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控制重要食品價格會有效益?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1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莉雅2008年1月17日華盛頓報導)中國當局開始對糧油等重要的食品進行價格控制,並且決定再次提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來降低通貨膨脹預期,緩解物價上漲引發的社會不安定。然而,中國經濟專家表示,對中國目前的通貨膨脹風險做出的根本性反應應該是提高存貸款利率。

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從1月15號起對部份重要商品及服務實行臨時性的價格干預措施,以控制價格的不合理上漲。干預措施主要是提價申報和調價備案,涉及的商品包括成品糧及糧食製品、食用植物油、豬肉和牛羊肉及其製品、牛奶、雞蛋和液化氣等。

去年5月份以來,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體水平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從8月份以來,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連續5個月超過6%,是11年來的最高水平。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採取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必要性在於:一是部份重要商品價格已經明顯上漲,影響到了廣大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生活;二是一些企業趁機哄抬價格;三是不合理漲價已經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分析:行政手段控制物價有風險*

華盛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蓋保德對中國的通貨膨脹問題做了深入研究。他認為,中國最近出現的物價上漲是國內農產品價格結構性問題的產物,而不是與貿易盈餘或是外匯儲備增加有關的貨幣過度增長引起的,因此通過行政手段來控制物價上漲是有風險的。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認為,從中期和長期來看,行政性的價格控制是一個錯誤,因為它不能解決在一開始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不平衡。不過,如果他們只是為了暫時對通貨膨脹的表象和症狀進行遏制,那麼這種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另外,如果他們有信心農產品價格今年會下跌,那麼在目前試圖對其他產品價格進行限制也是可以理解的。農產品價格的下跌使其他產品價格所面臨的上漲壓力最終會從目前食品價格的上漲中得到緩解。”

*分析:物價上漲≠通貨膨脹*

蓋保德指出,物價上升並不等於通貨膨脹。他說,中國一些商品的物價上漲幅度的確比較大,但是這個幅度是與去年同期相比的;如果在月與月之間進行比較,物價可能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他說:“基於食品價格的通貨膨脹率目前只是一位數,是可以控制的。我認為,主要的風險是從基於食品價格的通貨膨脹轉移到以貨幣為基礎的通貨膨脹,就是從價格上升轉向通貨膨脹,這是風險之所在。因此我認為,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就是使利率的上漲跟上通貨膨脹的上漲速度。”

蓋保德表示,雖然中國在2007年6次提高存貸款利率,但是存款利率仍然低於通貨膨脹率。他認為,如果中國當局不有效地提高利率,那麼就存在出現由貨幣供應引發的通貨膨脹的風險,因為銀行存貸款利率低於通貨膨脹會導致存款人把錢拿出來消費,也會導致企業投資的過快增長。他指出,中國過去的經驗顯示,不提高利率會引起通貨膨脹和產出增長的起伏動盪以及社會不穩定。

*分析: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未必會有效*

在對物價進行干預的同時,中國人民銀行1月16號表示,從1月25號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目的是加強銀行體系的流動性管理,抑制貨幣信貸的過快增長。這一調整將使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5%。這是去年1月以來中央銀行第11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是今年的第一次。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蓋保德說,這種做法不見得能遏制投資增長,反而會推動投資。

他說:“這不會有成果。銀行借貸並不是投資資金的最重要來源,而是公司的留存收益。如果通貨膨脹問題嚴重,這會鼓勵公司很快地把手中的錢投資出去,所以它實際上可能會加快來自留存收益和私募股權資金的投資步伐。”

中國的物價上漲以及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導致搶購食品現象的出現並且造成人員傷亡。在印度尼西亞,由於主要食品大豆的價格上漲到創記錄的高水平,上萬人走上街頭舉行示威。印尼總統不得不採取增加大豆供應的緊急行動來平息抗議活動。觀察人士指出,對於中國政府來說,印尼的情況是一個警訊。

相關新聞
2008中國經濟問題令領導人焦頭爛額
草庵居士:誰是聰明人? 
吳稼祥:我國稅收增長率大幅度高於經濟增長率說明什麼?
「中國式」的貨幣政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