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土地公廟扥老樹福 人車乖乖讓道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錫璋台中市十四日電)地方信仰的廟宇與公共設施的衝突,一直都是一道難解的問題。如果開車從台中市崇德路往北右轉松竹路,就會突然發現松竹路變成弧狀的單行道,道路夾著一處陸島。陸島中有座土地公廟,廟旁有兩顆老榕樹,老樹與土地公廟相互扶持與托福,人車乖乖讓道,形成奇特的景觀。

人敬神,神佑人,人神原該相互扶助,但如果寺廟的位置影響人們的生活環境,就會發生人神相爭的困擾局面。到底是人讓神,還是神讓人,總是難解的問題。

當供稱神祇的寺廟位於人們經常通行的道路上,到底應該遷移寺廟便利人車通行,還是人車為神明而讓道,端視神明的地位而定。一旦神明獲得大多數人的尊崇,寺廟就可以永保安康,道路乖乖轉個彎,縱使不便也不能對神祇大不敬。

接近台中市北屯區公所附近的松竹路上,筆直的道路突然出現弧狀的轉彎,而且從雙向道變成兩側單行道,兩邊道路包圍著一個島嶼般的小公園,這個「陸島」上有一座不特別高的寺廟,供奉著土地公。

這處寺廟是當地最大的土地公廟,香火鼎盛,信徒眾多,有很久的歷史。在松竹路還未拓寬的松竹巷時期,土地公廟位於路旁,但在松竹路拓寬為四線道時,土地公廟剛好就在計畫拓寬的道路上,那就出現是否遷移土地公廟的難題。

不過,當時考慮的對象不只是土地公廟,位於廟兩邊的兩棵老榕樹更是大眾討論的焦點。土地公廟好遷,已有一百多年歲月的老榕樹就不容易搬動了。

經地方人士的強力挽救,兩顆老榕樹存活下來,不必搬家,土地公廟也托老榕樹的福同樣原地不動,「兩老」繼續在原地相互扶持,為往來讓道的人車庇佑安全。松竹路到此當然就得彎個弧狀,成為相當特別的「陸島」景觀。

此外,在這個類似小公園的「陸島」中,兩顆老榕樹也因種植手法不同出現截然不同的命運,順著植物生長方向正常種植的老榕樹,如今已是枝葉繁茂、樹幹粗壯的大樹;同時期以「倒栽蔥」方式種植的老榕樹,果如預期長不高,兩樹形成強烈對比。據說用此方式種樹,是種樹人為了彌補沒有子嗣的缺憾。

土地公廟與兩顆老榕樹應該可以持續相互扶持存活下去,也繼續保佑地方的安寧與幸福。行經此處的人車,不妨稍微駐足,為這些珍貴的「老者」獻上祝福,也可以為自己祈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