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在中:「殃視」春晚 可以休矣!

劉在中

人氣 8

【大紀元1月23日訊】「春晚不覺曉,二十五年了,夜來歌舞聲,假象知多少?」從1983年開始,每年除夕之夜,「災殃」電視台總要搞一台「春晚」,邀請各地演員奉獻精彩節目,向全國觀眾現場直播或延時直播(同步播放錄像帶,防止出現重大失誤)應該承認,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春晚」收視率還是挺高的,推出的歌曲總能傳唱一時;有的小品、相聲,讓人忍俊不禁、津津樂道;不少新人爭相登台亮相,以求一鳴驚人有利日後發展;明星大腕不計報酬甚至倒貼也樂意上「春晚」,好在節後名利雙收,包括港澳台和旅外華僑演藝界中人,確有一炮走紅的例子,如香港鐘錶工張明敏,一首「我的中國心」唱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還弄了個全國青聯委員當當!中美混血男歌手費翔「冬天的一把火」,帶來嚴冬的溫暖,「故鄉的雲」,則成了懷有中華情結人們心中的偶像。由於收視率高,又是全國所有電視台和部分境外台聯播,廣告商蜂擁而至,沒有百萬贊助,別想在前排找個嘉賓座位,如果上廣告,動輒就要千萬了。由於辦「春晚」,既能篡改過去歷史、宣傳當下政策,又讓「殃視」一夜暴富,全年的廣告收益達70多億,內中自有「春晚」效應。兩全其美,何樂不為,「殃視」連辦25屆、走過四分之一世紀了。

探索個中緣由,一則,剛從毛統治解脫出來的百姓文化飢渴、亟需補充精神食糧,凡能愉悅身心的演出都會趨之若鶩,還說不上什麼審美情趣。二則,文革之後,文化產業荒漠化,電影拍攝、小說出版、戲劇演出等百廢待舉;恰巧黑白電視開始普及,少數家庭有了彩電,除了圍坐一屋看春晚外,暫時找不到更多的消遣方式。更主要的是,改革開放之初,國民經濟才從計劃經濟桎梏下解脫,貨架上的商品遠不能說豐富,物質不夠精神湊,文藝節目雖然不能當飯吃,至少能粉飾太平轉移矛盾。人民群眾在笑聲中忘記傷痛,有利於推行沒有毛的毛主義,鞏固一黨專政的吃人制度。基於以上原因,當局肯定要對「春晚」大開綠燈推波助瀾了。惟政治馬首是瞻的共產黨,藝術質量次之,主要看藝人的政治傾向:大陸同胞最愛的台灣歌星鄧麗君,曾到金門慰問國軍,生前始終無緣受邀,百姓只好半夜躲進被窩用半導體偷聽。審查節目過五關斬六將,好多大腕栽在春晚門檻,比進京趕考更困難些。中越戰爭傷殘軍人徐良,坐著輪椅唱「血染的風采」,曾是春晚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後來突然銷聲匿跡了,民間盛傳「被俘的連長放回來後檢舉徐良是叛徒」。無論傳言真假如何,有一件事情可是真實的,那就是江澤民當政時期把包括徐良在內很多人「血染的山頭」,悄悄劃給了越方,那麼,究竟誰是真正的叛徒呢?江澤民已經下台了,憑什麼毫無理論基礎的「三個代表」還在盤桓於世?

曾有幾年的春晚直播中,高層忽然插一槓子現身講話,擠進共產黨的「硬氣功表演」……對於興頭上的百姓來說,等於強灌一碗「變味王八湯」,倒了胃口,欲吐無物卻又欲罷不能——怕錯過後面的節目。本想臨時轉台又無台可轉!只能自認晦氣了。利用幻燈將黨魁政要的頭像打上天幕,四周金光閃閃,這是「殃視」得意之作;在餘下看來,倒像是江蛤蟆之類的毒網伸向四面八方,令人週身起雞皮疙瘩,哪裡還有喜慶?也許負面反映太過強烈,胡總書記等新一代領導上任後,取消了這種畫蛇添足的邪教儀式,好讓老百姓過個沒有洗腦的快樂年。但傻子都知道,一切節目皆由上方定奪,千萬不能脫離所謂的主旋律,潛移默化中照收宣傳黨文化之效,純情娛樂的節目少之又少,偶有一點也不能持久,如觀眾最喜歡的陳佩斯,早就被封殺了。姜昆李文華早年膾炙人口的相聲「如此照相」,在粉碎「四人幫」後演出,曾引起人民群眾巨大反響,其暴笑程度也非常適合春晚氣氛。由於毛澤東陰魂不散,姜昆又當了曲藝界負責人,在主旋律重壓下,再難創新出類似題材的諷刺作品了。一切壓軸節目,總隨中南海政治博弈俯仰由人,1983年春晚,李谷一開個人獨唱先河,一曲「鄉戀」,多少有點抒情的韻味,後因非毛化引起共產黨的執政危機,尤其是在1989年「六四」民主運動之後,更強調「四項基本原則」,只准演唱「標語口號」式的主旋律,開始是董文華唱「一個老人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化鄧小平,董因陷入人所共知的貪腐案而換成張也來唱,還是「有一個老人在」畫圈圈,好像改革開放的成績是一個帕金森患者畫將出來。隨後宋祖英隨江哥哥登上權力巔峰走紅,連續多年包辦春晚主旋律;江失去刀把子後,姘婦自然「紅顏未老人先衰」,失去主唱位置;今後的春晚,恐怕該是習近平梅開二度的習太太、准國母彭麗媛女士的天下了。會唱歌的人很多,會溜鬚拍馬的人也不少,能混進廟堂的花瓶恐怕就少之又少了。

