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黃用書友會開講

略談兩篇英美文學經典的名家中譯

人氣 3

【大紀元10月8日訊】華府書友會九月例會,邀請詩人黃用談論兩篇英美文學經典的名家中譯:林肯的蓋提斯堡演講詞和英國詩人Dylan Thomas的名詩<羊齒山>(」Fern Hill」)。

黃用曾是台灣五十年代重要詩社藍星的中堅份子,多次代表藍星參與現代詩的論述筆戰。他檢討翻譯時採取意譯與直譯的利弊。意譯不逐字逐詞翻,取原文大意,雖常有必要,缺點是容易流為譯者個人看法,且可能破壞應當讓讀者自己體會的含義和美。直譯逐字逐詞,須避免望文生義,如中國人對稱讚總回以」哪裏,哪裏」,如譯成」where where」 就變成笑話,譯成 thank you又有欠謙遜。

<天演論>的譯者嚴復,提出翻譯三要素:信,達,雅,黃用建議加上精(簡),神(韻,語調)二項,原文語調是喜還是憂,都應反映在譯文內。

聽完JohnnyCash朗誦的林肯蓋提斯堡演講稿,黃用比較徐道鄰和年初以九十六歲高齡辭世的翻譯界泰斗高克毅的譯文,認為徐譯489字過於逐字直譯,而顯冗長;382字的高譯偏向意譯,較為典雅精鍊,但其中用了四個中國成語並不貼切,如將」It is for us the living」翻為」我們一息尚存「;高譯在首段也犯了主詞動詞不夠清晰的毛病。高徐均將」a great civil war」翻成」偉大的內戰」,鬩牆之爭怎能稱其為偉大?譯為」浩大的內戰」較妥 。他們也都未譯出陣亡將士」給出最終極的奉獻(他們的生命),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的涵義。 他自己的翻譯不僅更精簡,也避免上述可議之處。而Gettysburg譯為」揭諦思堡」更顯示黃用在音譯上的用心,有」揭示真諦令人深思」之意。

Dylan Thomas的名詩<羊齒山>,不是單純的田園詩,其中眾多意象迂迴宛轉,牽涉到時間和生命,即使精通英文者直接讀原文都未必能掌握全詩之意。台灣著名詩人楊牧的譯作,固然有不少妙筆,可惜有些地方背離原意,或是文字艱澀;大陸某譯家的譯詩,也有多處錯誤。黃用翻譯這首詩頗費心思,不但在文法詞彙上力求精確,也根據原詩每行音節翻出同樣字數,例如:一行若有十音節,中譯即由十個單音節中國字構成,儘量保持原詩格式及鏗鏘音韻。他力求自然的譯文,令原本略顯隱晦的<羊齒山>親切可解,而詩人Dylan Thomas自己朗誦的錄音,更將讀者引入曼妙詩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鋼琴獨奏會 慶祝五月亞太節
美國首都慶祝法輪大法日 各族裔感恩師父
美國馬里蘭州各級政要褒獎慶賀「世界法輪大法日」
台美生技協會舉辦DC meetup活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