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毒粽葉 包粽煮後變綠發臭

人氣 30
標籤:

【大紀元6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十四日電)端午節將至,中國各地粽子熱銷,粽葉供不應求,但有不法商人趁機將玉米葉染色冒充粽葉,有主婦買了「加料」的粽葉,用水蒸煮後竟變綠發出陣陣臭味。專家警告,粽葉添加有毒染料,若食用可導致血液病和腎功能衰竭。

香港「太陽報」報導,最近北京市和福建省都發現有不法商販用玉米葉冒充粽葉,違規加入工業硫酸銅和氯化銅等有毒染料,染成翠綠色,從中圖利。許多顧客誤購毒葉包粽子,葉子浸水後裂開,蒸煮時冒出臭味。

報導說,北京市高女士週一在市場購買兩斤粽葉,葉子呈翠綠色,每片葉的寬度都有五、六公分,但葉子黏糊糊,還發出一股臭味,當時小販堅稱煮後就沒事。

高女士表示,回家後先煮幾片粽葉做試驗,才剛下鍋,臭味即傳遍整間房,只好將粽葉全部扔掉。

另一位鄧女士也誤購假葉,回家後一浸水就裂開,根本無法包粽子,家中的老人家一看,就說是玉米葉。

有記者在菜市場看到真空包裝的粽葉出售,可是一打開就有一股難聞的硫磺氣味。

業內人士指出,粽葉一般都是蘆葦葉,也有荷葉或竹葉,正常的粽葉在製作過程中經過高溫蒸煮,顏色會發黃,絕不會呈青綠色。粽葉採摘季節通常在每年七月至十月,因此包粽子用的粽葉一般都是上一年生產,顏色易變。

由於端午節前粽葉供不應求,不法小販為了賺錢,用玉米葉、芭蕉葉冒充,為了讓葉子色澤翠綠,使用硫酸銅等工業染料為假粽葉或失去原色的粽葉上色,稱為「返青粽葉」。

工業用硫酸銅含有砷、鉛、汞等重金屬,食用後導致急性腸胃炎、黃疸,嚴重的還會導致溶血和腎臟功能衰竭。

相關新聞
【新聞大家談】難掩敗局 中共被踢出新聯合國?
【新聞大破解】美戰略排序改變 歐中貿戰開打?
李強訪澳 反共網紅與其同住一酒店 中使館緊張
中國南方多暴雨 福建武平洪災至少4死2失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