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米價飆新高 農糧署急釋3千噸公糧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白米零售價格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昨天每公斤為三十九點七三元,農委會農糧署原本打算20日全台二期稻作收割後,才釋出公糧,但昨天提前公告釋出三千零一十九公噸,以調節市場所需。

去年二期稻作同樣受到颱風影響,且為今年損失的二點七倍,但今年卻比去年同期漲一成,其中台北縣市、彰化縣都已漲破四十元,花蓮、台東甚至超過四十三元、四十七元。

而今年初米價則有波動,當時最高為三十八點八四元,至於米價單日歷史新高為九十一年的三十九點一元,昨天的米價已經大幅超越。

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表示,由於油電、肥料上漲,今年二期作比往年的生產成本提高一成,加上公糧稻穀收購價格每公斤增加兩元,影響白米價格。

二期稻災損 減產6萬噸

事實上,農糧署原本初估今年二期稻作受損五萬公噸,但是後來統計數字又再增加一萬公噸,游勝鋒解釋,當時二期稻作僅收到台中以南,之前只粗估中南部受損的產量,並沒有包括北部,如果以全國來看,減產將近六萬公噸,稻作產量與正常年的四十三萬七千公噸比較,減幅約一成四。

糧商怕買不到 加碼追價

台灣區米穀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劉文淵表示,二期作糧商追價追得很辛苦,主要是糧商擔心稻作產量不夠,買不到稻穀,加上有去年二期作歉收的教訓,讓糧商在預期心理下,加碼追價,濕穀從最初的每一百斤八、九百元,喊到一千一百五十元。但即便如此,農民收益還是有限,每公頃約僅能賺五到六萬元,以此計算,一個月賺不到一萬元,比基本工資還低。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