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規範迫使比利時內閣總辭

【大紀元12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布魯塞爾特稿)比利時總理勒德姆領導的五黨聯合內閣政府,因被指控干預司法,被迫於19日晚間向國王艾伯特二世提出總辭後,已使比利時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

儘管政府總辭,對目前面臨經濟衰退、勞資衝突、金融危機等問題的比利時,無疑是雪上加霜,但卻可看出,在重視民主與法治的比利時,清楚的分權原則,以及絕對不允許政治力干預司法的明確規範。

說來也相當戲劇化,勒德姆與他的聯合內閣政府,祗不過是在比利時最高法院院長隆德斯(GhislainLonders)18日與19日連續指出,有政治力介入司法宣判富通金融集團(Fortis)案件後,就無法招架,被迫提出總辭。

為解決陷入財務困境的富通金融集團,比利時政府10月初決定,將比利時境內富通銀行的75%股權,出售給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但布魯塞爾上訴法院12日卻宣判,比利時政府在未經股東大會同意下,逕自將富通銀行出售給法國巴黎銀行的做法,並不合理。

而隆德斯18日在致比利時國會眾院議長范宏畢(Herman Van Rompuy)的信函中指陳,有政治力對司法宣判富通金融集團案件下加壓力,嘗試阻止這項宣判後,瞬間就引起在野黨要求勒德姆(Yves Leterme)下台的聲浪。

19日隆德斯進一步送交國會眾院六頁更詳盡的報告後,不但立即造成比利時司法部長范德曾(Jo Vandeurzen)辭職下台的結果,也迫使勒德姆建議其它閣員辭職,並獲得同意。

事實上,勒德姆17日已承認,他的辦公廳主任曾與法官接觸並自一名法官配偶處,收到有關富通案的訊息。

有意思的是,隆德斯給眾院的報告結論中,並無法提供政治力企圖干預司法的法律證據,僅說明確實在這方面有重要的干預跡象。

雖然如此,多半比利時朝野政黨都認為勒德姆與他的聯合內閣政府已抵觸行政與司法分權的原則,以及政治不應干預司法的禁忌,應該辭職以示負責。

就連比利時副總理兼社會事務與公共衛生部長翁克林(Laurette Onkelinx)也指出,在目前情況下,政府已無法獲得足夠的信任,繼續運作。

比利時媒體更是對勒德姆無視司法,承認他的辨公廳主任曾與法官接觸,大加達伐,認為這將侵害到比利時行政與司法的分權制度。

相對的,對於和勒德姆隸屬執政黨基民黨關係頗為接近的隆德斯,敢與政府對抗,並認為法治國家的規則與分權的原則,遠較其它事情更重要,比利時媒體則大表讚揚。

雖然艾伯特二世(Albert II)目前正在聽取政治領袖意見,迅速讓比利時脫離這一波政治危機,但可確定的是,勒德姆領導的政府在兩天內就被迫辭職下台,已再度證明,在一個真正的法治國家中,政治人物必須嚴格遵守行政與司法分權的原則,也絕對不能意圖干預或操控司法。

相關新聞
消除手機輻射晶片問世
達賴訪歐惹惱中共 巧克力也遭殃
歐盟峰會期間14名恐怖嫌犯落網
應對經濟危機 比利時汽車銷售「買一送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