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搞笑篇 深藏民生之痛民權之傷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9日訊】(BBC中文網中國事務特約撰稿人江迅)21歲的何英華在一家酒店任職,當朋友問她具體做什麼工作時,她說:「我是垂直交通管制員。」那朋友聽了,一臉疑惑。

對於這個稱呼,問10個人,肯定10個人都不理解「垂直交通管制員」究竟是幹什麼的。其實,何英華的本質工作只是「電梯小姐」。這是前不久北京《工人日報》的一篇報導說的。當下,行業稱謂變化不少,「垂直交通管制員」這類令人摸不著頭腦的稱呼,在日常生活中時有所聞,比如,修皮鞋店舖變成「皮鞋醫院」,店主自稱「院長」;小區屋村的植物栽培「園丁」變成「景觀設計師」; 餐廳「廚師」變成「廚藝總監」。如此稱呼確實搞笑。

搞笑的稱謂還有,就說餐廳。重慶的黃先生來到位於解放碑大都會廣場後門的一家風味館用餐,菜單上一道名為「勾魂媳婦」的菜,引起他的好奇,於是便點了一份想嘗個新鮮。當服務員送上這道菜,他才明白,所謂「勾魂媳婦」只不過是一盆木耳炒青椒而已。一般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勾魂媳婦」與木耳、青椒有什麼關聯。這類怪異搞笑的菜名,各地都有「創新」。成都的串燒店將兩種串燒取名為「王八蛋」和「姑奶奶」,顧客乾脆就這般招呼營業員:「王八蛋,來一串」,「姑奶奶,來兩串」。在南京,菜名「母子相會」,只是將黃豆與黃豆芽煮在一起而已;在長沙,菜名「紅燈區」,就是通常所說的「辣子雞丁」;在寧波,菜名「小二黑結婚」,只是兩隻剝光的滷蛋;在合肥,菜名「朝天撅」,不過是盤子裡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六隻雞屁股。

政治搞笑篇

常說中國人不會幽默,中國人愛把生活過成段子,在生活中搞笑,似乎無傷大雅。不過,在政治生活中,有些搞笑篇,卻怎麼也不能接受了。過去的2007年,讓傳媒記者忘不了的官員「搞笑」就有好幾則:

記者向安徽省阜陽市穎泉區一位副區長提問:「區政府機關辦公樓為什麼要造成歐式建築?」那辦公區大樓形似白宮,佔地四十二畝,不算土地成本,大樓的費用高達3000萬元人民幣,而區的一年財政收入才剛剛達到1億元。那副區長回答說:「我們市裡提出要大力弘揚’歐蘇’文化,所謂’歐蘇’文化就是歐陽修、蘇東坡,他們都在阜陽做過官,所以要造個歐式建築。」

記者前往山東省青島採訪嶗山區東頭村巨額資金賄選,宣傳部人員截住記者,部長給記者上了教育課:「媒體信任宣傳部門,宣傳部門也就會信任媒體,這樣不就是共同構建和諧社會了嗎?不要充英雄打天下老是挖負面新聞。你們剛才問什麼是正面新聞,什麼是負面新聞,問得好,我告訴你們,凡是報導前先來找宣傳部的,就是正面新聞;凡是沒有找宣傳部的,就是負面新聞。」

山西省運城市絳縣103名農民工索討被拖欠的13萬元人民幣工資,始終沒有結果。他們向中共運城市委反映,副縣長向農民工寫下書面保證:3天內解決,否則從縣財政支出。但一年過去了,問題依舊。記者就此採訪那位副縣長,副縣長說:「哈,這年頭,寫承諾的事怎麼能當真?」

中國的一些官員在公眾場合,面對媒體,一語既出,舉座皆驚,如此搞笑,輿論譁然。日前,中國網民評選出2007年全年搞笑新聞榜。「中石油、中石化申請國家補貼」排列第二。人們都知道,僅僅在過去半年,中石油就狂賺818億人民幣,在行政權力的庇蔭下,坐享壟斷之利,竟然聲稱政策性虧損而大言不慚地申請國家補貼。壟斷巨頭以那種傲慢的做派屢屢漲價,早已招致民怨沸騰,當下還如此大張旗鼓地申請補貼,難怪中國網民稱之為超級搞笑之舉,令人瞠目結舌。

2008年剛剛開始,又傳出饅頭的「國家標準」。從元旦起,由國家標準委員會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佈的「小麥粉饅頭」國家標準,饅頭的形態完整和美觀都有詳細規定:應是圓型或橢圓形,沒有褶皺、斑點。這引起網民調侃狂轟:「饅頭大的小的都是饅頭,有人喜歡小的,有人喜歡大的你怎麼約束?」「俺家自己做的饅頭如果違反了國家標準,是不是要判刑?真是搞笑」,「現在閒著沒事幹的官員可真多,看來還得規定餃子、包子裡的餡要有肥瘦之比,皮要有多厚,外表要打幾個褶……」1月3日,國家糧食局官員響應網民的批評說,規定「饅頭形狀」的說法「是無稽之談」,不過,他沒有否認開始實施的「饅頭國標」。

這類官員的搞笑言行,都隱藏著深深的民生之痛和民權之傷,讓人笑不起來。但願2008年這類搞笑少些再少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馬建: 不該推卸的責任
中國"籠養小鳥"還會玩老鷹捉小雞嗎?
「心情不好」成中國白領流行病
【透視中國】吳國光:無法通過的「窄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