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勝利:那年香港差點玩完……

——給全球「金融危機」、香港回歸10週年、第三任特首及全人類的今世未來

鞏勝利(著名中國問題學家)

人氣 8
標籤: ,

【大紀元7月3日訊】【前言:世紀新論】2007年開年之後的5、6、7…日,台灣力霸集團遭遇嚴重財務危機,導致集團旗下的「中華銀行」一天內即被擠兌近200億元新台幣(約合50億元人民幣),是進入21世紀以來寶島內最嚴重的金融業擠兌危機事件。致富裕的台灣掀起了一場「金融風暴」,台灣金融類股票全線大跌,連續跳水共下跌了2.55%,為四個月來最大兩日累計跌幅。2006年12月19日及2007年之後,地處亞洲也是較富裕的泰國證券市場未能承受住本國新政府18日通過的旨在遏制泰銖匯率上漲、限制外國資本投機、新貨幣金融調節規則的沉重壓力,導致該國股市突然崩盤,基本證券指數SET狂跌19.5%,造成泰國經濟動盪。泰國政府被迫緊急決定廢除限制外資自由流動的決定(與當年巴西「放棄管制」如出一轍),股指得以成功回升5%,但仍在一日之內損失230億美元。今日泰國再現了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那令人心驚膽顫、可怕一幕。據外電綜合報導:自2007年以來,美元匯率指數持續數年下跌,已經跌到了美元歷史上的最底點。美國金融界有觀點認為,下一個支撐點是80,按此線繼續下跌,人們普遍擔心美元就有可能崩潰而一蹶不振。但也有分析認為:美元下跌貶值將是有序、起伏的、有節制的,崩潰的可能性存在不大。但是,世界金融的起伏與危機,正逼近我們,就像21世紀末,儘管美元在全球依然風光無限,亞洲及拉美金融危機不照樣襲擊了大多數亞洲國家及拉美、歐洲的一些國家?總結與回顧金融危機給全球帶來的所有可能,防患於未然,是未來全世界在「不可知」中尋求可能「知之」……本文挖掘出全球絕無僅有、令舉世震驚的「金融危機」——

20世紀末、撼動了整個世界的那場「亞洲金融危機」, 以香港政府「強力」干預中途取勝而告終。所幸的是中國政府沒有因「加入」而陷入歷史的泥潭,更幸運的是當年美國克林頓政府也沒有「參戰」,倘若是像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若干個國家都來積極干預「參戰」,那麼世紀「金融大戰」豈不有更大的災難發生?回眸這全球第一場世紀「金融危機」大戰,就是當年取勝的「香港金融保衛戰」——香港政府與「金融大鱷」之戰,若是中國政府、美國政府都來積極參戰,那將根本改變整個世界的格局和所有「參戰國」的趨勢和任何生存發展的命運?中國、香港及亞洲各國(包括台灣)的經濟發展還能是今天這樣盛世嗎……那將是全世界絕對、全球絕無僅有的另一種哀鴻遍地的另一種慘象……

2007年3月26日,當代香港歷史上的「第三任」香港特首出爐,將於7月1日正式「登基」——香港「回歸」10週年。然,就是這位今日「當選」、當年香港世紀「金融危機」的實際實踐操作指揮者,而在當年差點把600萬人的香港給「玩完」。但有一點人類歷史誰都無法改變的鐵證是:這就是一個國家、政府以鐵腕、人為的強力干預經濟和金融的遊戲玩法,是絕對極其危險的毀滅遊戲:1是20世紀末的那場「亞洲金融危機」,若當初的美國政府也像中國政府鐵腕支持8000億美元(相當於當年一家微軟公司市值最高時期的總當量)與香港當局來玩一把、干預那場金融危機,其結果會是可想而知的。2是 1985年9月,西方6國集團(當時為六國)鐵腕干預日元對美元由250日元兌1美元、升值為87日元兌1美元兩倍的歷史巔峰,製造了此後日本國10餘年的經濟大衰退、卻讓美國10多年經濟長盛不衰。政府人為憑好惡來干預、操縱經濟和金融的「遊戲」,遠比世界上所有發生過的任何世界大戰更事倍功半,遠比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兩次打伊拉克戰爭及「9.11」事件更令全世界恐怖!甚至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另一國金融體系徹底毀於一旦、完全崩潰……倘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香港世紀豪賭、中國政府強力支持香港,美國政府也支持香港的「對手」來真玩一把,這將是一場甚麼樣的舉世大結局……怕中國、香港政府所有的外匯儲備早已功虧一簣、徹底崩盤?

