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老婦成詐欺覬覦目標 北市老婦失金2320萬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二十二日電)多金又與外界資訊隔絕的老婦人,成為詐欺集團鎖定的目標。繼台北市七十三歲老婦接連兩次遭到「假警官」及「假中獎」詐騙,損失新台幣一百零四萬元,今天又傳出北市六十歲老婦人遭到詐騙集團以傳統的「公務機關詐騙」手法,被騙走二千三百二十萬元,讓刑事警察局為之氣結。

刑事警察局預防科長期透過媒體宣導詐騙案例,希望提醒民眾不要輕易上當,不過,對於老人家似乎效果不大。今天警方公布的一起案例,被害人除「傾家蕩產」散盡存款外,甚至連房地產也被騙辦理抵押貸款,每月還得繳納十萬元的貸款,使得老太太陷入經濟困境。

警方統計,今年五月也有詐欺集團假冒「全國電子」,騙走新竹市劉太太一千一百七十萬元。警方以詐欺集團最近的犯罪手法分析,歹徒似乎都充分掌握被害人的「顧財產」、「不要連累年輕人」以及很少有機會遇到司法人員,輕易就相信「法官、警察、檢察官」的心理,只要利用哄騙與恐嚇手段,老人家很容易就上當,且都損失不貲。

詐欺集團都是在對岸中國犯案,策動台灣的車手取款,一切都以電話「亂槍打鳥」聯絡,可謂成本低利潤高,警方呼籲家中有老人的家庭,要找機會提醒家中長輩,絕對不要上當。

刑事警察局表示,住在台北市的楊老太太是今年五月起接到中華電信語音通知,指稱她因身分證遭到冒名辦理電話,歹徒假冒「警官」說她涉及刑事金融案件,受害人有一百多人,要她申請「暫時性資產凍結」。

詐欺集團於是輪流扮演「檢察官」、「金管局雷科長」,一個月來楊太太幾乎天天都要接聽「電話訊問」的疲勞轟「詐」,陸續將所有銀行存款一千一百七十萬元,分八次匯給歹徒。

未料歹徒食髓知味,又謊稱老婦人因涉案影響銀行信用,必須將不動產辦貸款並存入網路銀行,才能平衡房產的「信用值」與「估價值」。

因為楊老太太聽不懂這些金融術語,再加上一心只想趕快擺脫「涉案陰霾」,於是就將房屋辦抵押,貸款一千一百五十萬元,並依照歹徒指示將錢存入自己的網路銀行帳號。

楊老太太遭騙過程中,遭歹徒恐嚇不得將任何情況透露任何人,不然會「影響辦案,並連累親人涉案」。後來,她清查帳戶內的錢全被搬空,才發現被騙。統計一連被騙走兩千三百二十萬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