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國報」江陳會談後專訪中華民國馬英九總統

標籤:

【大紀元11月14日訊】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11月11日接受全美國發行量最大的「今日美國報」(USA TODAY)駐香港特派員Paul Wiseman的專訪,針對江陳會談後的台海兩岸關係、台美關係新展望、外交政策、因應全球經濟問題等項提出說明。訪問內容已於12日刊出,「今日美國報」網路版也刊登訪答全文http://www.usatoday.com/news/world/2008-11-11-transcript_N.htm。「今日美國報」每日發行超過二百五十萬份以上,是全美具有影響力的日報。

以下是網路版答問翻譯﹕

國家 : 美國
媒體名稱 :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 網路版
刊(播)日期 : 11/11/2008
標題(中譯) : 專訪馬總統
作者 : Paul Wiseman

內容摘譯 :
兩岸官員上週舉行60年來最高層級會談,中國特使陳雲林在台北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代表會晤,並就擴大兩岸海、空、郵務聯繫事宜簽署協議。

台灣:總統盼與中國達成和平協議
本次突破進展備受爭議,數百名台灣示威人士—其中許多人希望台灣正式宣布獨立—走上街頭抗議他們所視為賣台之舉,中國將台灣視為分離省分並欲統一台灣。多年來,台灣始終維持敏感現狀—實際上處於獨立但未宣布獨立。台灣馬總統承諾與中國進行更多合作而於今年3月以壓倒性勝利當選,使兩岸關係得以暖化。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記者Paul Wiseman於11月11日在位於台北的總統府中專訪馬總統,以下為專訪問答稿,為符合長度限制級內容清楚度,該稿已經編輯調整。

問:您對於美國總統大選以及總統當選人歐巴瑪(Barack Obama)有何看法?
答:這是美國人民的極佳選擇,總統當選人歐巴瑪在使國家團結一致上作出重要貢獻,其勝選象徵美國將持續作為上帝應允之地。這不僅對美國而言意義重大,對全球其他國家更是如此。我也很高興他曾就讀哈佛大學法學院,他在我畢業十年後畢業。

問:您是否預期在歐巴瑪政府下,台美關係將有改變?
答:我不這麼預期。在大約30年前,美國與我們斷交而承認中國時,美國即已訂出對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政策……(但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實際上建立起台美雙方能夠持續在文化及商業活動上、甚至在軍售方面相互往來的架構……美國能夠與兩岸同持維繫關係,而毋須選擇其中一邊。

藉由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我已營造美國能夠以較輕易的方式與兩岸同時維持關係的環境。你們可看到(中國特使)陳雲林(於上週)抵台,與我方簽署航空、海運、郵務及食品安全之四項協議。同時,我們亦能(向美國)購買價值64億美元之軍備。綜觀這兩件事情—可見我們的政策堪稱成功。

問:陳雲林訪台有多重要?
答:我們已簽署包含平日直航—台灣與大陸之間60年來首見的平日飛航—在內的協議,我們也達成海運協議,大陸方面為對台灣船隻開放逾60個港口。此外,通郵協議使人民能在更短的時間內享有更多(郵件)服務。隨後我們就食品安全達成協議,這是受毒奶粉事件的影響。在政治上,此事表明台海兩岸均有意尋求和平,這不僅對台灣及中國大陸而言非常重要,對美國而言亦然。美國極度樂見此事。

問:陳雲林訪台引起大規模抗爭行動,這些抗爭有多大程度反映出台灣民意?
答:這些抗爭主要是由在野黨所發起,該黨的目標主要在於尋求台灣(法理)獨立。台灣於過去八年來乃由該黨執政,他們未能先與大陸改善關係,且實際上造成雙方極度對立。因此,他們未能與美國維持互信。史上從未有過此類情形:包括美國總統在內的高層官員公開譴責若干台灣領導階層政治人物,這些人物涉及或疑涉及片面改變(兩岸)現狀之行為……對台灣安全至關緊要的台美關係已於過去八年來嚴重受損。我的主要目標即為重建台美互信。

問:您如何向台灣人民確保您的政府不會將他們出賣予中國?
答:若干主要報紙與機構所作之民調顯示,多數人支持政府之作為,他們亦支持「江陳會談」之成果……甚至在陳先生抵台之前,民調即顯示65%之民眾歡迎他到訪。但台灣已是一完全民主化之社會,不同民眾有不同意見。若干走上街頭示威者指稱我們賣台,但當我們問他們,你們可否告訴我們,從哪方面可說我們賣台?卻無人可回答。我們讓空運更便利,這算賣台嗎?我們改善郵政服務,使雙方可提供特殊遞送服務,這算賣台嗎?

