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河:美國三大車廠紓困和中國四萬億救市

【大紀元12月11日訊】 (希望之聲《華人新視野》節目)洪薇: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又到了《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的《時事經緯》節目時間,歡迎你收聽我們的節目,我是洪薇。我是橫河,大家好。

在線收聽
下載收聽

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主管們12月4日重返美國國會,再次請求獲得聯邦政府34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他們同時表示願意在一個聯邦監管委員會的監督下工作,以此做為獲得政府的財政救助的條件。

另外據民意測驗大多數的美國人並不支持政府出手救援三大汽車廠,擔心這樣是在讓浪費納稅人的錢。美國國會最終會幫助三大車廠嗎?民意在這個過程中又能起什麼作用。我們今天就來關心一下,美國三大車廠的危機。橫河先生,曾經雄霸一方的美國大三車廠,為什麼會在短時間內全部都陷入困境而無法自拔呢?

橫河:其實美國三大車廠的問題已經由來已久,不是從今天才開始的。那麼它的幾個問題呢,第一個是它本身的問題,我們待會說。現在先說一下最近這段時間連續造成的打擊。外來因素第一個就是今年上半年的高油價。大家知道油價拚命的攀升,一直到今年6、7月份的時候達到高峰,一般的車用油都到每一加侖4美元以上。這種情況下就造成了大車很難賣出去。

美國車廠,特別是福特的F系列,克萊斯勒的也有一個系列,通用(GM)的也有一個系列,它就是做大車,特別是做這種大的卡車,還有大的SUV運動車。這些車都是屬於「油老虎」,耗油非常的大。當油價開始高漲的時候,他們曾經拒絕過改變車型把它變成小車型,對於新的小車型的開發也一直落後於日本車,他們曾經甚至想過給顧客補貼油價的這種方式,繼續賣這種大型車。

到了大型車非常難賣的時候,那時候己經有半年很多車廠都沒有賣出去多少車的 時候,這時候發生了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以後,然後又到了「借貸危機」,這時油價開始下降的時候借貸危機出現了。大家知道在美國買車跟在中國買的可能不一樣的是,美國人是貸款買車,跟買房子是一樣的貸款,都是先付一筆款然後就分期付款。那麼這個貸款危機就是整個金融和借貸的信用危機,造成了一般的銀行不敢隨便的給別人貸款。所以有些想買車的人緊跟著第二步就是貸款困難。到了這步過去以後經濟開始衰退,就是從金融危機到借貸危機、銀行危機,逐漸的擴大到整個經濟的危機。

很多人已經到這個時候就沒有辦法買車了,沒有力量買車,也不敢再買車了。因為要買車的話,牽涉到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車是一種長期的投資,它跟房子是不一樣的,房子出了問題誰都能修;車出了問題你必須要有一定的配件,所以必須要有原公司繼續的存在做為買車的一個條件,不然的話售後服務就成了問題。買車售後服務是一種長期的問題,沒有人願意承擔這個風險,就是買了車以後沒地方修。它又不像一般的小電器,小電器誰都能修,而且小電器即使買的不好或這個廠倒閉了,你用完了也就丟掉可以買新的。車子是不能這樣隨便買。這一步一步下來,就有點像人家說的破屋偏遭連天雨,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出現。

回過頭來看三大車廠它原來的一些什麼問題現在全都暴露出來了。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三大車廠是屬於美國傳統的製造業,傳統的製造業都有一個很強大的工會。美國三大車廠的工會是非常強大的。在這麼多年和車廠談判,造成了職工的工資非常高。三大車廠的平均職工工資每小時都在70美元以上,其中以克萊斯勒最高是75美元多。

洪薇:那這個比率相當高了

橫河:太高了,職工工資過高。想想看這個平均就是一般的職工工資都在十幾萬以上,不要說那些車廠的頭,車廠的那些總裁工資就更不說了。第二個是職工的福利負擔特別重。這個也經過很多次談判,甚至他們想把工廠移到海外去,但是工會力量很強大,他們很難把這個負擔擺脫掉。以前為了留住這些技術工種,他們想了很多辦法,其中一個辦法就是給他們退休計劃,這種計劃不像現在一般公司的那種退休計劃。一般工廠的計劃是由你個人存一部分,大部分是你個人存,然後公司幫你補貼一點存到一個計劃裡面去,退休以後,那個公司除了退休的時候給你個package以外你就沒有東西了,然後你就要從你自己原來多年存進去的計劃裡面往外拿錢,還有就是整個社會的福利。

