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十七大與中國政治發展

梁京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9月5日訊】中共十七大將對中國政治的發展產生何種影響?這是海內外關注的一個問題。對胡錦濤寄希望的人傾向於相信,一旦胡錦濤全面擊敗自己的政敵,就會認真地實行政改。因此,持這種希望的人,自然也就希望胡錦濤在政治上獲得最大的勝利。

歷史的教訓,令我不敢贊同這一立場。在個人操守方面,胡錦濤確實比江澤民,曾慶紅要強,但由此就推論胡的勝利一定對中國的政治發展更有利,則有很大問題。且不說胡上臺幾年來,並沒有證明自己的領導能力,一個更根本性的問題是,政治權力再度高度集中於一個人,對中國的政治發展究竟是利還是害?如果認真回顧一下中國的歷史,包括中國苦難的近代史,就會發現,中國政治的發展其實從來沒有得益於政治權力的集中。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已經明白,即使在當年所謂軍閥混戰的歲月,中國政治民主化的空間都比毛澤東一人大權獨攬的時代要大得多。

一般來說,寡頭政治會給社會自治留下更大的空間,從而在長遠上有利於民主政治的發展。這就是楊曉凱喜歡“兩個魔鬼勝過一個聖人”這句格言的原因。但是,寡頭政治給社會帶來的重大風險就在於,寡頭之間的權力競爭惡性化導致社會嚴重失序。美國人之所以在兩百多年後,對華盛頓的敬仰有增無減,並不是因為他比其他開國元勳更有才能,而是他高尚的人格幫助美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度過了最脆弱的繈褓階段。沒有華盛頓,美國獨立後陷入惡性寡頭政治的風險,不知要大多少。

這樣看來,一個身居高位,德高望重的領導人,儘管才能有所不足,但若能防止出現寡頭的惡性競爭,也能對一個國家的政治發展做出歷史性的貢獻。如果說歷史給了胡錦濤什麼機遇,那顯然不是讓他成為一個“英主”,而是讓他有可能提高中國政治遊戲的道德底線,讓中國能夠比較順利地度過難以避免的寡頭政治階段。

胡錦濤有沒有這樣的見識呢?從胡錦濤幾年來的政治表演來看,這種可能性不大。近來圍繞十七大權力鬥爭的各種事件更進一步表明,即使有這種可能,胡錦濤也正在失去這樣的機會。

胡錦濤要想成為一個改變中國政治遊戲規則,提高權力競爭道德底線的人,就必須贏得政治對手對自己的尊重,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儘量不把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引入權力鬥爭。但是,在無官不貪,而且“包二奶”成風的中國,這樣做非常不易。一來是利用對方的道德缺陷把對方打垮的誘惑極大,或者是對手根本不吃這一套,反正“不是魚死就是網破”。不管是什麼原因,局外人看見的是,中國十七大權力鬥爭越來越個人化,越來越“齷齪”。

真正把陳良宇打垮的,不是什麼上海社保基金案,而是他的眾多情婦,尤其是他逃往海外的兒子被誘捕成功,不久前又見到曾慶紅兒子移民澳洲成為把柄,最近又發生了財政部長金人慶與其他高官共有情婦而下臺的案子。

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判斷,胡錦濤能贏到什麼程度。但對於判斷十七大對中國政治發展的影響來說,與其說誰贏重要,不如說如何贏更重要。就這一點來說,我們看到的並不能令人樂觀。不過,也許我對中國政治發展的期望太高了,因為在一些外國人看來,中國最高權力的過渡能夠不政變,不流血就已經是很大的政治進步了。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梁京:「忘卻療法」的代價
梁京:「今日歡呼孫大聖  只緣妖霧又重來」
梁京:震驚世界的中國噩夢
梁京:香港回歸十年看鄧小平之功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