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不重視社會支出 中共自食惡果

標籤:

【大紀元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綜合編譯)這個月是中國經濟改革三十週年,然而中國內部似乎感受不到慶祝的氣氛,反而是全球經濟危機的恐慌籠罩整個中國。多位經濟學家指出中共目前面臨的最大經濟問題是內需動能不足,無法保證長期的經濟成長。

然而,中國人民願意花更多的錢刺激內需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為中共長久以來忽視建制滿足人民需求的社會安全福利制度的重要性,中國人民在無法獲得保障之憂慮下,只好自求多福,大量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美國新聞週刊(News Week)及華爾街日報(Walt Street)分別在今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及八日發表專文,探討中國的經濟問題以及中國人民為何不敢花大錢。該兩篇報導指出全球經濟危機的陰影已從發達國家延伸到發展中國家,如中國。今年十一月中國的出口成長出現六年來首次的下降現象,此外,預估中國的GDP成長將從今年的百分之十二下降到明年的百分之八。經濟學家給中共的建議是,鼓勵國內消費是維持中國繁榮的唯一方式。

然而根據新聞週刊的報導,中國人民的存款額度達三兆美元,儲蓄比例高達百分之二十五,大於中國GDP的百分之十六。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這個數字高於所有OECD國家。

按理說,中國人民的這些儲蓄足以幫助中國擺脫經濟困境,但是中國人民儲蓄的目的,不是為了消費,而是擔心得病,因為治病的費用高到可能毀滅一個家庭。因此,專家指出,中國應該建立更好的醫療體制,以穩定人心,使中國人民放心的消費,刺激經濟成長。然而中共為了解救經濟在十一月通過的高達四兆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畫,主要是投資於基礎設施建設,只有約百分之一用於醫療、文化和教育方面。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指出,中共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迅速見到刺激經濟成長的成效,這也是中共在一九九八年渡過亞洲金融危機所採取的有效策略。然而,專家認為中共的投資比例已相當高,基礎建設可能不足以支撐中國的經濟的長期成長。

要想在中國建立一個社會安全福利體系是相當艱巨的工作戰。中共雖然在一九九七年即計畫到二千年將每年教育經費的比例提高到GDP的百分之四,但這個目標從未實現,去年中國的教育總支出僅占GDP的百分之二點八。

醫療改革的速度也是相當緩慢,而且反而有退步的現象。早期的中國,鄉村依賴所謂的「赤腳醫生」以及具有相當條件和收費合理的鄉鎮醫院,但到了一九八零年代,由於市場經濟改革切斷了支援鄉鎮醫院的合作體系,導致這個系統的崩潰。在城市的情況也不好,隨著國營企業的私有化,造成工人下崗並且切斷了他們與工作單位之間的福利系統。加以中共容許醫院徵收化驗和藥品處方費用,雖然醫院及醫生的收入高了,但卻苦了廣大的中國人民,他們無法負擔去醫院治病的費用,只好尋找其他治療方式。根據統計,一九八零年病人只需負擔醫療費用的五分之一,到了二零零五年這個比例升高到二分之一。

另一方面,中共官僚體系的龐大及地方政府的不配合也是造成中共無法增加社會支出的原因之一。權責不清的結果找不到真正負責的政府部門,此外中國有三十一個省、三百三十三個市、二千八百五十九個縣以及接近七十萬個村。

幾十年來,北京方面通常是讓地方政府自己籌措社會支出的資金。但地方政府通常更有興趣進行能提高稅收收入的發展專案,不願推動只有支出的社會福利工作。此外,北京方面常常無法控制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專案,因為二者關注的重要議題各有不同,地方政府官員經常抱怨缺乏來自中央的經費支援,但中央政府官員則擔心他們撥到各省的資金可能被濫用或去向不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程曉農:中國經濟為何無法復甦凍在冰河期
重慶規定企業裁員超10%須上報
近來中國教師罷課一欄表
外電:中產階級開始憤怒 中共措手不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