但這個三大車廠不一樣,三大車廠是由工廠按照你的工齡把你包下來,包括你退休以後的醫療費用都包下來,就有一點像在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大陸的這種工廠,這種工廠…

洪薇:像這種國營企業的那種模式全部都包了。

橫河:對,就是他要包這些退休工人,那麼整個這個企業就變成了一個除了企業以外還有一半福利的功能,一個企業就不是一個企業,而變成了一個小社會了,就是整個退休職工的福利全部在他手裡。

洪薇:就使得他的包袱太沉重了。

橫河:這個包袱就太沉重了,所以三大車廠包袱現在他們的退休職工大概加起來可能有40萬人左右,已經超過他們現有職工的三倍,你想想看哪一個企業能夠負擔的起,現在哪一個企業哪一個公司能夠負擔的起這麼沉重的職工福利的負擔。

有人算過這麼一筆帳,就是日本車在美國生產,每賣一輛車能夠賺1,500塊錢,而美國車每賣一輛車要虧2,500塊錢,這是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既使是把所有的職工福利全部去掉以外,他每賣一輛車還要虧600塊錢,就是說在製造的過程當中和工資在內這一部分,他還是比日本車廠要消耗的多,而日本車廠基本上沒 有工會的。

第三個問題就是他的決策問題了。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他一直在開發大型的卡車 和大型的SUV運動型車,這種車耗油非常大。再一個就是質量問題,當然三大車廠他們現在有很多車質量也是很不錯的,但是就是說第一個他的小車的車型比較少,第二個就是說從長期使用和賣二手車的這個,就是你用了幾年以後你要想賣的話,他的價值就比不上日本車了,整體來說的話他的質量和安全,可能比日本車還是有適當的差距。那麼這多種因素放在一起,就造成了今天三大車廠的一個危機集中到一起來了。

洪薇:怪不得像通用和克萊斯勒他們都說如果沒有政府的緊急救助的話,他們就將可能面臨破產。那麼汽車工業在美國的經濟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如今面臨這樣的困境那政府出手救援不是很應該嗎?那沒有快速決策是在擔心這種救援的效果呢還是其他的原因?

橫河:這有多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他和金融的紓困還不完全一樣。其實在金融紓困7千億美元金融上援助的計劃,很多選民已經是很不滿意了,現在到了三大車廠的話就有這麼一個問題,當困難的時候,特別像這麼大的廠牽涉到幾百萬人就業的問題的話,當然政府是願意去救的。但是政府要去救的話要通過國會,在美國不是像中國政府說,我要花多少錢就花多少錢。那美國政府要花這麼多錢的話,他必須通過國會來決定。國會能不能通過的話,就要有個理由來救他們。

第一次三大車廠要求美國國會提供250億美元的援救計劃。他們來的時候三個大公司的總裁都是坐著他們私人的噴氣機,就是公司的噴氣機到華盛頓去要求華盛頓給錢的。

洪薇:當時這件事情的民眾的反應非常大。

橫河:對,這個事情馬上就報導出來,一報導出來以後民眾反應就很大,所以美國國會聽證的時候,就問了他們一個問題,就說你們怎麼來的,那他們就說是乘噴氣機來的。他們就問你們能不能就在華盛頓把你們公司的噴氣機拍賣掉。結果這三大公司的總裁沒有一個舉手的,就說他們還是捨不得賣這個飛機。你一邊要國會撥款來救援你;一邊你又在亂花錢,如果這個錢是你自己公司的,你怎麼花沒有人會有意見,因為在美國你私人公司沒有人會有意見的,除非股東有意見。