不幸的是,時間老人並非你們「殃視」永遠的朋友。進入本世紀後,曾經催肥「殃視」的春晚,逐漸變成了手中的炭圓,丟了有溫度,捏倒又燙手,正如俗話所說「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面對媒體和大眾輿論,特別是湖南台帶頭抵制拒不轉播自搞晚會,處於騎虎難下尷尬境地的「殃視」被迫加大了投入,1988年從原址搬到梅地亞央視彩電中心,不過十來年光景,又花費100億元民脂民膏,建了座東倒西歪的雙子樓「大褲衩」,完工後,定將向更多的境外地區直播。但無論「殃視」動用多麼先進的技術手段,將「大褲衩」250個頻道全都轉播春晚也罷,也無論你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場面如何偉大恢弘,聲光如何耀眼眩目,「取消春晚」的呼聲卻越來越高了。「殃視」再這麼硬著頭皮撐下去,百姓眼中的「雞肋」春晚嚼之無味,也不可能再延壽25年。一言以蔽之,春晚反正要死,晚死不如早死,早死早投胎,「殃視」還可以順應歷史潮流變成個人模狗樣嘛!內中原因安在哉?筆者自告奮勇來幫你們找找吧!

1.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風俗習慣各異,僅就過年而言,都有不同的時間和慶祝方式,有的習慣火把節,有的演儺戲、有的辦那達摩;各地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也不盡相同,東北的「二人轉」,南方人不一定喜歡;北京的相聲和四川的方言,兩者相去甚遠。硬要辦成各民族、各階層皆大歡喜的大聯歡,必然搞成大雜燴。開始幾年圖新鮮看熱鬧,倒也得過且過,日子一久定會生厭。換句話說,聯播春晚缺乏永恆持久的民間動力,它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客觀需求,只是在黨天下卵翼下,宣傳黨文化的需要而已!凡打上政治烙印的節目,便注定了黨八股的僵化表演程式,缺乏人性光輝和藝術魅力,當然不能像新唐人新年晚會那樣振聾發聵、發人深省了。例如,演不完的長征故事,迴避敗軍逃竄的根本原因,編造北上抗日神話,永遠不會令人信服。小品王趙本山演「賣拐」,忽悠范偉成了瘸子、次年又上輪椅,還沒忽悠上擔架,卻在現實生活中把一兩百萬遼寧「蟻民」忽悠得傾家蕩產了,其中一二十人死於非命。如果不是趙本山屢上春晚的名氣,不是「殃視」上廣告吹噓,不是薄熙來幕後支持頒發執照,會有這麼多人上「蟻力神」借養螞蟻聚財的當嗎?趙某今年再上電視,聽說還要帶徒弟歷練,面對同為黑土地滋養被騙100多億的受害同胞,「蟻民」恨得牙癢癢,大家還笑得出來麼?就在你們歌舞昇平度除夕的時候,有些受害同胞家徒四壁,還在遼寧零下30度的嚴寒裡瑟瑟發抖哩!你趙本山口口聲聲是農民的兒子,農民兒子坑農民老子,良心狗吃了!?

2. 如今的世界早已進入信息社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毛澤東慣用的愚民政策失靈,這也是最為根本的原因。電視、廣播、報紙、雜誌尤其是互聯網,能將任何角落發生的新聞及時準確地報導出來,人們只要懷揣一個普通的手機,既能當記者傳新聞發議論,又能接受地球任何角落的點點滴滴,眾多搜索引擎還能比較輕鬆地還原塵封的歷史真相。例如,共產黨編造的抗戰神話、大躍進的慘烈後果、文革中諸多疑案的破譯……特別是討共檄文「九評」廣為傳播,系統揭露出共產黨殘酷無情的階級鬥爭史,長期處於蒙蔽狀態的中國人已經覺醒了,墨寫的謊言掩蓋不了血寫的事實,「春晚」輕歌漫舞的迷霧,豈能麻痺十三億人的神經。除非取消一黨專政,實行真正的普選讓人民當家作主;卸下歷史包袱,批臭毛、鄧、江的一切罪惡;再扯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遮羞布,老老實實地走世界民主道路,三權分立,實行憲政,變人治為法治,並公審罪大惡極的江家幫主犯,否則,中國無救,共產黨無救,「殃視」春晚也必將在不久的將來壽終正寢。謂予不信,請君拭目以待!

————————–
原載《議報》第338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蟻力神」巨塔崩塌  薄熙來趙本山浮出水面
張明:央視荒唐造假,「整死」網路紅人
女生上CCTV稱網頁很黃很暴力 遭惡搞
【熱點互動】胡紫薇事件與中國價值觀(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