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物價上漲 消費者心痛 各國央行擔憂

標籤:

【大紀元7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從美國的優格(酸奶)到南非的牛排,食物價格的上漲正造成市井小民到世界各國中央銀行的心痛。

物價上漲對世界各國中央銀行造成挑戰

彭博新聞16日報導,食物價格出現這十多年內最快速的上漲,已經使得英國、墨西哥、智利和南非的金融單位提高借款利率。金融市場目前對美國聯儲局專注於不計食物和能源的核心物價計算感到疑惑,也對中共政府的漸進式緊縮信用感到懷疑。

全球中央銀行官員都很憂心成本上揚,可能引發消費者對通貨膨脹加速的擔心。一些最大的經濟體可能必須調高利率。

一個前所未有的全球需求大成長,是造成過去18個月來食品價格頻頻上漲的背後因素,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數字,物價上漲達到23%。歐洲經合組織、巴黎的農業經濟學家羅柏(Martin von Lampe)表示,「我們以前從未見過這種上漲速度。」物價上漲部份原因是因為能源業更多地使用農產品製作玉米乙醇和其他原油替代品,這可能使食品價格維持高檔好幾年。

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的經濟興起也引發需求增加,特別是對像肉類和奶製品這種加值型商品的需求。

在1970年代,貨幣政策官員對於石油與食物價格的上揚反應遲緩。結果,美國那10年的平均通貨膨漲是7.1%,最近這10年則是2.75%。聯儲局官員已經表示,他們的長期目標是維持整體低通貨膨脹。

然而,擺在前面的風險是通貨膨脹可能加速。許多日常用品開始漲價,消費者和企業對於通貨膨脹的未來發展將更悲觀。「對消費者預期通貨膨脹最有影響的就是食物。」紐約Argus Research首席經濟學家葉麥隆(Richard Yamarone)表示,「不是每個人都要開車上班,不過每個人都要起床吃早餐。」

食物價格上揚對於消費者須花費更大比例收入用於餵飽自己的中國與貧窮國家更危險。食物佔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三分之一,這個數字是美國的一倍以上。


中國豬肉價格上漲幅度驚人 (STR/AFP/Getty Images)

消費者荷包縮水心痛

奧蘭多哨兵報(Sentinel)報導,每個人都抱怨油價高漲,不過食物的成本——-從牛奶到麵包所有食物都靜悄悄地上漲了更多,刺痛了商店和餐廳的消費者。

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過去一年食物價格上揚了將近4% ,而且未來還可能漲更高:例如,在佛羅里達中部商店一加侖的牛奶現在要賣4美元以上,比兩個月前漲了10%以上。

同時,在奧蘭多每加侖汽油的平均價格只比2年前多2美分。 蛋(價格比去年貴了將近30%)、牛奶和麵包這類日常必需品的成本快速上揚,一些消費者表示他們正在調整花費習慣。

Morningstar食品業分析師計平(Ann Gilpin)表示,「玉米價格的竄升對整個食品業有骨牌效應。」其他推動價格上漲的壓力包括高燃料價格與勞工成本。計平表示,由於美國政府已經下達增產乙醇,這將帶動玉米價格上漲,食物價格似乎不會很快下來,而且可能繼續上漲。

餐廳表示他們也受到擠壓,而且部份的成本上漲已經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此外,食品與啤酒配銷商已經調高了他們給附近比薩店送貨的燃料附加費。因為塊狀起司價格上漲,大型比薩連鎖店包括必勝客(Pizza Hut) 和棒約翰(Papa John’s)已經調高了他們的純起司比薩價格。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豬肉雞蛋暴漲 人行將緊縮銀根壓通脹
中國的經濟政策真的會緊縮嗎?
外電:中國的女傭、薪資和勞力市場
中國城鎮居民物價滿意指數創最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