金融危機,已經與人類同行、成為全球各國永遠生生不熄的痛和永遠的戰術和戰略防務,金融危機將隨著人類未來的發展而與日月俱在。21世紀的現在與未來,「金融危機」就在全球、全世界各國人們你、我們,他、她們眼中和身邊、生活中……

20世紀的「富貴病」——「經濟危機」與富人攜手並肩而去
21世紀的「貧窮病」——「金融危機」卻貧富不分通吃而來

==================================

之前: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最富裕的瑞典、芬蘭、挪威等北歐國家相繼發生不同程度銀行危機,1991年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倒閉, 1995年2月有233年曆史的英國巴林銀行因倒閉而被收購,2002年2月6日國際金融界再次發生地震,聯合愛爾蘭銀行設在美國巴爾的摩的 ALLFIRST分行發生巨額詐騙資金高達7.5億美元。1997年7月起,從泰國開始,又相繼爆發東南亞、東亞、俄羅斯、巴西、土耳其、阿根廷等等國金融危機。20世紀末,亞洲爆發了全區域性金融危機,使這些國家GDP損失超過30%以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各國的金融危機證明,倘若不予以高度重視或措置失當,金融危機就極有可能演變成更為嚴重的經濟危機、政治危機甚至國家危機。21世紀之後的「金融危機」,已經構成對發展中國家財富與國家發展的最大威脅。「金融危機」,不像「經濟危機」那樣專「吃」富國而與窮國無緣,「金融危機」則表現出管你貧富如何、卻一概「通吃」的超級本性。

21世紀以來,素有「南美瑞士」美譽的烏拉圭共和國,爆發了70多年以來最為嚴重的銀行危機;2002年7月下旬,以阿根廷經濟危機而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開始向拉美國家蔓延擴散。受到美歐金融市場動盪和拉美一些國家政治、經濟不穩定因素的影響,拉美股市和匯市普遍暴跌,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烏拉圭等國金融市場劇烈動盪,國家風險指數迅速飆升,拉美經濟也再度籠罩在金融危機陰影下。「南美金融危機」,致阿根廷股市下跌了3.96%,墨西哥股市下挫了3.52%。使世界金融市場重挫,近年來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的拉美經濟可謂是雪上加霜。阿根廷經濟已連續下滑了六年,至今沒有恢復元氣。到2002年上半年,阿經濟下降了9%,通貨膨脹率達40%,國內失業率高達25%,全國3600萬人口中,超過一半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巴西股市狂跌,雷亞爾已經貶值30%。甚至歷來穩定的南美小國烏拉圭也風雲突變,其國家風險指數由2002年1月份的216點,竄升至其時的1000點。

20世紀末、21世紀初,「金融危機」取代了始終縈繞世界發達國家的「經濟危機」而震驚了全球,讓全世界都看到那來無影、去無蹤、令人恐懼的「金融危機」風暴。這「金融危機」昨天在墨西哥出神如化,明天在巴西神出鬼沒,後天在泰國興風作浪,接著又橫掃了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韓國、香港、俄羅斯等國家和整個亞洲地區,令全世界的經濟、金融界都望而生畏。熟料21世紀一開端,就迎來那跨越歷史世紀的土耳其、阿根廷金融危機。那麼,就讓我們看看這世紀之交和那過去的金融危機——那別有洞天的「風景線」吧……於是,在一次國際經濟研討會的晚夕,有幾位尖端的經濟學家與銀行家們進行了月夜暢言,無意中數著天上的星星,有一段毫無遮攔、自由透心對「金融危機」的高屋見瓴:

「金融災難」橫掃這美麗世界

19世紀下半到20世紀上葉,環球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以物資富足、剩餘太多而導致的一種週而復始的「富貴病」——經濟危機橫掃了整個世界;20世紀末、及未來的21世紀,又有一種新生的與「富余病」相向、以大舉內外債、在還與不還之間就毫不知情、局部而全面爆發流行的「貧窮病」替代了經濟危機,則不管你是富庶、還是貧窮,主要以不富裕為主要對象的「金融危機」,則大力撞擊著世紀之門,卻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大規模國際舉債,攻無不克的把金融危機扼殺在搖籃之中。「經濟危機」臨走,留下一枚蛋——金融危機之後就開始盛行於今日世界。

