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北市每年撲殺流浪動物逾四千隻 議員籲改政策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方旭台北二十三日電)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投入拯救流浪狗引發關注,台北市議員陳建銘今天呼籲,市府修正流浪動物收容政策,以絕育代替撲殺;動物衛生檢驗所長嚴一峰說,受限安置空間不足,每年仍有近五成貓犬遭人道處理,但市府已概編預算,自2008年從動物之家認養動物絕育做起,盼讓絕育取代安樂死。

陳建銘也指出,依規定,北市動檢所流浪動物收容期為十天,期滿無人認養即撲殺;四年下來,共人道處理流浪動物一萬六千三百隻,每年平均處理逾四千隻。

關懷生命協會秘書長釋傳法則說,台北市經年撲殺流浪狗,但街頭流浪動物未減,證明捕殺政策無效,反而製造不必要的漫長殺戮。希望市府了解,絕育比撲殺更便宜,撲殺一條狗的成本超過新台幣四千元,絕育手術經費連半數都不到,唯有絕育才是人道的解決之道。

不過嚴一峰指出,市府基於保護動物、尊重生命立場,推動棄犬處理方案已見成效,目前已有近十四萬隻家貓犬植入晶片,愛心犬認養率也提高到三成。收容愛心犬數已從六年前的五萬五千多頭,大幅降低到六千八百多頭,低於市民容忍度,顯見問題已獲相當改善。

陳建銘今天與關懷生命協會召開記者會呼籲,台北市政府徹底修正流浪動物收容政策,「以絕育代替撲殺、以領養代替購買」;他也要求市府編列預算、拿出辦法,鼓勵民間團體、社區認養,為流浪動物尋找生機。

陳建銘並指出,市府除了應以制度化方法解決流浪動物問題,捕捉流浪動物業務也應整併到動檢所處理,結合家犬強制登記,以及收容與捕犬單位合一,杜絕流浪動物產生。

他說,流浪動物一經絕育,不但沒有繁植問題,脾氣也會轉變溫和,因此配合家犬強制登記,數量自然會減少,所以政府帶頭捕捉、結紮、放養,才能讓流浪動物生命獲得基本關懷與尊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