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陳水扁:解嚴非蔣經國德政 是民主洪流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八日電)七月十五日是解嚴二十週年,總統陳水扁在解嚴紀念日前夕,接受故總統蔣經國在二十一年前首度對外透露要解嚴的華盛頓郵報專訪時,完整闡述解嚴前的民主歷程,強調解嚴不是故總統蔣經國的德政或恩賜,而是連蔣經國身為總統也無法抗拒民主的洪流。

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今天於國際版以「台灣領導人推動公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為題,刊出專訪陳總統的報導。

陳總統說,台灣解除戒嚴二十週年,他非常榮幸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這是非常具歷史意義的,就像1986年十月七日,貴報發行人葛萊姆專訪當時的蔣經國一樣,蔣經國第一次說出台灣要解除戒嚴,果真就立即批示於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凌晨─開始,解除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

他表示,有人說,解除戒嚴是蔣經國的德政及恩賜,但他相信這是時代的潮流走到那一天,不得不被迫解除戒嚴。其中1979年十二月十日美麗島事件的發生,以及1986年九月二十八日民主進步黨的成立,是導致蔣經國最後不得不被迫解嚴的兩大重要因素。

陳總統說,大家都知道時代的潮流、時代的趨勢、時代的主流價值絕對不是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政黨所能夠阻擋。他也提到二十九歲那年,因為沒有人敢為美麗島事件龍頭的故民進黨主席黃信介辯護,他這位菜鳥的年輕律師比較不懂事,就這樣就衝出來,義不容辭擔任辯護律師。

他表示,解除戒嚴、開放黨禁、開放報禁、國會全面改選、省市長民選、總統民選等等這些政治訴求,在美麗島事件是所謂叛亂、犯罪,二條一可以判死刑的證據。今天這些政治的訴求已經全部實現,但二十年前這是叛亂。

陳總統提及令他入獄的蓬萊島案,他說他1986年六月十日正式入獄,緊接著沒幾個月又有前立委林正杰案的發生而狂飆街頭,在他入獄約三個半月之後,也就是1986年九月二十八日,民進黨終於誕生了。

他指出,這在戒嚴時期是很大的政治奇蹟,也在測試當時的政府中國國民黨要不要大肆地逮捕,要不要再發生一次的「美麗島事件」,但是整個民主的潮流走到1986年九月二十八日,逼使當時的政府不敢這樣做。

陳總統表示,民進黨的成立,順利地突破黨禁,其實也是衝撞戒嚴體制,因此當民進黨衝撞戒嚴體制、突破黨禁成功之後只有十天,也就是當年十月七日蔣經國接見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萊姆時終於說出要解除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這不是蔣經國的德政或恩賜,而是連蔣經國身為總統也無法抗拒民主的洪流。

他強調,這是台灣人民奮鬥的成果,也是許多民主菁英、政治領袖、及最偉大的基層支持者、追隨者,前仆後繼、並付出生命代價、自由的代價、以及家庭美滿幸福的代價所換取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