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去年中高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創歷史新高

【大紀元7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四日電)行政院主計處表示,2006年全球景氣持續擴張,在外銷接單續創新高帶動下,台灣去年高科技及中高科技產品出口達1595億美元,占全體商品出口比重提高至71.2%,創下歷年新高水準。

據主計處最新發表「我國高科技及中高科技製造業概況分析」,隨產業快速升級,2006年國內高科技及中高科技製造業生產總值達新台幣6.9兆元,較2001年增逾60%,平均每年增加9.9%,近5年占整體製造業比重維持在59%。

主計處說明,高科技及中高科技產品一向為台灣商品出口主力,2006年在全球景氣持續擴張,外銷接單續創新高帶動下,高科技及中高科技產品出口達1595億美元,較2005年增加13.8%。

且2001至2006年平均年增率13.4%,略高於同期間海關出口平均年增率12.1%;占全體商品出口比重逐年提高,至2006年達71.2%,創下歷史新高。

主計處說明,近年高科技及中高科技製造業生產以電子零組件業為主,2006年比重已占近4成,其中半導體業受惠於消費性電子產品與網通產品需求暢旺,帶動晶圓代工、IC製造及封測產能提升,相關產值較2001年增加1.1倍。

而光電材料及零組件業則因主要領導廠商大尺寸LCD面板量產,產值較2001年增加4.4倍,加上近年來政府亟力培植兩兆雙星產業,產值占製造業比重逐年增加,由2001年3.0%大幅提高為10.1%,增加7.1個百分點,增長幅度最大。

在化學材料業方面,在六輕量產後比重逐年提升,2006 年又因國際原油價格再度攀升,拉抬上游石化原料行情,銷售價值大幅成長,加以中國需求穩定成長,產值比重續增至22%,較2001年增加4.9個百分點。

至於在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業方面,主計處表示,受產業外移影響,所占比重逐年萎縮,2006年降至12.0%,比重已不及2001年一半;另運輸工具業因小客車市場連續數年活絡,在2006年換車潮趨緩,市場買氣轉弱,產值比重降至7.5%。

主計處說明,所謂高科技製造業主要為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業、航空器及其零件業及藥品製造業。

中高科技製造業主要為化學材料業、機械設備業、運輸工具業 (航空器及其零件業除外)、電力機械器材設備業、化學製品業 (藥品製造業除外)及精密器械業。

相關新聞
高科技「蓋屋」 建築跨新領域
防治糖尿病:糖脂雙安與中藥有何不同?
清潔用品新技術 輕鬆除污垢
有起火之虞  松下檢修日本國內三百萬台家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