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國際傑人會辦反毒講座 (二)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7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倩桑尼維爾市報導)6月30日下午,矽谷國際傑人會在北加州南灣的華僑文教中心,舉辦了「青少年吸毒預防講座」,邀請到晨曦會的董事張秀明、主任姚鴻吉和學員、中醫師楊洋、青少年醫師張之申、心理醫師蒲俊玉等,現場為觀眾介紹青少年吸毒的危害,預防與治療。

徐秉誠的故事

曾吸毒5年的徐秉誠,是通過美國晨曦會戒毒的成功例子。徐秉誠在台灣出生,5歲隨全家來美,住在拉斯維加斯。從小爸爸做生意很忙,他就懂得自己獨立,中學時是全A學生。從高中到大學,他半工半讀,高中朋友都不在身邊,他希望大學的朋友肯定自己。上大學第二年碰到毒品。大學新的朋友邀請去聚會,喝酒,看到有些人吸大麻,擔心他們不認同自己,就也試了一下。

大學很自由,有很多Party,徐秉誠與這些新朋友來往,每個週末都在一起,大家做甚麼就跟著一起做,於是和他們一起吸毒,後來他吸古柯鹼、安非他命。每天早上吸毒才覺得有體力上學、上班,因為吸毒好像給人很多力量,可以好幾天不吃飯、睡覺,而且會很情緒化。那時父母也注意到他的變化,但以為是學業或工作的壓力。

徐秉誠第一次發現自己有問題時:那時他和一個朋友一起早上開車上學。有一天吸毒後,他們不想去上學,結果那星期他們就沒去上學。他知道自己有問題,但那時即使在上課他也想著吸毒,一直看表,下課就去吸毒。在銀行上班,他也多次遲到或不上班。

半年後,徐秉誠退了學,也不上班了,只告訴父母需要一段時間休息一下,他們不知道徐秉誠在吸毒。第一次父母知道時:徐秉誠被抓到監獄,他從監獄裡打電話給父母,他們嚇壞了,沒想到自己的孩子吸毒。徐秉誠當時被判勒戒,他在上完了9個月的戒毒課,出了戒毒所第二天又去吸毒。他不想吸毒,可是自己沒辦法控制。

徐秉誠表示,他當時讓媽媽多次傷心;他欠了很多錢,是媽媽幫著還。媽媽求他戒毒,他想戒卻戒不掉,周圍的朋友都吸毒,他手上一拿到錢,就想去買毒品。

2005年徐秉誠又出了車禍,那時他上班6個月,又去吸毒,又不上班了。他媽媽一看就知道他又吸毒了。徐秉誠以前也是出車禍、吸毒,循環復始。徐秉誠那時覺得真的無法幫助自己,他需要外在幫助,他媽媽在報上看到晨曦會戒毒服務,於是2006年徐秉誠從拉斯維加斯來聖荷西的晨曦會。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即將從晨曦會畢業的他,希望繼續完成因吸毒而輟學的大學學位。

怎樣知道你的孩子吸毒呢?徐秉誠提到,如果觀察到孩子不告訴父母朋友是誰,有意迴避,穿著也變得很隨便,音樂也改聽重金屬的,生活顛倒,晚上出去,很晚回來,下午才起床;吸毒後,有時2、3天不睡覺,有時一睡一整天叫不醒;有時幾天不吃飯,一吃飯吃很多;孩子有秘密,不想讓父母知道,不想讓父母聽到,接到電話總說call回去;在電話裡用很多別名來表示毒品,如grand用G表示;有些毒品要用打火機,手指被燒黑;吸毒嚴重時不吃飯,皮膚會很乾等等各種現象。

Scott的故事

Scott從10歲開始吸毒,吸毒差不多7年。小時候吸毒是為了跟朋友玩。他說因為不太愛講話,毒品可以讓心情很好,就比較愛講話,但後來變成每天吸毒。當他想戒又戒不了時,就很痛苦。兩年前剛開始他有點不情願來晨曦,但那時他與媽媽關係不太好,媽媽講中文,他不會講,可是媽媽已經知道他吸毒了。他很掙扎,又想要媽媽瞭解他的情況,這樣他就不能騙媽媽了。晨曦的主任姚鴻吉講中文,可以讓媽媽可以多瞭解他。Scott在晨曦會已經兩年,目前白天在社區大學讀書,晚上回到晨曦會。因為還在繼續戒毒中,所以Scott一直住在晨曦會。

