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重整克萊斯勒 首要挑戰工會

【大紀元5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綜合編譯)全球第五大車廠戴姆勒克萊斯勒(DaimlerChrysler) 已決定要將旗下虧損連連的克萊斯勒(Chrysler),賣給賽伯樂(Cerberus)私募基金公司,賽伯樂將以74億美元約當55歐元的代價取得克萊斯勒80.1%的股權,是美國有史以來,將大車廠交由私募基金集團經營的首例。

和美國其它車廠一樣,克萊斯勒在面臨亞洲車廠在北美的激烈競爭及嚴重的勞工高額健保費、退休金等雙重壓力下,財務急速惡化,所以專家認為賽伯樂入主克萊斯勒的首要挑戰,在於其如何與工會另定勞動契約,以降低勞力成本。

戴姆勒與克萊斯勒的分分合合
9年前的全球企業購併熱潮中,戴姆勒賓士公司以360億美元隔洋購併克萊斯勒公司,是當期最著名的購併案之一。雖然合併後的兩廠同在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旗下,德國賓士(Mercedes Benz)部門仍有獲利,但面臨卡翠娜風災(Hurricane Katrina)後的油價飆漲,耗用量較大的重型車輛自然不再受到消費者青睞,尤其面臨來自亞洲車廠省油車款的強大競爭,以及北美地區的營運在員工退休金及退休健康保險的成本日益成為重大負擔之下,致使旗下的克萊斯勒部門,包括道奇(Doodge)與吉普(Jeep)品牌的營運都已產生大額的虧損。

賽伯樂花費的74億元中,50億元將投入新克萊斯勒車廠的營運,10.5億元將匯往克萊斯勒的財務公司,13.5億元將付予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分析師表示賽伯樂會清償克萊斯勒所有的負債。

為換取接手者同意承受克萊斯勒190億美元的退休員工健康保險成本,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已承諾將支付6億5千萬美元,且同意吸收其它重建的相關成本,另外,戴姆勒集團也將貸款4億美元給賽伯樂。據戴姆勒估算,這筆交易總計可能會使它今年的淨利短少54億美元。

兩公司分家後,未來將持續在北美地區以外合作進行駕駛系統、採購、銷售及財務服務。

克萊斯勒未來盈虧關鍵在勞力成本
過去在戴姆勒的經營之下,克萊斯勒從1998年的126,800名員工一直裁員到如今僅8萬名員工,預計到2009年會剩下更少員工。

雖然經克萊斯勒總裁萊索達(Tom LaSorda)證實,這次克萊斯勒汽車經營權換手不會增加二月份公佈的裁員數1萬3千人,但加拿大汽車工人協會(Canadian Auto Workers)主席夏格夫(Buzz Hargrove)卻表達了「強烈關注」,並指出多數私募基金長久以來一直在裁員,就如同其反對增僱員工一樣。

購併案明朗化後,曾試圖阻止戴姆勒與克萊斯勒分家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nited Auto Workers)主席格特爾芬格(Ron Gettelfinger)雖然公開宣稱賽伯拉斯很明顯地是克萊斯勒員工的最佳選擇,以安撫員工的情緒,但工會成員認為公司仍有可能被拆開賣掉。

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財務學教授瑞赤迪(Peter Ricchiuti)認為賽伯樂應會循固特異輪胎(Goodyear Tire)及Rubber公司的模式,將退休金及退休健康保險基金委託由信託基金辦理,並由該公司的工會扣繳費用及管理,如此便可為公司減輕不少負擔;瑞赤迪也提到既然賽伯樂已取得通用汽車的財務公司,那麼它就有可能會將兩車廠的財務合併運作,以更進一步降低成本。

克萊斯勒目標訂在2008年轉虧為盈,分析師認為主要的關鍵在於其能否在九月份勞動契約到期時,與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另簽勞動契約降低成本。據報導,克萊斯勒、賽伯樂、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三方將於七月展開協商,三方都已表明希望降低勞力成本,以保有競爭力,尤其是與亞洲車廠的競爭。

私募基金重整克萊斯勒
賽伯樂是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基金公司,有大額的私募基金與避險基金操作,現任總裁是美國前財長史諾(John Snow)。其實,該基金對汽車廠的營運應不陌生,去年它帶領一個國際財團買下了通用汽車的財務公司,並已協助汽車零件大廠德爾福(Delphi Corp.)擺脫財務困境。

雖然克萊斯勒有大額虧損,但仍有多家企業參與競標克萊斯勒的經營權,包括Kirk Kerkorian所擁有的Tracinda公司及加拿大的汽車組裝廠Magna International,另外據悉,黑石私募基金集團(Blackstone Group)也與中橋夥伴公司(Centerbridge)聯手競標。

未來,德國的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仍會保留克萊斯勒公司改名後的克萊斯勒控股公司(Chrysler holdings LLC)19.1%的股權,賽伯樂公司也已表示,將留任現有管理階層,野村證券駐倫敦的分析師麥克爾-丁鐸(Michael Tyndall)指出,賽伯樂將聘用曾任職於克萊斯勒的奔納德(Wolfgang Bernhard)來掌控克萊斯勒的營運。

私募基金一般都會在取得投資標的後,會將被購併公司的股票下巿,經重組後再出售獲利。不過,全球觀察研究機構(Global Insight)的分析師布萊格曼(Aaron Bragman)表示,未來克萊斯勒被保留或出售都有可能,但無論賽伯樂怎麼處置,他都認為克萊斯勒應至少需兩三年完成整頓後才有可能再易主。

克萊斯勒汽車買主權益不變
由於法律的保障,戴姆勒與克萊斯勒分家後,Edmunds汽車網的總裁安維(Jeremy Anwyl)認為,消費者的權益不但不會受影響,相反地,克萊斯勒將有更多的資金投資生產品牌產品。

新聞來源:美聯社、法新社、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The Advertiser(Australia)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分析師大多看好克萊斯勒被收購
美政府將擬定汽車排放氣體新規定
美汽車工會支持賽伯樂併購克萊斯勒汽車公司
南開技術學院展示省油環保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