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際大師加產業優勢 台灣創意邁向全球關鍵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8日報導】-新台客文藝復興VS創意起飛專題報導系列之十一(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二十八日電)「設計力是台灣唯一出路,但老實說,台灣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路還很長,不過,我們必須願意相信我們可以征服世界,而且必須先了解所有人的需求」,創意人包益民說。他建議,最快方式是與國際大師合作,搭配台灣產業生產優勢,發展國際性品牌。

包益民畢業於美國頂尖設計學院,曾任威頓與甘迺迪(Wieden & Kennedy)國際廣告公司創意執行,2000年獲選為全球廣告業排名第七的美術指導。

為推動台灣創意設計理念,幾年前,包益民在台灣推出「PPAPER」創意設計雜誌,涵蓋設計、時尚、美學、產業等議題,由於售價僅新台幣49元,首期賣出三萬五千多本,現今每期銷售約十幾萬至二十萬本。

包益民對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獨特且前瞻看法,經濟部工業局也曾邀請他對有意投入文創產業的廠商,發表專題演講。

「各國都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台灣現在還沒有全球都要的文化產品,老實說,若只靠自己是發展不起來的。最快、最好方式是與國際大師合作」,包益民說。

他舉例,泰國政府2004年為發展「曼谷時尚城市計畫」,邀請世界知名義大利時尚品牌設計師亞曼尼(Giorgio Armani)擔任顧問,提供諮詢、技術協助,並在他的米蘭總部免費訓練泰國設計師。

此外,新加坡也邀請德、日、英等國的設計巨擘擔任顧問,盼取得設計、創意中心地位。伊朗更邀請法國知名設計師參與重新設計首都硬、軟體。

事實上,不僅各國會邀請知名設計、藝術大師擔任顧問,提升文化創意產業能量。連時尚品牌也興起與知名藝術策略聯盟風潮,義大利百年經典品牌LV與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的合作,就讓銷售量猛進。

包益民觀察指出,這幾年台灣雖然高喊想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但美學、創意文化素養仍顯不足。整個社會對全球創意產業都不了解,這樣要如何鑑定創意產業價值?連挖角國際大師的價碼都提不出來吧!

他認為,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必須像半導體代工產業一般,「賺全世界的錢」。

他說,以這種標準來看,台灣未來的路還很長,特別是現今台灣還不夠國際化,包括對各國不夠了解,對各國人的需求更不了解,很難發展出具國際競爭力的台灣品牌。

「要由台灣自己獨立發展出一個文創品牌,從現在起紮根,可能要三、五十年,與國際藝術巨擘合作,把國際力量引進來,是最快速方法」,包益民分析。

包益民在新創辦的雜誌「Internationsl CreativeBusiness」,具體提出台灣產業外銷到國外市場,走向全球化的創意建議。

他建議,台灣可用新台幣五億元成立一個公益組織,號召十位世界名人,用他們一年一天時間來到台灣,協助研擬台灣下一步幫助世界的計畫案。這會使全世界對這個十位名人一起造訪、想要做好事的台灣有興趣。

他研擬的名單包括前美國副總統高爾、演員喬治克隆尼、Prada 設計師普拉達(Miuccia Prada)、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李安等人。

邀請世界名人擔任台灣觀光旅遊大使的計畫似乎有點魔幻寫實,但包益民強調,「這是寫給願意相信的人看,正如台灣想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必須先從我願意相信我們可以征服世界開始」。

他說,一旦願意相信,接下就是必須開始為行銷戰做好一切準備,包括所有創意美學的紮根學習,了解全世界的人現今的需求是什麼?而不只是在意台灣的人要什麼。

在這波全球文化創意產業浪潮中,台灣基本功不夠,腳步又有點慢,包益民說,「台灣可以做,但需要Guts」,因為台灣已有高科技產業量產的實力,現今需要靠更多的創意發想來協助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