中醫博士楊洋:用中醫戒毒

如果你的親友吸毒,雖然他知道不該吸毒,可是擺脫不了。有甚麼藥品、或甚麼方式可以幫助他們?堅定他們的意志力,幫助他們擺脫毒品?中醫博士楊洋說,可以採用中醫的辦法。楊洋說很多人在戒毒所可以戒毒,但戒完後又回去吸毒。這樣反反覆覆,心理上、身體上的痛苦,不是一般人能瞭解。

楊洋提到2000年耶魯大學發表研究文章,發現用耳針可以戒毒。楊洋表示,人的耳朵有很多穴道,主管人的五臟六腹。耶魯大學臨床試驗,用三組做測試。一組用耳針,在耳朵特定道上貼針,戒毒成功率是53%。第二組在耳朵其它穴道上貼針,戒毒成功率是23%。第三組是對照組,放音樂,讓病人放鬆,戒毒成功率是 9%。這表明針灸的確有效果。

揚洋表示,除了耳朵,在手上也有幾個穴道,可以幫助戒毒:內關穴,外關穴,合谷穴,勞宮穴。如果再配上耳針,效果就更好。這種治療是在戒毒過程中,當人心情煩躁,想回去吸毒時,能起到安神、定神作用。

揚洋介紹,除了針灸外,吃中藥也可以輔助戒毒。譬如戒毒的中藥,有一種叫加味參附湯(人參、附子),用幾種藥配在一起,效果很好。還有用胡黃蓮(胡黃蓮用來清虛熱)和甘草配在一起,也可以讓心神安定下來。台灣有很多這樣成功的例子。

揚洋表示,中藥、針灸都能使身體痛苦症狀減輕,這時候如果有信仰的力量引導(就像晨曦會),沒有旁邊邪魔歪道來拉人做壞事,那麼戒毒就會成功。

醫學博士張之申:青少年濫用藥物的評估和見解

張之申專精青少年醫學,她說預防醫學應該從青少年開始,而毒品是青少年最大的問題。她認為,吸毒實際是一種疾病。

張之申表示,青春期的孩子是天生探險家,樂於探討新的東西。他們做很多事情,只管眼下,為了短暫的滿足。他們嚐試禁藥,只是為短暫的好奇,但後果卻不可自拔。青春期少男少女最重視同學、同輩朋友的看法,他們想擺脫父母的監視,渴望歸屬感。少男少女害羞,私下愛學成年人,參加聚會手裡拿杯酒覺得帥,所以他們不禁藥,一點點陷入。

張之申還提到,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如果抗壓力不夠,學業、感情、朋友的糾葛,網絡、媒體等各種資訊,讓年輕人困惑。他們野心大,但耐受力不夠,容易產生挫折感,也容易濫用藥物。少男少女對社會抗拒,有反抗心,也可能吸毒。

張之申強調,吸毒是種疾病,希望父母要注意,要預防。

醫學博士蒲俊玉:心理人生與酒精毒品的互動關係

蒲俊玉從事心理醫學,做了很多臨床方面治療。她認為,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想酗酒、吸毒的。吸毒、酗酒是後天的因素。她希望幫助大家建立知識就是力量,預防甚於治療的觀念。

蒲俊玉表示,人生的一些發展,遭遇,會影響到他的成長。一個孩子,小時候如果發展不順(如甚麼時候開始講話、走路等),可能對他以後成長有負面影響﹔如果小孩在學校上有學習困難,對他身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家庭的因素:譬如家裏有人酗酒、吸毒,對孩子會有影響。父母教導小孩,是否用理智、一致的態度,父母跟孩子交流是否開明等等,都會對小孩有影響。

蒲俊玉認為,父母要做預防工作。除了注意孩子學業,也注意孩子其它方面。如果小孩生活方式有改變,父母要注意、關心。如小孩精神不濟,有些原來喜歡的事情現在不做了;或小孩情緒不正常,焦慮,父母要警覺。家庭有暴力,孩子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蒲俊玉表示,知識就是力量,如果每個人多增加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幫助自己,還可以幫助別人。可以多安排孩子一些課外活動,讓小孩通過不同的管道,結交朋友,給予正面的鼓勵,鼓勵他們參加正面的娛樂活動。而如果孩子已經吸毒,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權利、應得的服務,可以到私人門診,或政府的心理健康門診,接受治療,社區也有心理健康門診,提供一些戒毒的特殊服務。

蒲俊玉表示,誰不願有健康快樂的人生?華裔不願承認吸毒,與我們文化傳統、價值觀有關,人們不願意瞭解吸毒者背後的故事。她說,愛是最好的良藥,信任是凝固劑,信心給我們力量,盼望給我們未來人生。

問答節選:

問:晨曦會能徹底把吸毒者治療好,用的甚麼方法?