一旦台灣成為民主社會,就會聽到不同聲音。我已明確表示,我願與在野黨領袖(蔡英文)溝通。我期盼我能與她會晤……我認為自己是一位民主領袖,願意與在野黨就共同關切之議題或有助我們國家之議題進行交流。

問:「江陳會談」後之發展為何?您是否可能前往北京與中國領導階層會面?
答:不會。目前不可能。兩岸領導人會晤之時機尚未來臨,但我們會持續與大陸發展正常化的經貿與文化關係……我不認為我們應倉卒行事。對於我們與對岸之往來程度及速度,各方意見不一。

問:當您卸任時,您對屆時兩岸關係發展程度之務實期盼為何?兩岸可能簽署和平協議嗎?
答:兩岸皆表明有意簽署和平協議……因此我們不會排除任何協商並簽署和平協議之可能性。但我們目前並不清楚將耗時多久,我們必須循序漸進地與大陸改善關係。我們首先從兩岸最基本的需求開始-運輸、郵政及其他事務,而後我們再擴展至其他領域……因此,在兩岸貿易額已達1,300億美元後,我們方達成非常基本的需求-運輸。此項進展來得太遲,我們應早在逾15年前即做到這點。

問:您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之印象為何?
答:就他迄今對台灣之政策而論,你可說他是一位經驗非常豐富之領導人,以務實主義為指導原則。我認為他較前任中國領導人更瞭解台灣之實際情況。他的原則始終堅定,但他的策略卻頗見彈性。

問:中國反對台灣參與「世衛組織」(WHO)等「聯合國」專門機構之行動,對此台灣之立場為何?
答:我們熱切期盼能有意義參與如「世衛組織」等「聯合國」專門機構。我們認為健康並非政治議題,而是人權議題。我們已多次試圖加入WHO,即便是觀察員身分也好……但到目前為止此一行動不斷遭中國阻撓……我們認為我們的國際社會地位是我們尊嚴極重要的表徵。在我的就職演說中,我清楚表明,若台灣持續遭國際社會孤立,兩岸關係無法如我們所願地發展……我們認為(中國)不應持續將我們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

問:您是否正改變台灣之「金錢外交」政策,即對他國提供金融援助,以換取外交承認?
答:讓我糾正你一下。兩岸皆遭質疑採取金錢外交……自我上任以來,我便對我國外交部清楚表明,我們不應再有此作為。若我們過去曾經如此……我們期盼兩岸不應在持續在國際場域中為爭取對方友邦承認而進行割喉競爭。

問:台灣受全球金融體系問題衝擊之程度為何?您將如何對抗?
答:我們的經濟當然已遭到全球金融社會之遽變以及其所導致之(經濟)走緩所影響。台灣基本上是奠基於外貿之經濟,過去數月以來,我們已(在出口方面)出現負成長。我們的主要出口市場,如美國及中國皆遭逢困境,因此他們之進口量少於去年。但另一方面,台灣經濟之基本面仍良好,我們擁有2,800億美元之外匯存底,且我們幾乎並未持有外債。

我政府已迅速宣佈,我們將擔保所有銀行存款。我們首先於10月初宣布該決定,而該措施有效地止住存款流動情形。金融秩序已因該至關重要之決定而恢復。因此,大體而言,我們的問題已非金融風暴,而是經濟走緩……甚至在我就職以前,我便提出一項規模甚鉅之計畫,即投資約1,250億美元以提振經濟……一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所稱:「我們應以財政手段解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韓報: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展開實用外交
美芝加哥大學將辦研會  討論台灣新方向
鋼琴獨奏會 慶祝五月亞太節
美國首都慶祝法輪大法日 各族裔感恩師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