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台立院一黨獨大 民主不致倒退

標籤:

【大紀元1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芥佑華盛頓十五日專電)在台灣立法委員選舉過後,今天出席華府一場智庫研討會的學者專家一致認為,這次選舉是成功的民主範例,即使中國國民黨掌握立法院絕對多數,但是台灣民主不致回到過去一黨專政的威權時代。

前美國副總統辦公室幕僚、政策專家葉望輝分析指出,政黨席次與實際得票率不相符,國民黨成為超級多數,這也許會刺激台灣人民深思「制衡的必要」。

他說,這次未出來投票的選民會不會對一黨獨大感到憂慮,在三月的總統大選中挺身而出,這就看勝選的國民黨用何種態度來面對勝利,以及敗選的民主進步黨如何處理失敗。

華府著名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這場「台灣國會大選:誰勝?誰敗?意義為何?」研討會,由前美國國務院中華民國科科長費浩偉主持,國親兩黨駐美副代表張大同、民進黨駐美代表彭光理(Michael Fonte)、葉望輝、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譚慎格擔任與談人。

張大同與彭光理說明了藍綠陣營對於立委選舉結果的不同看法,但他們都同意,人民對民進黨執政失望,因此許多中間選民與淺綠支持者沒有出來投票。

他們都強調,這次選舉公平、公開沒有爭議,是成功民主範例。他們也都堅信,國民黨雖在立法院一黨獨大,台灣民主不至於走回頭路,更不可能回到過去專治威權的局面。

葉望輝接著說,基本上立法委員改選的結果,維持國民黨多數局面,但因為國民黨充分動員而擴大勝利,但他說,各黨的席次並沒有反映實際得票率,人民對於一黨獨大的選舉結果真正感受為何?是否了解真正的意義,以至於在總統大選帶動西瓜效應還是鐘擺效應,尚待觀察。

他分析,未來國民黨若也贏得總統大選,當然會結束台灣過去八年分裂政府的問題,但民眾是否也會擔心,這樣的一黨壓倒性掌控政治權力,台灣的民主制度可不可信?民眾會不會覺得應該「站出來投票(以避免這樣的局面)」?

他說,政黨需要共同敵人來統一內部,長期以來國民黨就是以「反扁」凝聚團結,但立法勝選後失去陳總統這個「沙包」,國民黨內部矛盾會不會浮現?到三月總統大選之前,國民黨能否維持這樣的團結,目前並不明朗。

另外,對於公投案的失敗,葉望輝進一步分析,他說,民主國家選舉,公投案除了處理爭議性議題之外,也兼具動員支持者的策略,顯然民進黨的動員策略失敗,而這也顯示,未來台灣很難通過具高度爭議性議題的公投案。

他說,美國在選舉之前如此公開且高調地反對入聯公投,做法是否有必要?美國應該檢討。至於台灣總統選後的兩岸局勢,葉望輝認為,即使國民黨參選人馬英九當選,兩岸關係不會出現突破進展。

他表示,很樂意看到未來的研討會是證明他錯了,但實際上兩岸之間的鴻溝太大,台灣未來領導人還是會面對北京對台灣的孤立政策。

被視為立場親台反中的譚慎格說,無論選舉結果如何,國際社會都將選舉視為台灣自我認同的一項公投,讓台灣的國家地位更明顯。

但他擔心,這樣的選舉結果,是否給予國際一個印象,就是「中國對台灣施予的各種壓力成功,台灣人民也接受」,例如北京透過華府向台灣施壓、在國際上孤立台灣、還有透過台灣內部力量影響政局。

相關新聞
立委選舉綠營苦戰 陳菊:盼選民以大局為重
張俊雄:拒領公投票違反民主精神 令人遺憾
謝長廷拜訪長老教會  肯定扁李對台灣貢獻
民進黨:北市八席若同黨  憂慮民主負影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