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微軟霸氣不再 蘋果取而代之

【大紀元9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馮靜、魏德編譯報導)9月7日電腦世界(Computerworld)發表了一篇艾爾根(Mike Elgan)的署名文章「名符其實:蘋果成為新微軟」(It’s official: Apple is the new Microsoft),文中指稱微軟已經不是當今電腦世界的壟斷霸主,蘋果公司已經取得這一地位。該文在網民中,尤其是iPod迷中引起巨大反響。

之後在9月8日,蘋果世界(MacWorld)刊登一篇福瑞克斯(Dan Frakes)的文章「為什麼說蘋果不是新微軟」(Why Apple isn’t the new Microsoft),對艾爾根所列論據一一作出反駁。大紀元特此編譯「名副其實:蘋果成為新微軟」一文(有刪節),以餉讀者,尤其是眾多華裔iPod迷。文中觀點為該文作者所有,不代表大紀元觀點。

名符其實:蘋果成為新微軟
作者:邁克‧艾爾根

十年前,微軟是大家從愛到恨的公司。一些不滿意微軟的人指責這個公司是一個貪婪的產業霸主,採用壟斷、笨拙及模仿式的操作系統強迫用戶接受軟件,並強制商業夥伴達成不合理的合作交易。

目前這個產業的最大惡霸已不是微軟,而是越來越由蘋果電腦公司擔當。讓我們看一看蘋果是如何擠下微軟,成為名聲最壞的壟斷者、模仿他人及橫行霸道的公司。

蘋果電腦公司──新的壟斷者

在90年代,人們對微軟的主要怨言是,微軟視窗佔據的市場使它可採取多種方式壟斷。檢察長和其他人關注與視窗一起「打包」的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聲稱微軟強迫用戶使用該瀏覽器,把它作為視窗的一部份銷售。

目前人們喜愛iPod,可是iPod就與iTunes打包在一起。如果您想從蘋果電腦公司購買音樂,想像您可以怎麼辦?您必須安裝iTunes。如果想從AT&T購買蘋果手機呢?是的!ITunes也是必需的,即使您只想打電話。如果想為您的蘋果電話買鈴聲(ringtones),使用iTunes吧。

蘋果電腦公司把iTunes與多個產品「打包」,並迫使您使用它。而對於Internet Explorer,雖然它也被「打包」,但您至少還能下載微軟競爭者的瀏覽器而忽略IE。

您也許會講,這麼說不公平,因為任何把能夠與個人電腦進行同步數據交換作為其主要功能的硬件裝置,都帶有一個軟件來促進同步數據交換,那麼iTunes也像這種軟件一樣。沒錯,iTunes具有這樣的功能,但是問題是蘋果的操作系統中已經帶有瀏覽器,並具有這樣的功能。Mac OS X不是有Safari瀏覽器了嗎?IPhone不是也有嗎?那麼為何還要強迫人人都安裝iTunes呢?

當然答案可以從蘋果執行長喬布斯(Steve Jobs)的話中獲得,因為將iTunes打包的「效果」很好。喬布斯上週自誇蘋果計算機公司迄今為止銷售了6億個 iTunes拷貝,其中絕大多數是為視窗所用。普遍用於視窗iTunes的聲望不是因為該軟件產品的質量高而產生的,相反地,許多業界人士都稱,iTunes是一個速度慢、笨拙、最不直觀的軟件之一,但是人們又不得不使用它,因為人們喜歡iPod。

在使用視窗時,您至少能將個人電腦重新格式化並安裝Linux或許多其它與個人電腦兼容的操作系統,但您可以重新將iPod格式化後安裝其它軟件嗎?您可以將iTunes卸載下來而還能繼續使用iTunes商店和iPod嗎?答案都是否定的,且蘋果電腦公司極力勸阻人們這樣做,聲稱iPod、iPod軟件和iTunes是同一產品的三個部份,但這不就和微軟宣稱視窗和IE的一體關係同出一轍嗎?

