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维个展将毕卡索格尔尼卡以坛城再现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6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琳纽约二十五日专电)台湾艺术家李明维以十七吨沙,在“芝加哥文化中心”展览大厅地板上放大重现毕卡索一九三七年抗议纳粹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镇无辜百姓的作品“格尔尼卡”。花了几星期才完成的犹如藏传佛教坛城唐卡的“沙砌的格尔尼卡”,今天已回归成原点的沙堆。

李明维应芝加哥市政府邀请,在“芝加哥文化中心”展出近年来的四项大型艺术创作。为期近两个月的展览以“无常”为主题。

二十三日从黎明到黄昏,李明维邀请观展者陪同他完成这项行动艺术作品。在众人脚步的践踏下,构图从模糊到不成形。几把大扫帚挥扫下,“沙砌的格尔尼卡”只存在一些人的记忆里。

李明维这次也将他参加二零零三年威尼斯双年展的行动艺术作品“睡寝计划”带到芝加哥。二十一日到二十四日,每天晚上会有一位参加文化中心摸彩得中的民众可以带着个人就寝前后的用品到展览馆,在布置成有两张床的寝室里与李明维共渡一夜。

曾经在多年前参加李明维在纽约画廊“睡寝计划”的纽约时报记者拉森,曾以专文谈到她与艺术家在这样私密的场景里陌生人之间的互动。

她说,她可以了解李明维要透过这项作品传达的观念─共享空间的人们,个人仍有不示于人的部分。在暗夜里与陌生人共处一室,基于人们普遍希望沟通又对于未知感到恐惧的心理,会如何反应?

拉森定义李明维是位“社会观念艺术家”。多年来,她一直很注意李明维的作品。她对于李明维作品的介绍也让其他美国的艺评及艺术圈人士对李明维作品更感兴趣。

陌生人来去,每一位过客留下的一些物件只显示短暂停留的痕迹,在更多的物件堆积下,是不是这些痕迹也愈来愈淡、愈来愈模糊?陌生人因机缘凑巧而短暂共处,起身离开后可能从此不会再见。“睡寝计划”让人思索人生中有多少“鸿飞那复计东西”的经验,也是无常。

展出的作品中有一项是五张摄影作品,纪录他怀念过世祖母的“陪伴水仙一百天”。这件作品纪录他在祖母过世后终日与水仙相伴的起居生活。人生无常,艺术家透过虔敬的思念,希望对生死能有透彻领悟。

展期到七月一日的个展,还有一件曾在纽约惠特尼美术馆展出的“鱼雁计划”。在芝加哥文化中心的展馆树立了三个大柜子,观展者可以在这里写信给他想写的对象,并且自行决定是否封缄或寄出。观众可以看到张贴在柜子上不封缄的信件内容。

这项互动的作品的起源也是李明维对逝者的怀念,希望能对逝者倾吐未尽之言。

看李明维的作品可能不会像观看一些当代艺术家作品时感官的震撼。可是,观展时心情的悸动和观后的深思却是更深一层的感动。

李明维目前也有一件装置作品在纽约皇后美术馆展出。“四重奏”是暗室里四台面对白墙的电视萤幕播放单项乐器演奏德弗札克的弦乐作品。

在幽暗的房间里,沈浸在带点忧郁和深沈的提琴乐音里,萤幕放射的光影,让人有种脱离现实的感觉。这项作品的展期到十二月二日,若想暂时逃离现实,让心灵沈静一下,可以试着走进李明维创造的氛围。

相关新闻
指手划脚破《梦》美大亨起诉保险公司
承认吧!你真的厌恶现代艺术
毕卡索两画作在孙女巴黎家中失窃
中朝威胁上升 美在亚洲加强安全伙伴关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