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戰爭之後 台灣NGO柬埔寨希望工程專題七

戰爭造成20年文化斷層 需更長時間彌補(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馮昭貢不省二十六日電)同樣經歷戰亂,戰後同樣維持傳統華人聚落,位於柬埔寨南方的貢不省,與東北方拉達那基里省的雲西市有截然不同的風情,後者是典型客家山城,遺世獨立;前者臨海,套句當地僑社的說法,貢不省是個「潮州國」,除逢咋叻縣是海南島僑社大本營,潮州話在貢不省幾乎可通行。

暫時遺忘交織整個柬埔寨的紅泥土路,緊鄰越南的祿山縣和逢咋叻縣有著閑逸的越南風情,整片的水稻田在雨後乍晴時竟顯得波光粼粼,點綴在田中是高高的椰糖樹和斜頂農舍。

有些事只能遠觀,要延著田埂路走進一望無際的稻田裡挨家挨戶家訪,真是苦差事。新田埂鬆軟,一踩就陷進泥巴裡,堅實的老田埂則有大螞蟻上工,打擾牠的不速之客,一不小心就會被咬得滿腳紅豆。

知道外地人十之八九會迷路,邢美雯老早就在田中央迎接老師。二十一歲的她,因為家貧,入學晚,現在還是覺群中學二年級生,白天走一小時田埂路去上學,下午回家要幫忙種稻,木板搭的家沒錢接電,晚上點盞小煤油燈唸書,但多年來,她是班上前三名的好學生,國語說得流利,翻譯極機伶。

問她為何唸華校,美雯比了比靠近馬路的一間有著水泥地大院子的農舍說,「我想跟齊老師一樣」。

「齊老師」是中華民國知風草文教協會補助教師津貼的前覺群學校教師齊成烈,他以優異成績從覺群學校畢業後,留校服務;後考進省會的專科學校,白天他在柬埔寨赫赫有名的嘉華銀行上班,晚上進修;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後,考上華語導遊,薪水翻了兩番。隨著工作一個換一個,齊成烈將老家徹頭徹尾修建了一遍,如今體面的房舍,成了當地窮孩子的榜樣。

從老一輩延續傳統文化的信念,如今隨著各地華人來柬投資增加,進華校學華語對窮地方的孩子來說,成了改善生活的契機。同樣是中學畢業到工廠上班,一般行情月薪六十元美金;會說華語的可以當翻譯,月薪至少一百元美金。

邢美雯以齊成烈為榜樣,年紀更小的許仙侯則以美雯為學習對象,即使不得已生病休學,一年後她還是哭著求母親讓她復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