21世紀開端的2001年2月21日,土耳其金融危機不到100天之內梅開二度,再次震驚了全世界;7月10日之後,阿根廷金融危機一觸即發,到2001年12月19日,阿根廷金融危機已經演變成經濟危機全面爆發;還有令國人一知半解的廣東省恩平市金融災難、「中科事件」等等,讓「金融危機」與中國擦身而過,也斐聲中外,讓中國高層、老百姓與全世界為之目瞪口呆。

金融災難,是因為它真的有機可乘。如果金融的「蛋」沒有縫,「危機」何以興風作浪?把「金融危機」扼殺在萌芽的搖籃裡,就等於封殺了更為災難的「經濟危機」。13億人口的中國,要不是1996年底到位了過熱經濟的「軟著陸」,世紀末的亞洲「金融危機」進入中國也是再劫難逃;20世紀末,「金融危機」橫掃了整個亞洲及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等國家,到1998年8月「金融危機」狂飆般的登臨香港,「世紀豪賭」和「金融保衛戰」的香港政府以外匯購股入市,有資深觀察家研究後大膽放言:若美國政府也像香港政府、像中國政府那樣強力、支持干預港股「保衛戰」中、香港的反方,也拿出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千分之一的錢來支持國際金融炒家,或就為國家利益而犧牲比爾蓋茨一人的財富?好在美國當局沒看到這招「絕棋」,否則那將是一種甚麼樣的結局……回首「金融危機」,再與納斯達克一年內狂瀉一半、漂走七個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相比,真讓人不寒而慄、令人恐懼。

富國阿根廷爆發「金融危機」

2001年7月10日之後,由於阿根廷政府採取措施動搖了市場對新經濟的信心,金融業發生劇烈動盪,股票出現歷史上空前暴跌,銀行間比索隔日拆借利率升至200%。8月1日,阿根廷股市再次暴跌超過5.71%,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繼續再升35%,國家風險係數也繼續增長至1713點重要關頭,到11月底國家風險指數突破了3000點大關,股市收盤時達到3046基本點。眼看阿根廷的金融危機是難以阻擋。到年底的11月,阿根庭股市梅爾瓦指數比10月31日整整下跌了9.9%,降到十年來最低水平。12月1日阿根廷政府強製法令管制,從當月3日起,任何人每個月出境帶出外匯現鈔不得超過1000美元,如確實需超過1000美元現鈔,需經中央銀行和外匯管理局批准。12月19 日,阿根廷金融危機已經演變成經濟危機全面爆發。用於對外貿易結算或支付在境外消費費用的外匯,不得以現鈔清算,可通過電子結算系統、銀行匯兌、票據或其他非現鈔手段支付。阿根廷金融危機長期揮之不去,在2002前夕再創歷史之最。這真是:甩不掉,理更亂。阿根廷金融危機,已經演變成歷史上最成功的經濟危機、政府危機、社會危機。

這是在阿根廷政府已動用消耗了60億美元外匯儲備,依然還無望的情況下爆發的。還有,該國前總統梅內姆發表講話,主張將阿根廷經濟美元化,公開呼籲阿根廷人「將手中的每一個比索儘快地兌換成美元」,並說卡瓦略引入歐元的計劃將使阿根廷走上「暢通無阻」的貨幣貶值之路。這一講話頓時在市場上引起更大波動。2001年11月以來的金融危機更在加劇:造成阿根廷貨幣市場上,各商業銀行為防止資金外流,拒絕放貸,囤積自保,並瘋狂提升利率,以致各大銀行隔夜拆借利率竟竄升到了700%。到 2002年4月下旬,阿根廷人民長期積累、手中擁有約合125億美元總額的銀行存款,被凍結、無法使用,政府要求強制轉換成低息政府債券,這幾乎是前不見古人、持續的金融災難。