但是現在你要的這個錢不是政府的錢,因為政府他並不創造產值,那麼政府的錢是哪來的?是納稅人交的錢,納稅人當然就不願意了。第一個,納稅人不願意出錢去養這些亂花他們錢的,誰願意納稅人說我把我的錢交給讓你去開個噴氣機,全世界到處亂跑,他當然不願意,這是第一。第二,納稅人願不願意出錢去養工資比他們更高的人。三大車廠的工人現在工資平均是70塊錢,在美國絕大部分公司、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工資沒有這麼高,那麼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納稅人的工資要比這些他們需要去救的這些公司的人的工資要低的多。

洪薇:就是用窮人來救富人。

橫河:就是讓窮人來救富人誰願意?我就不願意,我為什麼要拿我的錢來救一個拿73塊錢的。況且三大公司還有這些問題,他們工會和公司曾經達成過一些協議,就包括就是有一些富裕的工人他不能解雇,就養在那裡,叫做後備工人。有多少呢?有8千後備工人,這8千後備工人也就是說他們坐在家裡什麼事也不幹,就是上班他也到公司去,到公司去以後什麼事情也不幹,就坐在那裡聊天看報紙,照樣拿工資,拿的和一線工人一樣的工資,這叫後備工人。民意當時有也有將近50%的人是反對救援的,當這些消息披露出來以後,反對人一下子增到60%多,就說大部分人是不願意的。

大家知道這些公司總裁們在沒有人監督的時候他照樣是亂來的。就像那個美國國際集團(AIG),他接受了聯邦政府的救助以後,聯邦曾經給他們兩次貸款,一次性的貸款,第一次是850億,第二次是376億。在第一次聯邦給了他850億以後,馬上被媒體披露出來,說是用了44萬美元用於主管的娛樂開支,44萬你想 是多少人的收入能達到44萬,這是第一筆貸款以後。到了第二筆貸款追加了376億美元以後,4個主管又花了8萬6千美元到英國去打獵,這個消息又被媒體披 露出來。所以造成了整個聯邦政府就非常被動,因為馬上這些納稅人就要問了,我們納稅人的錢貸給他們以後就讓他們到英國去打獵的?

這個一披露出來以後,聯邦政府馬上就找AIG就找他們這個公司你們怎麼能夠讓這些主管們這樣子花錢。所以AIG不得不做出一個解釋來,不管他做什麼解釋,就說因為他用了政府貸款的錢或者用了政府的錢,他就要向政府說明這個錢怎麼用的。政府就有權代表納稅人去監管他,這是很重要的。

人們還擔心這個錢怎麼花?因為第一次去的時候國會就問他們,你們有沒有個計劃我們給你錢以後你怎麼花?這次來的時候他們不敢再乘噴氣機了,自己從底特律開車開到華盛頓來的,那麼仍然沒有計劃,他們這次錢增加到要求340億,但是他們仍然沒有拿出一個可行的計劃來,他們現在只是同意說三大公司的總裁如果政府給他們救援計劃的話,那麼他們明年這一年每個人只拿一塊錢的工資。這是福特最先提出來的,總裁只拿一塊錢的工資。他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具體的計劃,這就是造成國會和納稅人都不願意去救援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洪薇:那在美國這樣的民主社會,是不是納稅人對政府怎麼花錢他具有很大的監督權呢?

橫河:是這樣子,就是每年的預算他必需要國會來通過的。像這種突發的事件,就是像經濟危機的時候政府要花錢了,這個花錢就是國會要專門召開會議通過聽證,要把申請要錢的人找到國會去,要向國會說明一五一十的計劃,你是準備怎麼救援的,三大車廠聽證的話,你的計劃就不僅僅是渡過現在的難關,因為你的難關不是說現在就渡過去了你的退休人員,你的福利條件,不是說政府給了你救援計劃你把他花完了問題就解決了,問題還在,所以你要到國會去拿出一個詳盡的計劃來報告國會,那國會是代表誰呢?國會是代表選民的。

