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格塞塞獎公布今年得獎七人名單

人氣 3

【大紀元7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三十一日專電)菲律賓麥格塞塞獎基金會今天宣佈本年度七名得獎人名單,他們分別來自中國、印度、南韓、尼泊爾和菲律賓,其中以中國包辦了三個獎。

菲律賓麥格塞塞獎共分六大獎項,包括政府服務獎,公共服務獎,社區領導獎,新聞、文學暨創造性溝通藝術獎,和平暨國際關係獎,和公元兩千年增設的突出表現領袖獎。

今年的政府服務獎由菲律賓的薩隆嘉獲得,現年八十六歲的薩隆嘉歷任菲律賓眾議員及參議員,在日治及美治時代為爭取國家獨立而奮鬥,後來又在馬可仕統治時代為民主而努力。

南韓的視障牧師Kim Sun-tae獲得公共服務獎,他現年六十五歲,一九五零年代韓戰期間,一枚掉在垃圾堆的炸彈炸瞎了他的雙眼,一九七二年創立了韓國首座盲人教會,一九八六年在商界支持下,在首爾創立了眼科醫院,免費治療弱勢的盲人。

社區領導獎得主是尼泊爾的馬哈比普恩(MahabirPun ),現年五十二歲,出生在喜馬拉雅山山腳的一座偏遠村莊,前往最接近的公路就需要七小時的翻山越嶺,但在他的努力下,這座村莊獲得歐美志願團體的協助,架設了無線互聯網,村人終於可以進行網路學習、網路看病及網路銷售,村莊生活因而改變,不再與世隔絕。

中國的唐錫陽獲得了和平暨國際關係獎。中國的工業化及十四億人口的物質慾望,使得自然環境因而受到大肆破壞,出生於一九三零年的他,即致力提倡環保意識。

曾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批為右翼份子、發送勞改的唐錫陽也體認到,環境有自己的法則,這項法則一旦被違犯,大自然終將報復,而社會也有自己的一套法則,那就是「民主優於獨裁」,沒有民主,中國不會有「長久的青山和綠水」。

新聞、文學暨創造性溝通藝術獎頒給印度的Palagummi Sainath,他現年五十歲,堅信「新聞屬於人民,而非既得利益者」,因此他的報導專注於弱勢群眾的處境,而非影星、大財團及統治精英的動態,希望能成為「改變的媒介」。

來自中國的陳光誠和香港出生的杜聰獲得了突出表現領袖獎,兩人在中國社會的急速改變下,各以自己的方式帶領群眾因應迫切的時代需求。

在美國完成碩士學位的杜聰,現年四十歲。他於一九九五年返港後驚覺到愛滋病的盛行,因此於一九九八年創立了智行基金會,協助弱勢團體預防愛滋病,照料愛滋病患及受影響的子女。二零零二年,他又推出愛滋病孤兒方案,資助父或母患有愛滋病的兒童受教育及過正常生活。

陳光誠現年三十五歲,幼時因高燒而失明,靠著自修習得許多法律知識,並以此為許多殘疾人士維護權益,博得「赤腳律師」之稱,他雖然因此遭到地方當局的迫害,但仍堅持以法治國,人民應該捍衛合法權益的理念。

麥格塞塞獎頒獎典禮將於八月三十一日在菲律賓文化中心舉行。

麥格塞塞獎是由紐約「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於一九五七年四月創立,以紀念前菲律賓總統麥格塞塞,有「亞洲諾貝爾獎」美譽,迄今已有兩百六十三人獲獎,其中以印度的四十五人為最多,其次是菲律賓的三十八人和日本的二十二人。

資料顯示,台灣共有八人獲獎,但名單上只列出政府服務獎的李國鼎、蘇南成、吳大猷;社區領導獎的證嚴法師、何明德;新聞、文學暨創造性溝通藝術獎的林懷民、殷允芃。

相關新聞
陳光誠獲獎 袁偉靜:希望中國正視世界聲音
仁愛礁衝突 菲律賓:已向北京發出外交照會
全球芯片封裝龍頭日月光:將擴大美日墨產能
美制裁助伊朗軍方影子銀行網絡 含香港公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