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愛宗:距離中南海對外開放還有多長時間

昝愛宗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28日訊】現在流行倒計時,諸如奧運會倒計時、世博會倒計時,可就是沒有中南海對外(全民)開放倒記時。

余杰說,中南海應該回歸於一個公園。我看,包括天安門在內,都應該成為一個公園,或者一個公眾聚會的廣場。

可事實上,中南海卻成了衙門,而且人們對其中內幕也不甚知情。

每天整點時分,中南海上空,乃至西單附近,仍然是東方紅旋律的聲音,誰是他們的“大救星”呢?

一目前居住京城的記者韓詠紅,最近在專欄文章《中國早點──京城偶寄》中這樣寫道:“在中國北京市眾多現代化大廈和辦公樓中,有一些是不掛招牌的。平日裏一般老百姓經過,也許猜得出那是國家黨政機關要地,但未必清楚圍牆後面藏著什麼,出入的又是哪些人。只有在特殊日子裏,有特別活動的時候,普通人才有機會一窺這些機關的堂奧。”

據我在北京居住多年的經歷,我知道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是不掛牌子的,相反倒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共青團中央是掛牌子的。

我還知道中宣部、中組部、中統部、中紀委、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也是不掛牌子的,倒是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是掛牌子的。

我還知道中央軍委是不掛牌子的,國防部也未見掛牌子,倒是地方上的縣委人武部是掛牌子的。

這是個有趣的對比。

今天看《人民日報》(2007-09-21第十版),看到北京9月18日“開放日”,人們可以按照主辦方的安排走進中聯部,比如可以參觀中聯部“部史展”,比如公眾代表可觀摩外事活動,中聯部部長王家瑞還向大家“介紹”外賓。這是外交部對外開放後的又一“局部開放”。報導稱有60多位元公眾代表走進位於木樨地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大樓,參加了中聯部成立56年來的首個“公眾開放日”。

這可是中共中央次要機關之一(主要機關都在中南海或附近)──中聯部成立56年來的首個“公眾開放日”,真是太陽從西面出來了嗎?

再看9月21日新加坡《聯合早報》韓詠紅所報導的《走進中紀委大門》,可以看出這樣的開放僅僅是“開放”: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北京平安裏西大街41號,正是這樣一個地方──距離官園橋不太遠,也是很多上訪者最慕名的地方。兩幢十來層高的灰黑色建築外表平平無奇,但副部級以上的中共大員一朝被‘請’來到此地,心裏難免都要打鼓。這是中共的中央‘執法’機構,負責對省部級以上幹部進行紀律檢查、查辦大案要案、以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等工作。誰被請到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大樓裏談話,頂上烏紗恐怕已不穩矣。”

作者還寫道:

“這個神秘部門昨天首次對外國記者打開其大門,讓外國記者親身接觸中紀委的辦公場所和辦公氣氛……穿著整齊上班服飾的工作人員在窗明幾淨的樓層裏,友善地接待到訪的外國媒體。採訪活動應該是經過精心安排,一個多小時的活動包括一場新聞發佈會,參觀案件審理室、巡視辦公室、檔案室。一路上,負責官員耐心地回答記者提出的各種問題,例如中國反腐機構的構架、中紀委自辦案件的層級(省部級以上與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介紹中共當前‘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的反腐思路。不過,對於外界十分關注的時下課題,例如,被罷黜的前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是否來過這裏?近期被免去財長職務的金人慶是否正受到調查?卻沒有給於明確回答。倒是,官員熱情帶領大家參觀院內一棵350多歲的古槐樹。解說人員說,槐樹在中華文化裏被認為很有靈氣的植物,中華先民判案喜歡在槐樹下審訊,據說槐樹能幫助判案者明辨是非,辨別真偽。”

與境外記者韓詠紅一同採訪的一名英文報同行為此調侃道,古槐樹卻無法讓官員對記者透露更多具體資訊……第一次走入中紀委,這裏給人的印象是富有現代感,官員嫺熟的接待方式,讓人看到黨內機構和國際接軌的正面發展。然而,這沒有改變中紀委是一個對黨負責,相對封閉機構的事實。就好象外國記者追問一些官員被調查的情況時,依然得不到答案。當然,這畢竟是難得的第一次,對於還懸在空中的疑團,外界等待下一次的發問機會。

第一次親密接觸,卻是中共中央成立86年、執政58年之後,這樣的接觸,這樣的“格外開恩”──只限於對境外記者,卻是以中紀委院子裏靈驗的古槐樹根本無法讓官員對記者透露更多具體資訊為由頭,似乎在是說明太陽從西方升起了,不過是例外的一次……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昝愛宗:辱華?還是辱毛(澤東)?
為無錫因太湖污染而被拘的丁先生提起行政復議叫好
北京律師劉曉原狀告搜狐隱藏博文為全國首例
寧波交警網上被罵惱羞成怒拘留網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