阿根廷曾經是全球第八大、最富有的經濟濟強國之一,2000年人均國民總收入達7440美元,其政府債務高達1321.4億美元,已經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近一半(超過50%以上),使國家金融、財政、經濟運行,根本無法正常支付到位;據海外媒介報導,阿根廷當權者腐敗所得可能已經超過了100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阿根廷要達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將全年的赤字水平控制在的65億美元之內,顯然是絕對不可能,這樣又失去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強力支援。阿根廷「金融危機」,從醞釀前後到爆發跨越三年多時間,「金融危機」終於演變成無可奈何的「經濟危機」而全面爆發。先是國家暴亂,接著連續數任政府內閣連續總辭職,阿根廷國家陷入一派混亂之中。而阿根廷最大的債權國——美國卻是隔山觀火。透過阿根廷金融危機,縱觀全球各國的美元策略,美元儲備只不過是它國經濟圈的一小部份,活動範圍小、調節能量微、使用比率低等等都存在巨大的隱患。有著名學者預言:這個週期的阿根廷金融危機,將使這個國民人均年收入超過8000美元、富有國家的經濟水平倒退20數年——這就是金融、經濟危機的巨大威懾力。2002年以來,由於美國的袖手旁觀,阿根廷金融危機不但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像瘟疫一樣、正穩步向拉美其它國家蔓延。

土耳其「金融危機」殺進21世紀

有效的遏制金融危機,發揮國際金融組織及西方大國的作用,已經成為迅速撲滅世界各國「金融災難」之火、成為20世紀末最為成功的經典之作。然而,在世紀交替之際,歐洲國家土耳其,100天之內發生兩次金融危機,讓土耳其政府是回天乏力,讓全世界在次感到震驚。土而其在歐洲富裕、安康的懷抱裡,竟也能出現金融災難?

2001年2月21日,土耳其總統與政府總理因對銀行改革、能源部、政府部門腐敗、瀆職醜聞等問題爭執不下,土耳其金融形勢動盪加劇,伊斯坦布爾主要股票指數下跌了18.11%,銀行間貸款利率猛升到4000%,各銀行在2月19日這一天就狂購美元76億,迫使土耳其政府宣佈放棄對該國貨幣里拉的匯率控制,讓里拉在外匯市場上自由浮動,這實際上是讓里拉任意貶值。這是繼2000年 12月1日,土耳其金融危機發生時,銀行發生大量擠兌,土耳其政府在兩週內投放了75億美元仍未能有效抑止擠兌風潮,伊斯坦布爾股市也下跌了近10%,使銀行貸款利率從45%猛漲至1200%之後的又一次金融危機。2002年6月,土耳其再次陷入政治不穩定,金融危機也再次出現。

其實,在土耳其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不管是窮國還是富國,還根本沒有出現過不能剿滅的先列。而發生在土耳其國的兩次金融危機,是人為的,完全可以避免的。其代表國家意志和政府首腦的總統、總理髮生衝突,而法律卻無可調和,這是國家法律惹的禍;土耳其經濟規則不健全,導致金融秩序紊亂,為整頓金融秩序,先後關閉了八家銀行停業整頓,造成金融市場人心惶惶;政府行政策略紊亂,釀成政府部門腐敗接二連三,總統塞澤爾與總理埃傑維特又公開在反腐敗等問題上相左,引起國人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不信任,而凍結了像其它金融危機迅速得到國際金融組織的美元支持。政府要有效的法律機制,規則要陽光化的公平制約,是土耳其金融危機又捲土重來的根本所在。其實,國際金融組織支持和撲滅這種「金融危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小菜一碟。但這個國家和它的權利行使,能讓出錢的「國際社會」和付債的國人們有信心嗎?2002年7月,土耳其國家政治危機再起,金融動盪再次加劇。

巴西「金融風波」出現絕景

1999年1月初,巴西地方政府抗欠交中央聯邦政府800億美元巨額債務,外國資本對巴西政府能否履行為獲得415億美元貸款、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協議產生懷疑,引發大量外國資本拋售股票和有價證券套現、恐慌性資本大規模撤逃,巴西聯邦政府不得不宣佈將長期相對穩定的巴西貨幣雷亞爾貶值8.5%。1月13日當天,巴西聖保羅、里約熱內盧股票資本市場即刻下跌9.04%、9.6%,之後更是狂跌不止,外匯市場急劇下跌8%。為挽救巴西貨幣雷亞爾,政府干預當日損失11億美元儲備,到 15日的三天時間內,巴西累計流失外匯32億美元。如是這樣,巴西政府幾十年苦心經營、1998年初的800多億外匯儲備、到年底剩下的500多億外匯,會很快付之東流,將在今後無法償還4810億美元的外債……如是這樣,其後果將不堪設想。3月15日,巴西中央銀行果斷宣佈:放棄對本國貨幣雷亞爾的支持,停止干涉股市、匯市,實行「政府不干涉」的全部自由浮動。

