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世界食品集團受毒奶波及 損形象

人氣 1

【大紀元10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綜合報導)自中國毒奶粉的醜聞爆發以來,受影響的週邊產品不斷增加,受波及的食品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多家世界知名食品公司在亞洲銷售的產品都已出現在香港及台灣等國家的回收名單上,凸顯出跨國食品公司過度依賴中國區域供應商,而缺乏妥善完備的品質及風險管制的措施。

據華爾街時報的報導,日前英荷跨國企業「 聯合利華公司」(Unilever)的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在香港、澳門撤回四批立頓牌奶茶,因為這些在中國生產的奶茶被檢驗出有毒的化學物質三聚氰胺。

稍早亨氏食品公司(H.J. Heinz Co.)表示,該公司銷售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嬰兒食品,將不再採用中國的奶製品。此外,英國


(Getty Images)

(Cadbury)

糖果公司也表示,該公司在北京工廠的產品經檢驗後,已決定下架。該公司並發現北京廠製造的巧克力含有三聚氰胺,因此已將亞洲各地的產品撤回。

這個問題顯示,許多大規模的食品公司越來越重視其產品的銷售成長,因此嚴格要求供應商提供的原料應符合食品的安全標準。知名的公司如美商卡夫食品集團(Kraft Foods)、Mars食品集團,都已積極處理有關的食品安全問題。

最近幾週以來,中國含有三聚氰胺的奶製品,已毒死多名兒童,並使至少54,000名兒童受害,美國、歐盟、印度、南韓各國已將相關產品撤下,或索性禁止銷售。

位於匹茲堡的亨氏食品公司先是採取預防措施,撤下香港270箱的嬰兒奶粉,接著中斷中國供應商的貨品。該公司已著手檢驗所有乳製品,包括來自中國以外國家的原料。該公司澄清,沒有人因為食用亨氏的食品而中毒。

位於倫敦的吉百利公司表示,已撤下其北京製造的所有11項巧克力產品。吉百利的案例顯示,一個公司雖然能夠自我檢視,但如果不能做好通盤管制,其供應商還是會為公司製造出許多問題。吉百利的原料需仰賴供應商自我檢驗,一個公司不可能包辦所有事情。

在中國,吉百利的乳酪供應商在政府一連串的查核下安全無虞,但是它決定進一步檢驗中國產品。其中某些產品查出含有三聚氰胺,不過其亞太地區的發言人不願透露產品名稱,其污染源迄今不明。

雀巢公司表示該公司對自己的奶製品做了70種不同的品質檢驗,不過從毒奶事件發生後,他們才立即在9月14日開始解決三聚氰胺的問題。這家瑞士大公司經香港政府追蹤發現三聚氰胺後,撤回香港一項產品。該公司刻正檢討在中國購買奶品的問題。

現在令人疑惑的問題是,不同的檢驗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一週以來,印尼衛生部表示,該國檢驗出12項產品含有三聚氰胺,其中包括Mars糖果公司所出產的M&M巧克力糖與Snickers糖果。Mars公司對檢驗表示質疑,認為其他亞洲政府的檢驗都顯示合格,其結果與印尼不同。印尼政府官員對此不願評論。

Mars公司亞太地區的法規室主任任百里表示:「我們知道那些無恥的商人買了奶製品後會摻水或加入三聚氰胺,防制之道就是供應鏈不要有中間商。」但是Mars在中國的供應商「擁有並控制整個管道」。

並非所有在中國的西方食品公司都在當地採購原料,法國的Danone SA集團採購澳洲與紐西蘭的牛奶做為中國嬰兒的食品,在此毒奶醜聞瀰漫之際,有助於該公司產品之促銷。

同時印尼政府也表示,發現卡夫公司的奧立歐威化餅乾含有三聚氰胺。該公司的發言人雷根表示,雖然印尼所販售的奧立歐餅乾來自中國,但餅乾內並沒有加入中國的乳酪原料。她說:「其他諸如馬來西亞、南韓與泰國政府檢驗的結果,都未發現奧立歐餅乾含有三聚氰胺。」該公司正與印尼官方合作,以瞭解何以印尼的檢驗結果與他國不同。

美國阿拉巴馬農工大學食品科學教授楊偉華表示,長期以來西方大公司認為將生產線設在中國,利用中國便宜的工資成本就可以大賺錢,而忽略了中國供應鏈中的品質問題,換言之就是忽略風險,在經歷近年來兩次大範圍的中國食品安全及產品安全問題後,許多公司發現,如果要檢查所有中國供應商的產品,將大大地增加生產成本,加上油價高漲,導致在中國生產已不符合經濟效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農水相:日消費者很挑剔  政府重視食品安全
中國毒餃案餘波蕩漾 日新閣起言語風波
日外相訪華 關注毒餃子事件
日本:毒餃子之毒似乎在工廠混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