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寧:重帖一次——為了忘卻的紀念

李志寧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6月8日訊】關於1989年的事情,我認為向無辜的人民群眾開槍,性質是非常非常非常嚴重的。我個人經歷是這樣的,我多年在研究所做“收集資料”的工作,不太知道外界發生的事。直到有一天,我騎車到單位分的新房子裏去打掃衛生,路過阜成門立交橋,忽然看見望不到邊的遊行隊伍,起碼有數萬人,打著許多旗子、標語和橫幅,在二環路上從北向南走去。那是年輕的大學生們,但很多人看起來就像中學生那麼小,喊著口號,小臉上流著汗。我這個半老頭,頓時覺得熱血沸騰,和街上許多群眾一樣,向他們熱烈鼓掌,揮手致意。我們都曾經是學生,也都曾經像他們那麼小,但是我們沒有趕上“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什麼的,現在看見這些“五四”的後來人,這麼可愛,心裏分外激動。

這樣寫下去,太長了,幾天也寫不完,還是簡單說吧。事情是:耀邦去世後,很多人憤憤不平,在天安門紀念碑前擺放了不少花圈相片和標語,要求為曾經表示理解“自由化”的胡耀邦平反。我感到,情況也表明,人們中的多數對改革以來的現狀不滿,要趁此機會來表達這種不滿。想當年,文化大革命搞了10年,人民終於難以忍受,在高壓之下發生了第一次天安門抗議事件,震驚了世界;改革又搞了10年,人民仍舊非常不滿,於是又發生了第二次天安門抗議事件。這一次規模巨大,全國參加抗議的人數,遠遠超過了第一次天安門事件數十倍。當時可以說,全世界鏡頭的焦點,都集中到北京來了。我感到,這兩次自發抗議中的文字水準,都非常高,非常震撼!相比之下,江青他們指揮的造反派組織的文革大字報水準實在太爛了。而且,對於群眾來講,表達不滿和請願,這是天經地義的,是憲法所保障的人民的基本權利。而事件的結果表明,我們國家還根本算不得一個憲政國家。

學生要求和政府“對話”,要求為胡耀邦平反,這根本不是造反,也沒有任何鎮壓的理由。但是,最高領導層火了,4月26日發表社論,指學生運動為“動亂”。當時“動亂”二字意義很嚴重,好像指學生成了反動的四人幫似的。於是,4月27日爆發了大遊行,以示抗議,也就是我在阜成門橋頭看見的那一幕。後來,又發生了學生絕食抗議,數千名抗議者在天安門絕食7天,史上未見。這期間,北京市和全國各大中城市數千萬人上街遊行,表示對學生的支持。其規模,在全世界都是空前的。在北京就有數百萬人上街遊行,長安街上的旗幟和人潮如海,一眼望不到邊,延續了很多天,表示對學生的強烈支持。我記得學生絕食時,有一天下雨了,在一個高樓上就掛下一條碩大的標語:“天哭了”。當時的名義上的最高負責人總書記趙紫陽先生,希望以和平的方式,化解與學生和人民的矛盾。他表示,他本人可以來承擔責任,同時開始反腐敗,可以從他的兒子做起(那一段時間曾有順口溜:毛澤東的兒子上前線,鄧小平的兒子搞捐獻,趙紫陽的兒子倒彩電;所以,當時群眾遊行也有批評矛頭對著趙紫陽的,認為他的兒子搞腐敗)。但是他決定不了中國的命運。可敬的趙紫陽先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歷史面前,毫不猶豫地獻出了自己,堅決反對開槍,表明了在這個巨大的歷史事件中,他仍是一位冰清玉潔的歷史人物。他在此後,一直到去世的15年間,都沒有再獲得自由。

5月20日,在趙紫陽沒有參加會議的情況下,楊尚昆宣佈北京戒嚴。但是,數十萬戒嚴部隊進不了城,因為到處都是千千萬萬的老百姓把各路口堵得嚴嚴實實。那時還沒有這麼多立交橋。平常,看不到人,一到聽說軍隊要進城,不知道人從哪裡冒出來的,頓時人山人海。其實,5月底前後,很多人都回單位去上班了,街上的人也很少了。但6月3日晚上,肯定得到了命令,四面包圍了北京的軍隊強行入城,他們開著坦克,用步槍機關槍開火,不少群眾被打死了,將近半夜,軍隊開到了天安門。那天晚上,在街上還有數百萬群眾徹夜未眠。據目擊者說,當軍隊開進天安門時,廣場東側長安街上黑壓壓的人群,齊聲唱起了《國際歌》,雄渾的歌聲驚天動地,他看了看周圍所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滿臉是淚。

約十幾天之後,零星與戒嚴部隊周旋的民眾,逐漸地不再上街了。部隊進駐了許多單位,包括我們社科院的院部大樓,但就是駐防。後來,又過了一兩個月,緊張的氣氛才逐漸緩和下來。但是,這件事不僅給學生、民眾帶來極大的傷害,而且,我知道,也給許多離退休的老人以巨大的震驚。
祝好!

2006.8.17.

(2007.6.3.這是去年的帖子,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退休人員)

轉自《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志寧:中國特色裏,能找到多少好東西?
李志寧:睜開眼看看幾十年後的中國經濟
李志寧:叫你心驚肉跳的「偽劣經濟」
林泉:「六四」三十五周年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