。再說全部竣工後庫區水面的坡度還會小一些,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所以這位水利泰斗也難以理解,為什麼人們對這個問題這麼關心。

重慶至宜昌距離600多公里,兩地在自然狀態下的水位差為130米,平均水力坡度為萬分之二。萬分之二的水力坡度不是每一百公里有2米的水位差,而是每一百公里有20米的水位差!張光鬥在這裡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將小數點錯移了一位,將每一百公里有20米的水位差計算成每一百公里有2米的水位差。正因為是這個計算錯誤,才使得張光斗覺得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嚴重問題。

──原載《民主中國》(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珠三角鹹潮愈演愈烈廣西擬建「三峽」戰鹹潮
陳破空:三峽大壩,再起爭端
不聞香臭治療要穴
三峽大壩一滑坡體 變形現裂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