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業者期望與台灣建立科技伙伴關係

標籤:

【大紀元6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傳信、陳亦偉新德里十二日專電)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今天抵達印度訪問,並與扮演印度政府與資訊產業顧問角色的「印度資訊科技生產協會(MAIT)」舉行座談,與會印度業者在會前表示,希望能與台灣建立合作伙伴關係,使台灣的硬體優勢與印度軟體優勢合作互補、共創雙贏。

曾經訪問台灣、對台灣資訊科技發展讚佩有加的協會秘書長梅塔,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達了以上期望。他說,他對「台灣製造」的資訊精品很感興趣,並認為從研發和製造,都值得印度產業學習。

梅塔表示,久聞台灣下屆總統候選人馬英九非常關切拓展台灣對外經貿關係,因此,協會希望藉這次馬英九訪問新德里的難得機會,召集相關產業人士與馬英九等人見面交流,更希望藉此請益、瞭解台灣的對外投資政策,謀求雙方相互投資合作的途徑。

同時也是「印度台灣工商促進論壇會」召集人的協會主席錫利瓦桑,今天中午在市區中心的泰姬皇宮飯店舉行午宴,歡迎馬英九和前經濟部次長尹啟銘等人,印方作陪貴賓十五人,包括政府資訊部門主管官員、工商企業領袖、資訊產業專家學者及重要財經媒體主管等。

印度資訊科技生產協會成立於1982年,為一非營利商會組織,但與政府相關部會及商會機構的合作關係密切,其中包括資訊科技部、交通電訊部、商務部、財政部以及主要商會機構等。

協會的目標在推動與資訊科技有關的科學、教育研發及產業發展,影響力深遠,對印度今日的資訊工業發展貢獻卓著。

協會會員有百分之九十二是資訊硬體業者,包括本土與跨國業者,涵蓋生產和服務業。梅塔表示,協會主要目標在加強印度資訊科技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擴大資訊科技工業在印度整體經濟發展的地位,以及結合全球相關產業,建立策略聯盟,並希望引進外資和技術,以提升印度本土市場的素質。

近年在世界各地資訊市場需求上升帶動下,印度資訊科技業發展蓬勃,出口持續上揚,對進口硬體和元件的依賴也日深。主要統計數據預測,印度到二零零八年的軟體出口總值將達八百七十億美元,對相關硬體的需求約值五百億美元,但印度硬體如電腦、元件和周邊設備等總產值只有九十五億美元左右,其餘均仰賴進口。

新德里經濟事務專家表示,印度發展資訊科技產業的優勢是人才,電腦軟體設計能力受到一致肯定與推崇。印度目前至少有五十萬人在海外從事資訊科技產業工作,台灣就聘雇了約三萬五千名印度軟體人士。

但印度發展資訊科技產業也存在不少瓶頸,包括:基本建設落後、電力供應不足、電信無法配合、寬頻網際網路與光纖網路不足以及行政體系的官僚作風等,都讓外商企業踟躕不前。

印度業者認為,台灣的資金與技術恰好可補印度的不足,印度的軟體人才資源也可讓台灣提升資訊能量。

印度市場專家表示,台灣可充分運用印度高素質的軟體人才,以補台灣資訊人力的不足;台灣產業應學習及運用印度當地軟體研發及系統發展的成功經驗和資源,作為台灣產業與美日歐等先進國家合作的後勤部隊,加強台灣國際競爭力,共創雙贏。

相關新聞
以色列科技學院頒贈榮譽博士學位予翁啟惠
6月11日紐約【社區簡訊】
ㄅㄆㄇ加ABC  矽谷中文教學進入公立學校
降低暖化 台科大建綠色建築省能源降CO2排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