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當「反腐」成為官場鬥爭的工具時……

曾穎

人氣 1
標籤: , ,

【大紀元1月20日訊】越來越多的例子顯示,「反腐」正在成為官場鬥爭的重要工具。這有點像當年全社會過分重視道德和私生活時,「男女關係」作為官們的鬥爭工具一樣。誰要是背上了「作風問題」遭到了調查,不死也會脫層皮——即使事實查明本人沒有多大問題,但因為「作風問題」而被調查本身就是汙點,會影響到他的「政治生命」和在民眾中的美譽度。現在,只須將「作風」這個詞換成「腐敗」,效果大致相當。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愛憎。而一個時代共通的愛憎,就會影響到社會進程的發展方向。很多深諳政治藝術的人,是善於玩弄和駕馭人們的義憤的。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已多得舉不勝舉了。
  
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人們義憤的對像是「賣國賊」,於是便有了政敵間相互攻擊對方賣國,更有了百姓爭啖被政敵誣為賣國賊的袁崇煥的肉的可悲場面。
  
在全民情緒仇外甚至排外的時候,人們的義憤,便是痛擊與外國有染的任何東西。前有義和團殺洋人,順帶也殺了不少被仇家汙為教民的善良小民;後則有民國時期文人們論戰時互指對方為漢奸或領美元盧布……
  
在全民憎惡「反革命」的時候,大家會唱著歌歡快地用亂棍打死被指為反革命分子的任何人。文革初期,吳晗在京郊,被幾天前還和他一起談笑著吃飯的農民兄弟打死,便是最令人心寒和驚懼的例子。
  
還有在禁慾時代仇人間互汙對方淫亂;敗者被義憤的大眾敲鑼打鼓浸豬籠沉塘。這一種傳統,一直維持到近現代,雖然消滅肉體的沉塘活動幾乎絕跡,而出於義憤在精神深處把一個個被貼上「作風」罪名而浸了豬籠的,卻大有人在。
  
而現在,對腐敗,對為富不仁的仇恨,正在成為社會情緒,也很容易演化出一種義憤殺人的場面。某些地方,被搞下馬的,也許並不是最嚴重的貪腐分子,有的反腐者,甚至會被掛上腐敗的牌子,在民憤激盪中墜下馬去。高滿強因向記者透露假滲灌的內情而被判刑,他的罪名,便是「私刻公章」等與腐敗有關的行為。而在他落馬時,相關媒體和民眾,為又挖出了一個「腐敗分子」而歡欣鼓舞。
  
事實上,義憤本身是不壞的。誰也不能說割食袁崇煥、棒殺吳晗或痛恨腐敗官員的老百姓是多壞的人。他們不僅不壞,甚至還樸實、單純、充滿了正義感和血性。但為什麼這一系列褒義詞疊加在一起,卻推出了一個個悲哀的結果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義憤被導了向。越是在法制不健全、民眾文化素質不高,輿論和資訊都不太通暢的地方,民眾的義憤越是容易被導向。而被導了向的義憤,其破壞性是顯而易見的。從古到今,這樣的例子是舉不勝舉的,人們在不斷澄清舊的義憤造成的悲劇的同時,又在不斷創造新的義憤傷人的歷史。
  
那麼,如何讓義憤不被導向,甚至成為災害呢?首先一條:我們必須用自己而不是別人的頭腦進行思考。而這種思考的前提,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獨立分析和思考事物的能力。這種能力,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以及不間斷地解放思想,不迷信任何的權威,勇於對一切存疑的事物抱以懷疑和質疑的態度。
  
其二,獨立思考和分析的前提,是全面、準確、自由、公開的資訊。沒有這個因素,人們通過接受到的片面、單一甚至虛假資訊推導出來的結局和由此產生的義憤,想客觀準確都很難。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健全司法制度,分清道德、紀律與法律的界限,該道德的歸道德,該紀律的歸紀律,該法律的歸法律。這三者不能相互取代,更不能混為一談。不能給義憤操縱者,提供操作空間。
  
當今社會,各種利益爭鬥名目繁多,大小矛盾、紛繁複雜。而正確和錯誤的資訊傳播方式也越來越方便快捷。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每個人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判斷,警惕義憤被導向,對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尤為重要。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曾穎:中國足協不算真正的封殺新聞高手
悲天憫人的胡佳
曾穎:臘八節,中國人改造最成功的洋節
網文:撐一把心靈的雨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