巴西外匯與股票市場立時就出現「綺麗」的景觀:金融當局停止投放外匯救市,沒有「救命稻草」的股市反而止跌回穩,雷亞爾與美元市場的匯價也開始止跌,無意中創造了世界金融危機真正的「天方夜潭」。巴西是全球面積、人口的第五大國,在世界經濟中位列第八位,國內生產總值緊跟中國之後達 8000億美元。

換言,倘若巴西當局繼續干涉匯市,繼續拿外匯儲備來填補巴西雷亞爾跌差,其結果無疑會將巴西外匯儲備全部「輸掉」!還有,巴西政府揹負3000 億美元內債、2300億美元外債……當然,如果長期依賴美國經濟的巴西經濟跨了,除了巴西要遭殃以外,那最最心痛的怕只有美國,因為巴西還債,要用「雙手」來辛苦的勞動,而美國討債,卻只伸出「一支手」你就得拿來!巴西爆發的金融危機,不管是歷史有意、還是人類的巧合,都體現了源頭本質資本市場及股票市場的「野獸」與「野獸之美」。

香港「世紀豪賭」恐龍滅絕的遊戲

公元1998年8月,是香港「世紀金融保衛戰」的最後決戰。從8月3—7日,香港股市恆生指數下跌近千點,由月初的8000多點跌到7日的7018.41點關口,而一年前的香港恆生指數是16820點的歷史高點,如果繼續下跌,香港股市將跌破原有價值的一半,這告訴人們一個非常簡單的信號:原來1元錢,現在只剩下0.5元及以下的世紀價值。8月14—27日,香港政府進場強力干預股市,動用相當於1200億港元的外匯儲備,將恆生指數向上拉動1169點,保住了香港股市4000多億港幣的總市值。

股票資本市場,被全球世界稱之為市場經濟的「野獸之美」。而香港政府破天荒的入市干預,儘管是甘露於天下,卻打破了全球股市「鐵」的遊戲定律,失去了股票市場「原野」的「獸性」之美,開「市場經濟」之一代歷史先河——這,只有留待歷史「老人」去慢慢考證、評說去吧……但有一點,若是在沒有中國中央政府明確、強有力的支持及輿論與實踐的強大導向、若在香港未「回歸」之前的英屬殖民管理,誰又敢預料這會是一種怎樣壯烈的結局、會結出甚麼樣的天下苦「果」來?

也許,這是香港政府能給香港股市及投資者最大、最可能的有效保護——「唯一絕招」。假如美國政府也能像香港政府、強力「借」國際金融炒家的「一瓢水」,像打「沙漠風暴」600億美元、2003年初的美伊戰爭的資本,或就是當年比爾.蓋茨身價的1000億美元為美國國家利益而犧牲,再如美國2002年國民生產總收入是108850億美元(同年中國只有13880億美元,此兩組數字見財經雜誌《世界2003》「數字中的世界:國家或地區」一節)若美國政府也拿出0.1%GDP來支持國際金融炒家來與香港一搏,那「拖下水」的怕不僅僅是香港,中國大陸也會「再劫難逃」……在國際一體化、世界市場經濟的股票市場玩「政府、國家干預」的遊戲,無疑是十分危險的恐龍滅絕行動,就是美國上百年以來的飛機導彈、經濟封鎖、經濟制裁無法達到的目的,而在這「豪賭」之中就有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而輕易得手、就犯。謝天謝地,慶幸的是:美國人沒有發現、看到像香港政府那樣強力干預股市的「天機」,沒有用這招「絕棋」,沒有像干預「科索沃」那樣來強力干預香港的「世紀豪賭」……幸虧中國也沒有參與,也慶幸美國克林頓政府及情報機構沒有強力支持,否則飛機、大炮及投放原子彈都無法達到的歷史目的,就會當然的成就美國及其列強。但這種局部的「金融戰爭」衝突已經凸現,21世紀將會更加突出、規模更加空前而璀璨。

