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長城未入選新七大奇景

標籤:

【大紀元7月1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日電)新七大奇景日前出爐,雖然褒眨不一,不過西方媒體提出一個疑問:假如長城沒有入選,會發生什麼事?媒體臆測,中國媒體和網民也許會大罵七大奇景的舉辦方式,徹底予以否定;另有可能發生的是:全世界輿論多半會認為,連長城都沒選上,這個選拔沒意義。

一個瑞士私人基金會今年元月發起這項全球票選活動,讓民眾由網路或電話從候選名單二十一個遺址中做出了這項決定,中國的萬里長城名列第一。主辦單位宣稱到六日午夜票選結束時,共有將近一億人參與投票。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天刊出長篇分析文章,標題以「假如長城沒有入選新七大奇跡」為名,試圖從輿論界認為「無意義」的活動中,找出它的九大「意義」。

其中一個是「讓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有一個表現機會」。報導舉中國為例說,長城的投票數幾經曲折,先是第一,後是第四,接下來一度跌出前七成為第八,最後在中國長城學會的呼籲和媒體的報導下,一躍而返回第一。

報導引述「北京日報」一篇文章說,「一個月內投票總數翻了一番,中國高校(大學)學生是最大的『功臣』。」

另一層意義在於,讓中國和其它沒有普選機會的國家民眾有更多的民主機會。

報導說,中國大陸看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不會有普選投票制度。這一次在一個月裡,那麼多網民投票,代表「廣大中國民眾的民主意識和願望實際上是很強烈的」。

報導同時認為,這次長城被選為第一名,所有西方媒體報導時也首先提到中國長城,並說這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建築物。活動舉辦人還特別提到長城的防禦性質,也就是說,長城還有和平的意義。

集這些意義,長城如果落選,確實會使這次票選的意義大打折扣,「中國大學生們的最後一『躍』,一定程度上也是幫助主辦者擺脫了困境」。

德國之聲記者的結論認為,這個活動看似沒有意義,卻有多重意義,而最重要的意義應在於:讓全世界的人重新審視世界文明。

相關新聞
邵新羿:馬列主義老太太講的故事
梁詠琪熱心於公益 女人之香在此得到昇華
新世界七大奇觀票選近尾聲 萬里長城排名領先
秘魯馬丘比丘等獲選為新世界七大奇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