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維州伊甸中心的發展及變遷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8月1日訊】一個繁忙的星期天下午,座落於北維州瀑布教堂鎮(Falls Church)的一個購物中心,人潮熙熙攘攘,停車場裡幾乎難以找到停車位。這就是遠近馳名、集越南文化及商業於一身的伊甸中心(Eden Center)。
  
據瀑布教堂鎮一家地方報紙News-Press7月26日報導,逾20年來,該購物中心一直對大華府地區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以迎合越南僑民的需要。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結果,大華府地區的越南人口總數為43,709,半數以上居住於維州的費爾法克斯郡(Fairfax County)。仔細觀察一下停車場裡的車輛,可看出多數都是馬里蘭州和維吉尼亞州的車子,但其中也有少部份是來自紐約州、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康乃的克州、德拉瓦州、密西西比州、愛渥華州,甚至還有遠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據當地的越南僑民表示,伊甸中心在北美越裔僑民社區中似乎頗為名氣,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伊甸中心並不只是吸引了大量的越裔消費者,各種不同背景的人們來此地的商店找尋貨品或品嚐餐廳裡的道地越式餐飲。

星期天,男女老少聚集在店門外﹕推著嬰兒車的夫妻、帶著購物袋的老年人、雙雙對對喝著顏色鮮艷泡沫奶茶的高中生等﹔時常還可看見坐在店門外的和尚僧侶,前面擺著盒子,裡面裝滿人們施捨的錢財﹔人行道上蹲著販賣南亞熱帶水果荔枝、龍眼的小販和周圍一圈忙著買水果的顧客。

穿過歡迎訪客的華麗亞洲式拱門,便聞到中間一排餐廳飄來的越式烹調香味。進入室內小型購物商場,走道上是一字排開的專業珠寶店和中藥舖。燈光昏暗的咖啡店裡播放這流行音樂,兒童們在走廊上賽著單腳滑行車(scooter)。狹窄的走廊上,一家店舖將佛像、塑膠鞋子等商品放在桌上展示,等著顧客上門來。

今天伊甸中心的文化就是由這種各式各樣的行業集合而成的,但是一直以來其核心仍然是越南人。

在越戰期間(1959-1975)為了逃避戰亂,南越(非共產統治)很多家庭或逃到附近的國家去或遷移至越南中部。但後來西貢淪陷至北越共產黨手中之後,許多人便離開了越南。在這期間,許多美國家庭對這些難民伸出援手,對他們提供贊助,幫助他們移民至美國。在他們抵達美國之後還幫助他們找到工作、教他們開車、學習英語。大多數的越南移民家庭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學習在這個新的環境中自立、成長。

在華府地區,有一小部份的越南移民們開始形成一個關係密切的社區,互相幫助、扶持。他們常常在餐廳和教會聚會。因為越南人十分勤奮,非常注重家庭成員的教育,使得他們在新的環境下很快的生存、適應下來。

逐漸的,越裔人口在大華府地區便有了大幅的成長。到了1990年,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調查,大華府地區的越裔人口已經有23,484人。2000年更到達了43,709人,成長了46%,也使得本地區的越裔人口排名全美第五,次於加州和德州的幾個地區。

據越裔僑民表示,這應該歸功於大華府地區,特別是北維州地區,對多元文化的高度包容性和高品質的教育,吸引了大批越南人口的移入。這也是日後伊甸中心成立的原因。

要談到伊甸中心成立的歷史,就得回溯到1970年代。

北維州Seven Corners的購物中心最初是位於維爾森大道(Wilson Boulevard)、50號公路和7號公路的交界處,1970年代時被稱為第七廣場購物中心(Plaza Seven Shopping) Center,當時該購物中心內有一家螃蟹店、一家超級市場、和數家由不同背景、不同人種租下來的商店。

同時,在克雷爾頓(Clarendon)和阿靈頓(Arlington)的小型越南社區因面臨當地商業地產的整頓,而被迫搬出該地區,這其中包括座落於太平洋購物中心(Pacific Shopping Center)內的數家由越南人經營的商店。

1980年代初期,第七廣場購物中心內的超級市場正好關閉了,一位越裔美籍商人便買下該超市,將其分隔成幾個小的店舖,租給了這幾個被迫遷移的越南商家。

後來該購物中心的業主們見到有利可圖,便在其他的商家結束業務之後,將空出來的店舖租給了越南裔的移民,他們發現招來了許多越裔承租人。到了1984年,該購物中心就發展成為今天人們所知道的伊甸中心。

剛開始時伊甸中心只有一棟被稱為伊甸迷你購物商場(Eden Mini-Mall)的建築。但後來擴展為包括兩翼的東西貢(Saigon East)、西西貢(Saigon West)和西貢花園(Saigon Garden)。1996年至1997年,該地產的業主們建造了華麗的亞洲式拱門入口,使其看起來更有文化氣息。接著在中間的伊甸迷你購物商場又加入一個仿自西貢某商場的鐘塔。

雖然該購物中心的業主們並非越南裔,但卻向他們的越南裔客戶和朋友們諮詢了許多有關越南的文化。

這種生意上的合作關係非常成功,新的商店也吸引了各式各樣背景的消費者,但也因此帶來了一些他們所不願意看到人群。
  
1990年代起,伊甸中心便以犯罪案充斥而聞名。除了來此消費的顧客之外,該地區也成為一群逐漸壯大的亞裔和西班牙裔流氓幫派聚集之處。大部份的商店在下午6點鐘關門,珠寶店便成為被行竊、搶劫的目標。

大部份這些問題來自該地區的夜總會。當時伊甸中心內有兩家夜總會,La Luna和 The Ritz,主要的營業對象是西班牙裔顧客。根據教堂瀑布鎮警察局表示,該處幾起嚴重的打架、兇殺命案、流氓幫派之間的鬥毆,都是發生在這兩家夜總會內。

1990年代中期,The Ritz喪失了賣酒給少數族裔的執照,接著La Luna又因為無法支付租金而導致停止營業。

La Luna和 The Ritz的結束營業雖然有助於減低伊甸中心內的犯罪率,但還是無法完全消除,警察於是在該地區增加警力、加強取締違法進入該中心的人,每年被取締的人數在10至15人之間。警察局在該地區還設置了警察站和照相機,並與伊甸中心內的商家們建立關係,以鑒認流氓幫派的成員。

目前伊甸中心另有兩家夜總會,Metropoluxe和Diamond Club,但是當年的那些暴力犯罪案件已不復存在,伊甸中心的治安已大為改善。

近年雖然不斷的有商業開發公司表示對收買伊甸中心有興趣,但伊甸中心的業主們卻沒有意願出售,反而更加擴大該購物中心。據業主表示,目前等著要承租該中心的商家約有75家,全都是越南裔人士所擁有。

伊甸中心的商家店主們的孩子講的英文比較父母親、祖父母們更為流利,受的教育更高。他們其中有許多人繼承了父母親的事業。結果是,年輕的一代經營事業的方式更迎合美國人的口味,吸引了不同的消費人群。

這個不同代之間的差距在將來可能會使得這兩個不同的文化逐漸的混合起來。但至少目前伊甸中心仍然是一個非常鮮明的、商家和消費者都各得其利的越南經驗的堆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實踐學生陳鳳凰 盼為台越搭文化橋樑
“龍和仙女的傳說”引導兒童探索越南文化
東方巨龍和傳說吸引美國孩子
鋼琴獨奏會 慶祝五月亞太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