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引渡條約惹爭議成為澳洲焦點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亞當斯Shar Adams採訪/朱麗編譯報導) 繼本週悉尼難民營裡一名中國籍男子吞服刀片抗議遣返不公的案例後,這份在亞太經合會(APEC)期間中澳雙方簽署的「遣返引渡條約」頓時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在亞太經合會期間,中澳雙方簽署了一系列打擊國際犯罪的合作條款,其中包括這份「遣返引渡條約」。然而,本週悉尼發生的中國籍難民(簡稱」DP」)為了抗議遣返不公而吞食刀片的意外事件則引起法律界與政治界人士對中國當前法治成熟度的關注。

據悉,「DP」持有商業簽證並在澳洲居住了10年。4年前,因中方突然提出一份舊的綁架謀殺案逮捕狀,他被澳洲移民局取消了商業簽證,並被關押在悉尼難民營裡等候遣返。然而,根據庇護「尋求人資源中心」(ASRC)主任柯爾(Pamela Curr)表示,那份所謂的逮捕狀並無法成為澳洲法庭內的有效證明文件,因為該逮捕狀裡除了姓名與省分外並沒有出生年月日、職業或是教育程度等任何相關訊息來佐證「DP」就是逮捕狀裡的犯人,而在中國同一個省中同名同姓的又大有人在。「怎麼可以這麼草率的把人遣返回去面臨酷刑,並極有可能是死刑呢?」 柯爾說。

民主黨參議員巴特萊特(Andrew Bartlett)向本報記者表示,「DP」的案例突顯出「遣返引渡條約」的嚴肅性。他強調「遣返引渡條約」必須要通過國會以及聯合委員會的批准才能生效,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瞭解這個問題是很重要的。「真正令我擔憂的是中國當局能利用它來隨便定罪並大肆抓補異議人士。」巴特來特說。

國際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的亞太區研究專員碧貴林(Nicholas Bequelin)說:「當前中國的法律體系的確非常糟糕,不但法治機能不全,而且司法機關缺乏獨立性,當權者的作為又傾向於使其惡化。」 碧貴林在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中提及:「地方政府的集權與腐敗根本無法傳達老百姓的聲音,而近年來新的北京政府也沒有改善這個問題的跡象。」

澳洲人報駐北京特派員克裡可(Rowan Callick)在去年底的報導中也提及隨著2008年奧運腳步的邁近,中國當局在控制言論方面有加強執法的趨勢。克裡可指出多名人權活躍人士已經陸續郎當入獄,如著名的獲獎律師高智晟以及紐約時報研究員趙巖。

更令人譏諷的是當亞太經合會大聲喧嚷著環保議題的同時,中國最著名的環保工作者吳立紅卻仍因為揭發太湖污染案而被關押獄中。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洲鄉村學校巴士都將安裝上安全帶
澳台僑舉行牽手護台灣加入聯合國集會
遭父親遺棄澳洲火車站小女孩將與外婆團聚
中文熱強強滾 澳公立學校明年可能列入必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