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價值觀轉變

人氣 35
標籤:

【大紀元7月10日訊】(BBC 舒非香港撰文) 十年前,如果問一名香港人:「人生中什麼最重要?」答曰:「第一家庭﹔第二金錢﹔第三健康。」十年之後的今天,答案則有所不同:「第一健康﹔第二家庭﹔第三金錢。」

資料來源於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他們在互聯網上所做的調查,成功訪問了一千名香港人,詢問受訪者現時心目中什麼最重要,並要求他們回想1997年前什麼最重要。這項調查有助瞭解香港人價值觀十年來的轉變。

重視健康

健康上升至人生最重要的地位,我想主要是因為經歷了2003年的沙士疫症(當時香港變成「疫埠」,超過三百人喪生),當時的香港可說是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因為病毒經空氣散播,防不勝防,而且死者中年輕力壯者,比老弱者還要多,更有不少醫護人員倒下來。經此一役,人們才驚覺到即使以香港這樣現代化的大都會,在疫症面前仍然是十分脆弱的。

加上香港超級富豪霍英東、龔如心都因癌病在年內去世,雖然他們擁有難以計算的財富,但金錢買得到醫藥,卻買不到健康,更買不到多幾年的生命。人們不由得想到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明白要是沒有健康,財產再多也是枉然。另一個使香港人注重健康的原因,是香港社會的最大年齡族群–「嬰兒潮」一代,現時都已進入中年。其中有不少四十年代末出生的,已踏進退休階段。「未過三十人欺病,年過三十病欺人」,何況四五十歲?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健康不單是個人的事,身體狀況漸走下坡,自然不得不步步為營。

另外一個調查顯示,當今香港人的平均壽命已上升至全球最高地區之一:男子79.1歲,女子85.9歲--男人全世界最長壽,女人是全球第二名,僅輸給日本。

尼爾森市場調查顯示,十年前港人將「生活質素」排在第七位,今天大幅上升至第四位。這同樣顯示了香港人觀念的改變:從前大家都以金錢為人生最高目標,為了多賺點錢,什麼都可以拋諸腦後。但跟重視健康的原因相類似,現在人們漸漸明白了,錢是用來改善生活的,要是有錢不花,再多錢也沒有意義。有外地來港作短期居留的朋友對我抱怨說:「香港人是最愛裝修家居的人,我住的大廈天天都有人在裝修。一家裝修未完另一家就開始,無日無之。 」把自已的「安樂窩」弄得漂漂亮亮舒舒服服,顯然是改善生活質素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不少高級食肆的生意比較便宜的還要好,也證明瞭香港人開始學會「重質不重量」,不再是只會望著數字的「經濟動物」了。

愛情貶值

另一點有趣之處就是港人變得更不浪漫了。十年前港人將「愛情」放在第四位,現在大倒退,「貶值」至第六位。調查機構分析說:港人比從前成熟了,「他們發現有很多事情比愛情更重要」。愛情貶值是否象徵成熟?值得討論。但從其它重視程度高昇的項目看來,香港人無疑是越來越現實了。

對待愛情比昔日冷淡,還有很一個現實的原因。那就是香港的人口老化了。年輕人通常將愛情看得很大,認為是天底下第一重要之事,到了年紀越大,激情也日見減退,老夫老妻,憂柴憂米,為兒為女,供樓養車,愛情自得委屈點靠邊站了。

愛情金錢健康哪樣重要還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人活得快不快樂。這十年間,香港人是開心了還是更不開心了呢?原來53%的港人認為自己比10年前快樂了,只有10%的香港人比十年前不快樂。而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快樂。

但這點也不是沒有爭議的,因為十年前有多「快樂」,莫說不容易記得起來,也難以有一個尺度去衡量。不過有一點卻是容易記得的,就是十年前,香港正處於回歸的前夜,香港人面對著政權的轉變,「一國兩制」能否成功尚未可知,吉凶未卜,的確是不容易快樂得起來。顯然,前景不明朗的 「憂慮」近年來已經煙消雲散。

這個調查結果中只有一項比較可惜:只有35%的港人對「香港人」身份感到自豪,25%不感自豪,另有40%的人拒絕評論。

這大概是近年來中國內地發展比香港快,更出現了不少比香港人更「豪」的大腕,在香港大花銀子,使港人有相形見絀之感。另一方面,前幾年董建華把香港搞得一團糟,要北京幾番出手給香港這種那種的優惠,使香港走出谷底,也教不少曾經驕傲的香港人為之氣短。

十年,不長也不短。但人的一生中,又有多少個十年?十年之後,再作一個這樣的調查,結果可能又會大異其趣。(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觀察:香港新年好戒煙
香港觀察:2007刮起懷舊風
香港情人節:金錢買「浪漫」
香港觀察:階級鬥爭在香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