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维州伊甸中心的发展及变迁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8月1日讯】一个繁忙的星期天下午,座落于北维州瀑布教堂镇(Falls Church)的一个购物中心,人潮熙熙攘攘,停车场里几乎难以找到停车位。这就是远近驰名、集越南文化及商业于一身的伊甸中心(Eden Center)。
  
据瀑布教堂镇一家地方报纸News-Press7月26日报导,逾20年来,该购物中心一直对大华府地区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以迎合越南侨民的需要。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大华府地区的越南人口总数为43,709,半数以上居住于维州的费尔法克斯郡(Fairfax County)。仔细观察一下停车场里的车辆,可看出多数都是马里兰州和维吉尼亚州的车子,但其中也有少部分是来自纽约州、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康乃的克州、德拉瓦州、密西西比州、爱渥华州,甚至还有远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据当地的越南侨民表示,伊甸中心在北美越裔侨民社区中似乎颇为名气,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伊甸中心并不只是吸引了大量的越裔消费者,各种不同背景的人们来此地的商店找寻货品或品尝餐厅里的道地越式餐饮。

星期天,男女老少聚集在店门外﹕推着婴儿车的夫妻、带着购物袋的老年人、双双对对喝着颜色鲜艳泡沫奶茶的高中生等﹔时常还可看见坐在店门外的和尚僧侣,前面摆着盒子,里面装满人们施舍的钱财﹔人行道上蹲着贩卖南亚热带水果荔枝、龙眼的小贩和周围一圈忙着买水果的顾客。

穿过欢迎访客的华丽亚洲式拱门,便闻到中间一排餐厅飘来的越式烹调香味。进入室内小型购物商场,走道上是一字排开的专业珠宝店和中药铺。灯光昏暗的咖啡店里播放这流行音乐,儿童们在走廊上赛着单脚滑行车(scooter)。狭窄的走廊上,一家店铺将佛像、塑胶鞋子等商品放在桌上展示,等着顾客上门来。

今天伊甸中心的文化就是由这种各式各样的行业集合而成的,但是一直以来其核心仍然是越南人。

在越战期间(1959-1975)为了逃避战乱,南越(非共产统治)很多家庭或逃到附近的国家去或迁移至越南中部。但后来西贡沦陷至北越共产党手中之后,许多人便离开了越南。在这期间,许多美国家庭对这些难民伸出援手,对他们提供赞助,帮助他们移民至美国。在他们抵达美国之后还帮助他们找到工作、教他们开车、学习英语。大多数的越南移民家庭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学习在这个新的环境中自立、成长。

在华府地区,有一小部分的越南移民们开始形成一个关系密切的社区,互相帮助、扶持。他们常常在餐厅和教会聚会。因为越南人十分勤奋,非常注重家庭成员的教育,使得他们在新的环境下很快的生存、适应下来。

逐渐的,越裔人口在大华府地区便有了大幅的成长。到了1990年,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调查,大华府地区的越裔人口已经有23,484人。2000年更到达了43,709人,成长了46%,也使得本地区的越裔人口排名全美第五,次于加州和德州的几个地区。

据越裔侨民表示,这应该归功于大华府地区,特别是北维州地区,对多元文化的高度包容性和高品质的教育,吸引了大批越南人口的移入。这也是日后伊甸中心成立的原因。

要谈到伊甸中心成立的历史,就得回溯到1970年代。

北维州Seven Corners的购物中心最初是位于维尔森大道(Wilson Boulevard)、50号公路和7号公路的交界处,1970年代时被称为第七广场购物中心(Plaza Seven Shopping) Center,当时该购物中心内有一家螃蟹店、一家超级市场、和数家由不同背景、不同人种租下来的商店。

同时,在克雷尔顿(Clarendon)和阿灵顿(Arlington)的小型越南社区因面临当地商业地产的整顿,而被迫搬出该地区,这其中包括座落于太平洋购物中心(Pacific Shopping Center)内的数家由越南人经营的商店。

1980年代初期,第七广场购物中心内的超级市场正好关闭了,一位越裔美籍商人便买下该超市,将其分隔成几个小的店铺,租给了这几个被迫迁移的越南商家。

后来该购物中心的业主们见到有利可图,便在其他的商家结束业务之后,将空出来的店铺租给了越南裔的移民,他们发现招来了许多越裔承租人。到了1984年,该购物中心就发展成为今天人们所知道的伊甸中心。

刚开始时伊甸中心只有一栋被称为伊甸迷你购物商场(Eden Mini-Mall)的建筑。但后来扩展为包括两翼的东西贡(Saigon East)、西西贡(Saigon West)和西贡花园(Saigon Garden)。1996年至1997年,该地产的业主们建造了华丽的亚洲式拱门入口,使其看起来更有文化气息。接着在中间的伊甸迷你购物商场又加入一个仿自西贡某商场的钟塔。

虽然该购物中心的业主们并非越南裔,但却向他们的越南裔客户和朋友们咨询了许多有关越南的文化。

这种生意上的合作关系非常成功,新的商店也吸引了各式各样背景的消费者,但也因此带来了一些他们所不愿意看到人群。
  
1990年代起,伊甸中心便以犯罪案充斥而闻名。除了来此消费的顾客之外,该地区也成为一群逐渐壮大的亚裔和西班牙裔流氓帮派聚集之处。大部分的商店在下午6点钟关门,珠宝店便成为被行窃、抢劫的目标。

大部分这些问题来自该地区的夜总会。当时伊甸中心内有两家夜总会,La Luna和 The Ritz,主要的营业对象是西班牙裔顾客。根据教堂瀑布镇警察局表示,该处几起严重的打架、凶杀命案、流氓帮派之间的斗殴,都是发生在这两家夜总会内。

1990年代中期,The Ritz丧失了卖酒给少数族裔的执照,接着La Luna又因为无法支付租金而导致停止营业。

La Luna和 The Ritz的结束营业虽然有助于减低伊甸中心内的犯罪率,但还是无法完全消除,警察于是在该地区增加警力、加强取缔违法进入该中心的人,每年被取缔的人数在10至15人之间。警察局在该地区还设置了警察站和照相机,并与伊甸中心内的商家们建立关系,以鉴认流氓帮派的成员。

目前伊甸中心另有两家夜总会,Metropoluxe和Diamond Club,但是当年的那些暴力犯罪案件已不复存在,伊甸中心的治安已大为改善。

近年虽然不断的有商业开发公司表示对收买伊甸中心有兴趣,但伊甸中心的业主们却没有意愿出售,反而更加扩大该购物中心。据业主表示,目前等着要承租该中心的商家约有75家,全都是越南裔人士所拥有。

伊甸中心的商家店主们的孩子讲的英文比较父母亲、祖父母们更为流利,受的教育更高。他们其中有许多人继承了父母亲的事业。结果是,年轻的一代经营事业的方式更迎合美国人的口味,吸引了不同的消费人群。

这个不同代之间的差距在将来可能会使得这两个不同的文化逐渐的混合起来。但至少目前伊甸中心仍然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商家和消费者都各得其利的越南经验的堆砌。(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实践学生陈凤凰 盼为台越搭文化桥梁
“龙和仙女的传说”引导儿童探索越南文化
东方巨龙和传说吸引美国孩子
钢琴独奏会 庆祝五月亚太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