美國分成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部分,眾議院是每50萬人口有一個眾議員,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後他要重新劃選區,就說如果你這個選區如果超過50萬人那麼就要劃出一部分去重新劃選區。那麼選民就對國會議員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這個區的選民大家都不同意去救這三大車廠的話,那麼他們就會給他們的國會議員施加非常大的壓力。納稅人對這個錢怎麼花,他是通過國會來表達他們的意願,所以他在使用的過程,在國會討論的過程和使用的過程都是非常透明的,這個選民的壓力就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一個輿論的壓力也有很大的作用,你像這些總裁們怎麼花錢,老百姓是很放心的,為什麼放心呢?他們不用去管,有那些媒體在替他們看著,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媒體就會披露出來,不會說老百姓讓你自己去調查,沒有這事情。就像中國三聚氰胺剛剛出來的時候,有消費者去投訴,廠家就說你自己去調查,你在美國的話沒有這個事情的,你找到媒體,媒體去調查去,就是媒體有一個代替民眾的監督作用,來監督這些人有沒有亂花錢。所以選民在這方面並不是非常擔心的,但是他們對國會議員的壓力是很大的。

因為如果說國會議員在重大的事情上不聽選民的話,那選民將來會用選票來表達他們的意願。就像這一次選民用選票來表達對布什政府執政不滿,那麼他怎麼表達呢?就是我下次不選你了。

民主黨一個加州的議員,原來還傾向於救汽車業的,但是兩次以後在選民和這些輿論的壓力下顯然…,我看她這次講話的時候調子也有所改變了。就是說如果汽車業不拿出一個完整的計劃,她也不主張救援了。他們都強調的一點是救援用的是納稅人的錢,這一筆錢怎麼花,花得對不對,他們要對選民負責,大家都在強調這件事情。在這種重大的救市的項目當中,是有很大的透明性,民眾有很大的監督的權利。

洪薇:不久之前中國政府也出台了一個4萬億人民幣的救市方案。但是它的決策過程就沒有要完全徵得百姓的同意。在出爐前也沒有經過任何程序,怎麼使用也沒有交代清楚,那中國的老百姓對此好像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怨言,那如何比較兩國百姓對政府花錢的不同的態度?是不是這4萬億人民幣它不屬於納稅人的錢,是政府所有的呢?

橫河:政府本身並不創造產值,這個美國政府、中國政府都一樣。那麼對於中國來說的話,其實怎麼花這筆錢、這筆錢從哪裡來的,怎麼花這筆錢,按說起來應該是人大常委會討論的,因為這並不是在國家每年做好的預算之內的事情。除非它撒謊,說這筆錢有一部分是在預算裡面的,只是說它把這筆預算裡面的錢又重算了一遍,我知道是有這種情況的。這是國務院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就是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面它確定了當前要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提出了十項措施。

也就是說,這4萬億的投資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按說起來的話這也是不合程序的,如果你一筆要投資4萬億這麼大的錢的話,應該是有人大常務委員會開會來做這個決定,不應該國務院,國務院只能決定人大撥給你的錢怎麼用,但是以不能夠重新撥款。

這裡面就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這十項措施是誰決定的,沒有人知道,這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以後,由媒體報導出來大家才知道的。而這4萬億怎麼用更不清楚,它列出了這十項措施,這十項措施最後說的這句話叫「初步框算」,就是隨便估一下,說是實施上述工程建設到2010年底大概需要投資4萬億元,這一投資4萬億元的東西就隨便說幾句估計一下大概要4萬億就算了。也就是說2年之內,因為2009年和2010年這兩年,也就是說每年投資要2萬億。

如果你要看他內容的話,裡面大概有三大類,一大類是已經在計劃之內的,他是重複敘述,所以我想這部分按道理說是不需要人大通過的,但是你也不能把它放做重新投資的範圍,就是不能放做是救市的方案裡面,因為這是你以前已經做過的。我舉個例子,第一,叫做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支持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遊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四點。這些其實是原來都已經計劃過的東西,並沒有一個特別新的。比如說第三條加快鐵路公路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這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原來都已經在計劃之中的了,包括5萬億投資鐵路的項目,其實這都已經在計劃裡面了。

洪薇:那既然是冷飯,為什麼又來翻炒一遍呢?