過去香港世紀「金融危機」的實踐者,成了今日的主人。據歷史數據證實:香港金融危機——「世紀豪賭」,使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損失一萬億美元左右,相當於香港21世紀以來、一年GDP的近10倍(香港GDP數字,參見每年「特首」的年度《施政報告》,2000年—2005年度,香港GDP分部在1400億—2000億美元之間),按當年香港600萬人口計算,人均損失超過250萬港元,讓香港經濟近10年時間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泰國平地遭遇「金融風暴」

1997年2月,以美國金融投資家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金融商,在國際金融市場大量拋售泰國幣泰珠,引發泰珠兌換美元匯率節節敗退,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泰珠擠兌美元浪潮,無奈的泰國泰珠,只有被迫實行自由匯率浮動體制,進而使泰珠與美元聯繫匯率徹底脫鉤,到7月泰珠徹底崩潰,到無可救藥、徹底的落花流水。

當泰國幣泰珠跌到一紋不值、「稀泥糊不上牆」的時候,索羅斯為首的國際金融投機商,又趁勝將「戰果」擴大到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台灣、俄羅斯等,致東南亞各國「金融危機」風捲殘雲、勢不可擋。這是世界以來,金融危機波擊面最大、範圍最廣、損失最慘重、最「成功」的金融危機。

泰國金融危機,是當今「人造」最成功的金融危機。倘若索羅斯之輩,在泰國成功之後,於東南亞各國實行「合兵分擊,各個擊破」,那東南亞諸國豈不都蒼茫茫紛紛倒下……?還有,若東南亞諸國,沒有巨額的外貿逆差、沒有巨額的內債與外債赤字(泰國1996年經常性項目赤字160億美元)、沒有人為高估本幣與外匯的價值,索羅斯之輩就是渾身是「刺」,也沒法扎進沒有「縫」的「雞蛋」!2002年7月下旬,泰國金融再次劇烈動盪。

「金融危機」墨西哥首發

對墨西哥國來講,「金融危機」是個「新玩藝」。除了在本世紀九十年代突發以來,世界也只領教過暴發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幾次「經濟危機」,但如今的「新新人類」們似乎早已不記得那「經濟危機」了,只是略隱略現的知道「金融危機」是「經濟危機」的前奏,而墨西哥金融危機,就是在全世界毫不知情、毫無準備之下第一次暴發的。

墨西哥的事情非常簡單,1994年12月9日,新總統塞迪略宣誓就職19天後,墨西哥新政府想扭轉比索過高的匯率、連年巨額逆差、資金大量外流、國際貨幣急劇下降等被動局面,突然宣佈自12月20日起,比索一次貶值超過15%,致本國貨幣瘋狂失控,三天內貶值超過60%以上,外匯儲備由當初的180億美元,劇減至54億美元,金融危機演變成經濟危機。

始料不及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使該國1995年國民生產總值比上一年猛降6.9%,直到1997年初才走出低谷、經濟才開始全面復甦,而今「金融危機」依然陰魂不散。墨西哥金融危機,給全世界一個強有力的新信號:除富國和市場嚴重過剩和嚴重匱乏之外,不富裕的國家也可以導致危害極大的金融危機!這分明是在告訴全世界:解決經濟問題,切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用過急的金融槓桿,去盲目橇動經濟列車快速發展;還有今後世界,直接由「富貴病」 ——物資過剩引發經濟危機將會減少,而金融危機就像天天要防洪水暴發時的一條懸河,隨時隨地有可能隨著金融、股市、外匯、內外債、呆壞死帳運作、泡沫經濟等領域而撕開缺口,而導致經濟局部肢干的金融危機爆發。