晨曦會主任姚鴻吉:晨曦會在台灣有戒毒村,還有預防的宣導。在晨曦會,不用藥戒毒。一進入晨曦會,第一階段幫他康復身體。首先有個隔離,在一個小房間,有員工全天24小時陪他。這個過程一定會痛苦,如果吸毒者情況需要,也會送醫院。

第二個階段:幫助他解決心毒。姚鴻吉說當初他進入晨曦會,有了盼望。因為他看到晨曦會裡戒毒成功的人,以前幾乎沒有看到吸毒者戒毒成功的。海洛因最難戒,可是在晨曦會,海洛因戒毒率最高,比戒酒率還高。加上信仰的力量,所以他有了盼望。姚鴻吉說,吸毒是一時的事,戒毒是一輩子。如果他今天不在信仰裡,他不敢說自己不走回頭路。

問:家長有個12歲小孩,忽然變的很奇怪,很多天不洗澡,不換衣服,是否吸毒?

蒲俊玉建議,先讓小孩去看家庭醫生,把身體上的問題澄清。如果家庭醫生說是精神上的問題,可以去看心理醫生。

楊洋提醒大家,父母對小孩言行舉止影響非常大。他舉了個自己病人的例子。有個孩子大學畢業,在大學非常優秀,計算機專業,全校第三名畢業。他想轉去讀醫學院,卻考的不太好。他父母很忙,爸爸一回家,就罵他,用詞非常難聽。於是孩子把房間門關起來,得了憂鬱症,門關了兩年。平時根本不開門,不看爸爸,不說話。爸爸不在時,才出來吃點飯。

後來機緣巧合,碰到楊洋醫師,鼓勵帶孩子來看病。爸爸帶了孩子來,楊洋發覺孩子不錯,只是兩年不見天日,臉色蒼白,也不講話。他爸爸非常激動,又當著醫師面罵。楊洋發現問題在於他爸爸言辭激烈,傷害到孩子自尊心,使孩子得了憂鬱症。所以楊洋鼓勵兒子,把他爸爸責備一通,兩個鐘頭後,孩子開始笑了。楊洋給他扎針、吃藥,孩子開始接受治療。一個多月後,孩子回了台灣,台灣親友對他也很好,孩子現在徹底好了。楊洋建議大人在同小孩溝通前時,要注意言辭,先想好要怎麼說。

問:緊急情況下,怎麼辦?

蒲俊玉說,吸毒可能傷害大腦,因為腦細胞受傷,吸毒者可能會出現精神病的症狀;吳毓蘋說,吸毒還會危害到腎,腎會衰竭,因吸毒而死亡的例子也很多。蒲俊玉認為,戒毒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整個家庭的事情。如果孩子吸毒到精神不穩定,在緊急情況下,有人可能受到傷害時,也可以打911。而且政府、社區還有許多有關戒毒的服務,譬如,Asian American Recovery, Asian American Recovery Service (AARS),聖塔克來拉縣政府有關吸毒、酗酒的服務:1-800-488-9919,建議大家去諮詢、嚐試。

矽谷國際傑人會會長吳毓蘋談到,容易有吸毒傾向的小孩包括來自單親家庭、新移民、父母親不和、在複雜家庭長大、家庭環境很好、課業壓力大的、成績全A的學生,孩子也有被迫吸毒的(如小的孩子被大的孩子強迫去販毒)。父母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很安全,但卻不知道10分鐘後他就被吸毒的人帶走了,放學前又送回來了。所以父母要多花點心思,注意預防。

晨曦會2004年底在美國成立,目前只在加州聖荷西市有設施,最多能收6個人戒毒,並提供老師、心理輔導等。晨曦會戒毒成員徐秉誠還推薦www.streetdrugs.org網站,父母可以瞭解毒品、吸毒工具,及孩子是否吸毒等。

國際傑人會總部在台北,今年是國際傑人會在矽谷創辦第七年。傑人會所有活動都是對外開放的、免費的。國際傑人會宗旨,是希望社會的每個人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傑人會主要針對青少年辦活動,使父母有這方面知識,可以幫助青少年。8月12日國際傑人會將舉辦「青少年領袖培訓營」,希望有興趣的人士參加。

講座現場還有茶道(黃楷棋等展示)、中醫(楊洋現場義診)、書法(傅懷寧展示)、國畫(周燕春女士展示)、中國結(張惠芬展示)、手工藝(呂光華展示)。書法家傅懷寧當場揮毫隸書:「大紀元」,贈給大紀元時報。(全文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矽谷國際傑人會辦反毒講座(一)
聖荷西教會舉辦講座:共產主義如何蠶食美國?
金山灣區FASCA舉辦新生培訓成果展
灣區數百民眾卡車集會遊行支持川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