此外,蘋果公司還具有終身的iPod顧客,而微軟從未有過這種壟斷能力。

令人震驚的標價

當喬布斯上週繃著臉宣布,基於iTunes歌曲的iPhone鈴聲將要對使用者收取歌曲全費外加99美分時,此舉震驚了iPhone迷們。什麼?全部歌曲花費外加99美分! 蘋果公司怎麼可以真的為只有30秒長度的歌曲再收一次全歌的價錢,而這30秒長度卻與其免費iTunes「樣曲」的長度一樣?

蘋果電腦公司充分瞭解壟斷價格的力量。該公司在短短三個月期間使用二種價格銷售8GB的iPhone: 599美元和現在的399美元。當iPhone是唯一能夠讓顧客得到全部多重觸控(multitouch)、大屏幕和無線網絡(Wi Fi)的iPod經歷時,也就是該產品獨一無二時,價格是599美元。一位分析員估計,蘋果電腦公司生產一個iPhone的成本是245.83美元。人們很難知道這一估計是否真實,但就假定它是真實的,用戶支付的費用有超過一半是蘋果公司的利潤。這與劇院中軟飲料的要價一樣了。但是當蘋果引進一種iPhone的替代品,即觸摸iPod時,蘋果馬上將其價格降下三分之一。

想像一下如果其它公司被允許在OS X媒介播放設備市場上競爭,這些播放器的價格都會降到300美元以下,但是消費者不要抱太大希望,這將絕不會發生。蘋果電腦公司有實力排斥所有其它軟件,而只讓自己的軟件在其播放器上運行。微軟做夢都無法得到這樣的實力。

蘋果電腦公司──盜版貓(Copycat)

十年前,抱怨微軟的人說,視窗模仿了蘋果OS操作系統所採用的圖像用戶界面,並複製了蘋果電腦的某些特色,譬如文件夾、垃圾箱、可變視窗和其它要素。每當視窗新版本發布時,此怨言就被重複一遍,反覆提醒人們蘋果電腦公司是界面操作系統的創新者,首先推出許多關鍵的圖像界面性能,而微軟只是跟隨其後,複製了蘋果電腦公司發明的功能,並因其壟斷地位而攫取這些好處。

但現在[在iPhone上]誰是創新者呢?樂高公司(LG)的LG KE850在喬布斯推出iPhone前就已經因其全屏幕、觸摸屏幕、屏幕鍵盤等設計而獲得獎項。

蘋果公司──新霸主

微軟過去曾經是大惡霸(big bully),擺佈大家並對合作夥伴規定條款。就這點上微軟已失去它的優勢—大多微軟的主要銷售商公然兜售Linux系統。現在甚至英特爾也支持蘋果電腦。微軟仍然有利可圖,但已失去控制,也失去了人人稱之為惡霸的名聲。

可是就在這時,喬布斯突然成為好萊塢最為懼怕的人。上週四他自誇蘋果公司在數位媒介銷售呈現的令人驚異的優勢。蘋果公司通過iTunes已經銷售了超過30億首歌曲、9千5百萬部電視秀。隨著音樂光盤銷售的衰落,目前幾乎所有音樂銷售的三分之一都是數字式的,正如喬布斯上週委婉地說:「ITunes正在引領該領域的潮流。」

即使在微軟「壟斷」的情況下,Linux、Firefox和蘋果公司自己的存在都證明,顧客總還有選擇的餘地,[但蘋果在iTunes上卻沒有]。

隨著蘋果電腦公司在實力上日益增長、影響上日益擴大,就像微軟過去那樣,微軟公司被整的同樣情景也許會發生在蘋果公司身上。

現在一些專家、博客、用戶、政客、好萊塢大款、立法者、律師和競爭者已經越來越抨擊蘋果電腦公司,指責它不合理的操作,並要求採取法律和管制行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好用好記 中文網址正流行
雅虎微軟與中共簽署網絡協定
雅虎等屈從中共 學者:良知利益將雙輸
微軟秘密武器銀光 挑戰Adobe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