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六大失衡問題

【大紀元8月1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報導)中國有學者表示,中國經濟的六大不平衡問題不僅沒有解決,有些甚至更為擴大。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林毅夫最近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經濟觀察第十次報告會上表示,中國經濟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存在。官方《人民日報》的相關報導說,這六大失衡問題包括:城鄉差距擴大,貧富收入差距擴大,貿易順差和外匯積累過快,投資增長過快但消費不足,以及經濟發展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巨大。

林毅夫透露,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3.3比1,大大高於世界平均的1.8比1,10年後有可能達到4.1比1。另一方面,在投資過熱的同時,國內消費支出卻逐步下降,從2001年到2006年下降了10% 左右。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07年大幅增加,上半年貿易順差達1125億美元,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中國的經濟增長對資源和環境也構成了巨大壓力。

美國印地安納州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鄭竹園分析說,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的老問題,但在最近兩年情況尤其嚴重—

鄭竹園:「這個東西我都寫出來了。城鄉差距,人民生活的差距,國際貿易太大,國內國外消費的不平衡大家都知道,中小企業貸款太少,這是大家不太注意的,還有環境污染跟經濟的成長。」

鄭教授認為,在中國的這六大經濟失衡的問題中,貧富懸殊和環境污染會對未來發展構成最大的威脅—

鄭竹園:「現在大家公認就是所得的差距越來越大,就產生不平衡,那就有動亂。有的人有房、有車,有的人連飯都吃不飽,他怎麼會平衡?所以貧富差距是一個重要問題。第二個關係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污染造成沒有水喝,那麼經濟再發展,沒水人活不了。所以環境污染是個大問題。」

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認為,這些問題中,金融結構改革是核心。中國的銀行對中小企業支持不足,導致勞動力密集型的中小企業的發展跟不上,導致它們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持續下降,這導致社會就業的巨大壓力。

另一方面,中國目前3% 的存貸款利率差,等於是普通儲戶補貼銀行和能夠獲得大量貸款的大企業。中國巨額外貿順差和資本帳目盈餘,推動了中國投資的增加,也推動著通貨膨脹—

鄭竹園:「一塊錢外匯到中國就要用七塊多人民幣,現在一年外匯存款這麼多就要換很多的人民幣出來,這就是基本的通貨膨脹。」

美國《中國當代問題研究》雜誌主編程曉農則認為,對中國經濟構成現實威脅的問題是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升溫,這是投資過熱的一個表現,卻可能導致中國金融體系的危機—

程曉農:「中國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炒作很大程度上是和外資的推動有關。但是僅僅是外資,沒有地方政府、中國國內銀行和房地產公司的密切合作,外資是炒不動的。一旦房地產價格下跌,銀行就會出現巨額壞帳,這是中央政府擔心房地產價格過分上漲可能威脅整個金融體系的主要原因。」

程曉農認為,中國中央政府並不是不知道危機的存在,但由於體制問題,許多中央的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難以貫徹,這可能是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會否一天內升幣值3.5%?
港媒:中國將陸續推出宏觀調控措施
國際商界重中文 三千萬人學漢語
陸委會諮委建議妥為因應中國經濟戰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