中國實踐了「金融危機」

東南亞金融危機和亞洲「四小龍」神話的完全破滅,真讓中國經濟有不幸之萬幸的歷史感悟:好在中國經濟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前的1997年,就已經實施到位了經濟快速增長的「軟著落」,使泡沫經濟早早的就開始「泡爛石出」。廣東省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縮影,其泡沫經濟的出現幾乎與東南亞諸國同出一轍,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的破產資金、廣東粵海集團的資本總量,一個集團公司都大於有像東南亞菲律賓、越南、新加坡等國的外匯儲備總額規模,若金融危機爆發,泰國、馬來西亞等就是廣東省典型的縮影。中國金融界,正吸取了當代海內外的金融危機、局部大量資本抽逃事件,全面完善了規則監管的新制度。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葉,中國經濟第一「軟著落」之後,在全國各地形成一些美麗奇景,一些城市預建的大工廠、大面積房地產開發的空地,「看著讓人頭痛,想著讓人心痛、開發讓人又無奈」的「空地」,在中國一浪高過一浪「環保」大潮聲中,紛紛「化腐朽為神奇」,當地政府搖身一變:成為中國大多數城市文化標誌的廣場、綠地,成為中國「泡沫經濟」一道最美麗醉人的「風景線」。中國內地,海南省爆發過金融亂局,中央新直轄的重慶市出現過亂集資、亂發債券的金融危局,南方「珠三角」內出現過廣州城市銀行、江門中國銀行擠兌現金的亂象,以及特區大開發泡沫經濟消退後而造就的城市大廣場、大綠地、大爛尾樓,依然在南方盛行,遍處都是,舉不勝舉。

由於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過快,留下中國城市最具代表意義、「泡沫經濟」而得益的城市「廣場」,在祖國內地是遍處開花,而一些「珠三角」的中小城市如江門市的國際廣場、新會市的「崗洲廣場」“東慶廣場」,其規模面積之豪大、美化裝飾之富麗,都堪稱國內外之一絕,可誰人又知道:這就是那些留待開發房地產而擱置的土地?這些「化泡沫經濟腐朽為神奇」的美麗風景廣場,卻掩蓋了中國經濟過快以往房地產「泡沫」,那無法栓釋、又難以啟齒的一段傷心歷史。

廣東「二平」成功製造、堵截了「金融危機」

恩平、開平是廣東省江門市管轄的兩個縣級市,地處中國經濟最繁榮的「珠三角」地區,是著名的僑鄉(海外人口總數大於本地人口),「兩平」計有115萬多人口。在海外,恩平與開平的名聲狼籍一樣,都是因金融災難家喻戶曉。恩平市金融災難經過了兩個過程:這一是90年代左右,高息攬儲達32億人民幣,發放貸款貸款無法收回,造成國家36億人民幣、368萬港幣的經濟損失;這二是1995年中,若在建設銀行恩平的任何營業所存款 800元人民幣,就當你存款1000元,使建設銀行總行被迫調集25億人民幣,來應對巨額支付資金才得以平息。誰知,建行的巨額兌付資金,被農業銀行所屬的信用社再次高息吸存,又釀成1997年初的二次金融災難(廣東省恩平市「金融危機」詳情,參見廣東2001年第8期《南風窗》雜誌《恩平,告別「金融之痛」》一文)。

前後近10年時間才釀就的恩平金融災難,致40年建立起來的恩平金融機構功虧一簣:農業銀行恩平支行,停辦一切省轄業務往來;20多家信用社,全部關閉,交廣東發展銀行清算;建行恩平支行被關閉,只設辦事處不開展金融業務;全市僅剩下40多個金融網點。在只有近50萬人口的恩平市,數次撥款、耗去了國家上100億的人民幣,攤在恩平市民身上,每個人背著200萬的平均債務,要恩平人不吃不喝100年也還不清!然而對中國人,要問一句金融危機到底離我們有多遠?而在廣東省恩平市,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卻表現的是淋漓盡致:在恩平市,你存錢難,取錢也難;先是銀行少,沒地方存;再是存進去,怕沒錢取,因為在這裡連續演義了數年擠兌風潮,人們一提起存錢就像避瘟疫一樣可怕。這真是:有錢、沒錢都可怕!