橫河:我想,一個是安定民心,再一個就是表示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政府也做了一些事情了,我想可能是以這種方式。因為這在中國的政策當中是一個經常使用的方式。他的對外貿易和美國比較,比如今年已經有幾個大項目快要簽了,但是他都不簽,什麼時候簽呢?到哪一天,中國領導人要來訪問美國的時候,就說帶去一個1百億美元的合同,但是這個合同實際上是五個分別的合同,都是已經計劃今年要簽的,只是說他到了這個時候,以這個名義好像是送給你一個禮物,其實不是的,是雙方正常貿易的一部分。

洪薇:這是說來做一下政治秀。

橫河:對!做個政治秀,其實這4萬億有相當一部分也是已經在計劃之內的,也就是說這兩年本來就是基本建設投資的內容在裡面,這是一部分,是重複敘述,當然哪些是重複敘述我們不知道,因為他並沒有公佈細節。

第二個大家注意的是,絕大部分是政府主導的大型基本建設,我們剛才舉的兩個都是,還有其他的一些生態環境建設、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界發展……,這些都是屬於一些開人大時候的那種決議案的套話,並不是一個經濟措施。經濟措施很細的。他是一個綱領性的東西。在這個所謂基本建設這個計劃出來以後,中國的股市,基本建設的板塊就開始漲,像水泥這些就開始漲。

問題在於中國大陸現在經濟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政府主導的大型基本建設缺乏,而恰恰是在過去的這一、二十年之內,為什麼內需拉不動,是因為內需是民眾的基本生活消費沒有增長,人民的生活消費沒有增長,而增長的一直是靠政府主導的大型基本建設。這就是為什麼各地拚命圈地,拚命蓋新建築,就是因為GDP國民增產總值的增長率,主要是靠政府的基本建設來拉動的。

如果要救市的話,應該解決當前的主要矛盾,就是內需不足,這個內需不足是政府大型基本建設之外的內需不足。如果說現在中國也面臨著金融危機或者經濟危機的話,那並不是由於政府大型基本建設不足而引起的,因為這麼多年來,就是靠這個在拉動的,真正的內需是民眾的消費這個內需。

洪薇:特別是民眾遇到新的三座大山的問題。

橫河:所以你不能把這麼多年來一直在用的這個方法,說成是救市的方案,因為你再救的話,你改變不了他一個基本內需不足的問題,蓋房子總是有限的,不管蓋多少房子,沒有人住又有什麼用?而政府早就把政府的辦公大樓全都更新過一遍,你不能說把政府大樓全部炸掉重新再蓋一遍。

洪薇:既然這樣的話,這4萬億的救市計劃跟老百姓的生活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那麼為什麼老百姓這種民意不能得到表達呢?

橫河:這是因為本來在中國就沒有這樣一個程序來保證民意的表達,就是說選民從來就沒有資格來決定這筆錢怎麼花。你到中國去,你去問問哪一個選民跟他選出來的人大代表談過,說哪一筆錢我認為不應該花,有沒有?在中國能不能找到一個人是這麼說的?我相信絕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選的人大代表是誰,更不要說找個大代表去說,我認為國家的這個基金應該怎麼用,不可能有這樣的事情。

所以對於民眾來說的話,就有這麼一個概念,好像這筆錢不是他的,是政府的,是因為長期以來中國納稅的人從來就沒有過對自己交的稅怎麼花的決定權,所以他也沒有想到這筆4萬億的投資,也許也應該問問他的意見,他是沒有的。

不要說輿論監督了,我到網路上去看了一下,到報紙上去看了一下,基本上都是說一片叫好聲,是因為根本就沒有人想到這筆錢是來自什麼地方?要花到哪裡去?是怎麼花?誰來決定怎麼花?根本就沒有人去想到這個問題。出錢的人,嚴格的說也是中國的納稅人,而出錢的人對這筆錢一無所知,在美國的話,你可以看到這些被救援的甚至政府在救誰的時候,他一定要注意到民間意見的表達,因為這筆錢是來自納稅人的,政府都不敢亂花錢,政府去救的這些企業,能不能亂花錢?當然政府就要有責任,政府才能夠拿到這筆錢,他這個程序是這麼來的。

洪薇:這就是民主社會跟專制社會完全不同的地方所在。

(據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時事經緯》節目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市場營銷系列】全球金融危機中國離「最大贏家」有多遠
市場不景氣 本田退出F1賽車
刺激成長  瑞典政府提出鉅額振興經濟方案
魏京生談金融危機根源:金錢左右政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