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商返台投資 配偶就業子女教育成大問題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今葉台北6日電)近幾年來,政府積極鼓勵大陸台商返台投資,效益一直不如預期。台商與台籍幹部今天分析,除了投資項目不明確,中國籍配偶來台的就業權以及子女教育銜接,也是台商考量的主因。

身為第一個回台投資的台商協會會長,中國大陸吉林台商協會會長鄭越才感嘆,「不是每個人都跟我一樣幸運。」

熟悉東北一帶台商發展的鄭越才說,東北台商多半從事製造業,但這幾年來,中國重工產品生產過剩,加上中國官方重點扶植特定企業,台商很難搶到訂單,即使想合作成為配套廠,也常因為「血統不純」,遭到拒絕。過去中國大陸整體經濟表現亮麗,台商多半還能有所獲利,「但這些年來越來越難活下去了」。

他表示,人民幣的飆升,讓台商的生產成本升高,加上今年年初,中國官方宣布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外資企業與外國企業所得稅法與企業所得稅法合一、調降出口退稅率等,都讓台商苦不堪言。政府吸引台商回流的「鮭魚返鄉」政策,引起台商高度關注。

不過,海峽交流基金會11月底在金門舉辦的福建台商權益保障研討會上,就有不少台商反映,政策內容不明確,產業項目、規劃條件都沒有清楚規劃,讓他們無法找到適當的窗口。還有台商私下說,政府只關心大企業要不要回台投資,對他們這些中小企業根本不關心,規劃的很多項目都不是他們做得來的。

除了政策不具吸引力外,讓中小企業主與台籍幹部更擔心的,是人的問題。

鄭越才說,很多東北台商抱怨,自己的大陸籍配偶來台後,前兩年的團聚期間、接下來的4年依親居留期間原則上都不准工作,必須取得「長期居留證」才擁有正式的工作權。儘管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宣布將取消團聚規定,「但法什麼時候能修還是問題」。

子女教育銜接也是大問題。在深圳一家台資企業擔任業務經理的陳世傑,有兩個分別念中一(國一)與小四的小孩。當初因為申請不到東莞台商子弟學校,又負擔不起動輒2、3萬美元一學期的國際學校學費,決定將小孩送到大陸當地學校就讀。

陳世傑說,公司因為深圳工廠緊縮,要調他回台灣,但小孩的教育讓他頭痛,因為孩子從小在大陸生活,看的、學的都是大陸那一套,讓他們回來就學,僅是近代史課程就有極大的差異,「他們怎麼考得贏台灣同學?」

想回台灣工作的陳世傑,希望政府能為這群在大陸當地學校就讀的台灣子弟設立課程接續課程,或是在暑假轉學前夕,成立類似華僑中學的學校,專門提供在大陸教育體系求學的台灣學生一個教育銜接的機會,讓孩子順利進入求學體系,父母親也才能無後顧之憂,專心拚經濟。

評論