發生在廣東省恩平、開平市的金融災難,是中國乃至世界金融歷史上、經典絕倫、人為造就、最大的金融災難;恩平市政府一代接一代、前腐後繼的胡作非為,成就了新中國史上的這經典之作,特別是地方政府凌駕一切、垂直而下的「金融領導小組」,以違背金融、資本規則以20—30%的利息吸儲,膨脹、敗壞了人心。近10年來,在恩平市當(縣)市委書記、市長7人中,全部被繩之於國法和政紀。在擔當恩平市近十年來的正、副書記、正、副市長的22名領導幹部中,有8名受到開除黨籍、撤職或判刑的處理,至今還有14人的在接受處理或逃至海外。這,也許就是人們俗稱的局部亡國、亡黨的寫生。然而,就是這種一連三屆、前腐後繼的金融災難製造者,卻被不斷的加官進爵,當被繩之以法時,竟還有上級政府領導「拚命」來死保。在廣東,除了恩平金融災難、廣信國際信託的永遠痛楚之外,最近又有爆發江門市是中國銀行近70億人民幣資金抽逃巨案(參見山東《經濟觀察報》2002年2月4—11日B版《專題》文章;見廣東《21世紀經濟報導》2002 年1月28日封面文章),使國家付出的慘痛、巨大的代價,而挽救這金融災難,幾乎又全是「亡羊無法補牢」。中國江門地區接連不斷的金融災難,只有上一級政府以巨額注資來填補。但市場經濟一旦深入下去,局部的金融災難只有使這個地區的人民遭殃,可能倒退十幾年或幾十年。

之後:世紀金融危機,是因為它真的有契機可乘。如果金融的「蛋」沒有縫,「危機」何以興風作浪?把「金融危機」扼殺在萌芽的搖籃之中,就等於封殺了更大災難的「經濟危機」。中國,要不是1996年底到位了過熱經濟的「軟著陸」,世紀末的亞洲「金融危機」進入中國也是再劫難逃;20世紀末,「金融危機」橫掃了整個亞洲及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等數十個國家,到1998年8月「金融危機」狂飆般的登臨香港,「世紀豪賭」和「金融保衛戰」的香港政府以外匯購股入市,有尖端觀察家研究後大膽放言:若美國政府也像香港政府、像中國政府那樣支持世紀「金融保衛戰」中香港的反方,也拿出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百分之一、或就犧牲一個「安然公司」的錢來支持國際金融炒家,那麼「犧牲」的將不僅僅是香港的經濟,中國當年的外匯儲備全填進去……好在時任美國當局沒有看到、也沒有實施這一決勝世紀「金融大戰」的「絕棋」,否則那將是一種甚麼樣的歷史結局???

21世紀及未來,「金融危機」將與人類所有的發展和繁榮、衰退和興起而與日俱在、生生不息……@

====================================

鞏勝利特別聲明:作者對本文所著內容與事實,負有不可推卸、當然的法律責任。本文謝絕除此而外,一切任何形式的刊出與轉載。囿於「知識產權」、「版權」規則,任何媒體(包括轉載、文摘、網絡使用、博客、Bbs、Blog和上網鏈接)若有任何需要請通過Gvv21@hotmail.com與作者聯繫。

=====================================

﹡鞏勝利:著名獨立中國問題學家,財經、社會類評論家。其經濟、社會類文章,在海內外廣泛發表。代表作有:《中國「春運」:暴富了誰?掠奪了誰?》《21世紀:生生死死「新經濟」》《中國黨政軍退出市場經濟領域》等。其《來自中國彩電第一品牌的內幕》一文,引發中國1998年6月上海「長虹」股票強烈震盪,《中國投資失敗檔案》《中國金融怎麼了?》《中國股市「黑洞」》《全球911絕對防略》《撩開美國NMD的面紗》等等,分解了中國和世界經濟的一些重大、根本問題,是系列跟蹤報導《可口可樂有獎銷售揭密》《可口可樂何以有錯不認》《可口可樂「玩」中國人的前前後後》溯源作者而震驚世界。在國際媒體《財富》《新聞週刊》《華爾街日報》及《歐洲時報》等媒體發表過一系列引起廣泛震動的論述,也在中國最高層《國內動態清樣》《改革內參》《人民日報》《南方週末》《世界經濟研究》《財經》等廣泛發表過獨家前沿的經濟、社會類評述、論著。作者的一些前沿文章,反應了國際、中國社會的一些尖端問題而著稱,引起中國最高當局強烈關注,也引起國際、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強烈關注,被稱為「具有駕馭中國語言文字與事件的最可怕功力」。作者是中國國際戰略研究網專家,美國普利斯頓大學中國學社「資深中國問題學家」,中國經貿研究會特約研究員,著名中國問題學家,是從事國際、中國問題研究的著名獨立學者。(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金管會要搬離板橋 華光社區成金融特區
同步掛牌!台銀併中信局 渣打併竹商銀
專家:亞洲需設貨幣基金  因應未來衝擊
泰專家:若政局穩定 泰股明年上看千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