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物價漲聲響起面面觀系列之八

生產機具用油漲農產品沒漲 農民叫苦連天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2日報導】(中央社花蓮宜蘭嘉義屏東記者連線二十二日電)物價漲,油品價漲,農藥、肥料、農業機具用油漲,但是農產品並沒有漲,成本增加壓縮了原本收益就菲薄的農民更是叫苦連天。

嘉義縣東石鄉農會總幹事劉金印認為,油價、物價飛漲是大環境的因素使然,物價上漲也將導致農藥、肥料跟著漲,但是農產品價格卻低迷不振,農民真的是「哀哀叫」。不過他認為,農村生活物質需求較低,農民咬著牙關,勉強還是可以度日。

屏東內埔農會總幹事李欽煌說,去年十月,因應油價漲,對於台肥的肥料,農會降了十多元賣給農民,受農民好評,現在油價又漲,以內埔地區來說,有百分之八、九十的農民都是種檳榔,今年的收成又比去年少了四成,農民面對這種情況,不斷向農會叫苦,希望政府不要再漲油價。

李欽煌說,農會已經無法再吸收上漲的肥料差價,除了要農民節儉度日,看緊荷包外,配合農委會的新農業運動,鼓勵年輕人回鄉從事新農業,而一些老農閒置的農具,年輕人如有需要,農會協助提供資訊和轉賣,將老農的二手機具賣給年輕農民,雙方得利,也能節省荷包。

花蓮縣政府農業局副局長陳德惠表示,部分須使用油品的農業機械還是會受到油價調漲影響,但因油品消耗量較少,所受的影響較小,不過這並不代表農民不受油價衝擊。

陳德惠強調,油價調漲帶動的後續物價上漲,才是真正嚴重衝擊農民的問題,因為農耕所需的肥料、農藥、原物料和電力如果隨著油價上漲,農民不僅農耕成本往上攀升,連生計也將難以維持。

嘉義縣民雄鄉稻農何文杰表示,最近好像什麼東西都在漲,但只有米價未漲,目前每台斤的米價,仍維持在新台幣十元一角的行情,然而農藥、肥料、農機用油都在漲,支出變多了,收入卻不變,農民的日子真的很難過。

何文杰指出,過去二、三十年來,政府對稻米的運輸費用,每台斤補貼四元,今年卻只補貼兩元,甚至還研議要取消補貼。農民種一甲地,成本要六萬元,但收成僅約十萬元,加上烘乾稻米的錢,淨賺根本不到四萬元,而一年兩期稻作,淨賺不到八萬元,如何養家活口?

在民雄鄉種植美濃瓜的瓜農鄭元喜表示,最近物價飛漲,然而今年美濃瓜價格卻狂跌,過去大賣價每台斤可賣到三十元,今年卻只有三至五元,價格幾乎是過去的十分之一,他認為主要原因是工廠的失業人口多,失業工人跟農民搶飯碗所致。

他說,最近有很多工人因為找不到工作,索性回家種瓜,瓜田面積一增加,產量必然過剩,價格也就自然下滑,況且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外國水果可以自由進口,消費者的選擇性增加了,打壓了本國農產品,農民真的是無語問蒼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