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船筏變豪華民宿 明潭走味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祝蘭蕙、謝介裕/專題報導

「方型建築物前,躲在陽傘下閃避炙陽威力的人兒,慵懶地在躺椅上翻了個身,目光不禁隨著前方不遠處坐著小艇在藍天綠水中戲耍的家人而移動…」這樣的場景,可不是在哪個度假海島或villa,而是在知名觀光勝地─日月潭的潭面上,一股新興休閒度假模式正在此地悄然發燒。

幾個浮筒 載運一座別墅

從碼頭搭乘遊艇在日月潭遊逛,不難發現環潭四周,錯落散佈著一幢幢屋子,一層樓的、兩層樓的,有歐風典雅設計、有小木屋規格,屋旁還綴飾著花園路燈、雕花鐵籬,一座蓋得比一座豪華,當然也有些只是平實的鐵皮屋構造。仔細一瞧,這些「屋子」並非建造在陸地上,而是靠著幾個連結的浮筒,以「船屋」的姿態,在水面上蔓延了開來。

垂釣喝酒 滿足漂泊感覺

一些裝潢較華麗的船屋,有私人的度假小屋,假日吆喝三五親朋好友上船把酒言歡,也有些經營起民宿,船屋外掛上「招牌」,招攬遊客到此體驗水上人家的漂泊,甚至有的船上還可搭帳棚露宿紮營,明潭、明湖兩進水口附近,即使被台電劃設為限制性水域,同樣分佈著許多以垂釣為主的船屋。

水陸兩棲 船主紛紛改裝

船屋體驗成明潭的休閒新寵,不少民宿或飯店業者看好這門生意,乾脆主動建造或購買船屋經營,甚至打出「水陸兩棲」口號提供遊客更多元的休憩選擇。而在觀望中蠢蠢欲動盼能跟進的還不計其數,就有人在陸地上趕製船屋,等著擇期「推出」水面。

船屋遊憩 未投保意外險

早期日月潭邵族原住民及當地民眾以四角釣網或舢舨等漁具在潭面上捕撈,形成了明潭八景之一的「萬點漁火」盛況,但這些年隨著漁撈及箱網養殖的收入每況愈下,許多人陸續把這些船筏改裝成豪華船屋,因已脫離了昔日撈捕漁獲用途,「合法」地位變質,形同水上違建,不僅造成日月潭景觀凌亂,安全管理、環境衛生更是乏人監督。

欲前往船屋,多需依靠遊艇、舢舨或「過水排」等工具接駁。政府雖定檢合格遊艇,要求依規定投保乘客意外險,但舢舨或「過水排」並沒有為乘客投保的制度,船屋遊憩就更不在意外險保障範圍內。

險象環生 遊客落水溺斃

民國七十九年8月,日月潭曾發生一起震驚國內外的翻船事件,當時因遊艇違規夜航又超載,造成五十七人喪生。船屋雖然靜止不動,卻有不少是利用浮筒集結擴大範圍,同樣潛藏危機,除了承載量的多寡、船上是否使用耐燃建材?有沒有滅火器、火警警報器、緊急照明燈?均無人把關檢測。今年6月底還有一名來自台中的民眾一邊垂釣一邊喝啤酒消暑,結果不慎落水溺斃。

台電大觀發電廠廠長何炯指出,「依水域管理相關規定,日月潭除了合法登記在案的遊艇以外,不准從事任何水上活動。」但民宿業者為了吸引客源,大多提供豐富的水上遊樂設施,因此不時可見民眾在遊艇穿梭頻繁的水域中,玩手划船、腳踏船、帆船、水上摩托車等,險象環生。

吃喝拉撒 全排進潭水

船屋遊憩興起,眾人在船上吃喝拉撒的廢棄物往往都棄置潭中,尤其船屋空間有限,幾片木板或鐵皮就圍成廁所,有的雖搬來流動廁所,但最後仍是直接排出,既不衛生,也恐影響生態環境。

水質甲級 地方人士不信

日管處、自來水公司認為民眾對水質的擔憂似乎反應過度,據委託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連續四年監測的結果,日月潭水質均符合環保署所訂的「甲級」標準。

地方人士則強烈懷疑這是自來水公司硬「做」出來的結果,多數民眾寧可到外地買水,也不願喝潭水。


日月潭水中露營式的船屋。(自由時報記者祝蘭蕙、謝介裕攝)


日月潭船筏不捕魚,紛紛改裝成船屋或民宿,讓遊客享受垂釣或漂泊的感覺。(自由時報記者祝蘭蕙、謝介裕攝)


日月潭中可見平房式船屋。(自由時報記者祝蘭蕙、謝介裕攝)


在日月潭水中可的小木屋式船屋。(自由時報記者祝蘭蕙、謝介裕攝)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